鄭曉兵,浙江省金華市人。
2019年10月30日,鄭曉兵被評為“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曉兵
- 籍貫:浙江省金華市
- 主要成就:“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
所獲榮譽,人物事跡,
所獲榮譽
2019年10月30日,中央文明辦在江西省宜春市舉辦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並發布10月“中國好人榜”,鄭曉兵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
人物事跡
在金華,提到“鄭曉兵”這個名字,好像沒幾個人知道,但一提到“泡泡”,大部分百姓都熟知,因為他有一副熱心腸,經常參與各類公益活動。在大夥心中,“泡泡”是一個積極樂觀、喜歡運動、熱愛公益的人,跑步、騎腳踏車、游泳,樣樣都很在行,貧困助學、扶老敬老、野外救援各種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動中也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然而,正是這樣一名笑臉常在的“好心人”,要不是那一次救援隊友幫忙發起的募捐,外人誰都不知道,鄭曉兵就是在金華的志願服務界名氣很大的“泡泡”,而且這位原來總是通過志願服務帶給人陽光、用一線的救援行動給人們帶去安全感的“泡泡”已跟胃癌抗爭了18年之久。
傳遞愛心,平民英雄這次需要我們
2019年1月24日,一則籌款信息刷爆了金華人的朋友圈。點開微信朋友圈,《愛心接力!曾經拯救了無數生命的他,如今需要我們幫助》的求助信息一遍遍映入眼帘,短短3個半小時,輕鬆籌上已籌得近20萬元,5個小時籌集到30萬元,到了1月25日一早,50萬元的籌款目標已經達成。在這個寒冷的冬夜,讓無數認識或不認識鄭曉兵的人都被這位熱心公益,無私付出,而今需要他人幫助的公益使者感動了。從“輕鬆籌”的數據來看,這個“平民英雄”的病情牽動著金華乃至全國各地近5萬人的心,也有更多人開始了解他堅守了近20年的公益人生。
原來,早在2002年鄭曉兵便查出身患胃癌,在得知自己時日無多以後,他便覺得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多做點對社會有用的事,先前一直熱心公益的他毅然辭掉了原先的工作,專職做起公益。時隔多年後,2017年,鄭曉兵原發性殘胃癌復發,在金華中心醫院手術後化療6次,2018年4月,發現胃癌腹腔多發性淋巴結轉移,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化療治療,直到因無法承擔費用回到金華。當時,躺在病床上的他只能靠營養液和破壁機維持生命。唯一的一線希望就是接受北京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細胞免疫治療,雖然醫院有減免,但仍至少需要100萬元。這么多年下來,他的治療費用已經花了50多萬元,媽媽也患癌12年,兩個孩子都很小,原本艱難的家庭再一次遭受沉重打擊。
事實上,知道他真實情況的朋友,一年前就建議他向社會求助,發起眾籌,但是他拒絕了。“我覺得我還沒有到最困難的時候,我還能扛。還有其他人更需要幫助。”鄭曉兵總覺得自己扛的過去,直到這次,病情惡化,身邊的救援隊友在得知他家人要為他治病,賣掉家中唯一的房子以後,才瞞著他發起了眾籌。
行動派公益使者,設立愛心驛站365天做公益
金華的綠道建設走在全省前列,三江六岸風景宜人,經常有騎友在綠道上穿梭,鄭曉兵也是其中一員。美中不足的是,當他騎累了想休息的時候,只能坐在露天場所,忍受風吹日曬。下雨了,無處可躲。嘴巴幹了,腳踏車沒氣了,也沒有補給點。那個時候,他就在想,如果綠道邊有一個驛站該多好,可以讓人們免費進去休息、喝水、打氣、充電……
鄭曉兵為此一直在物色場地,正巧,當時金東區艾青文化公園裡有一個小屋,離義烏江邊的綠道很近,雖然建成多年,但一直沒投入使用。他得知情況後,便說乾就乾。2015年年初,鄭曉兵找到了公園的主管單位———金東新區重點辦,表達了想用小屋建愛心驛站的想法,得到了支持。他又找到共青團金華市委,對方也同意給予指導。
於是,鄭曉兵自掏腰包從二手市場淘來桌子凳子,從網上買來新沙發,又買來空調、冰櫃、消毒櫃等,前後裝修加上設施,一共投入了十幾萬元。經過精心準備,沒過幾個月,一個免費為市民提供開水、躲雨、充電、看書、運動指導、應急藥品的愛心驛站誕生了。
此後,每年夏天從上午9點到晚上11點,冬天從上午10點到晚上9點半,愛心驛站每天提供服務的時間不低於10個小時。最初大家將信將疑,望著門口的那缸水,沒多少人敢喝,鄭曉兵不甘心,去廣告公司做了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醒目地寫著:“艾青公園驛站免費供應菊花茶。”這下,有人來喝水了。
因為愛心驛站每天堅持開門服務,來喝水的人越來越多。綠道邊的桌椅上,帶孫女來江邊散步的奶奶走累了,祖孫倆坐下來,奶奶用桌上的杯子給自己倒水,又給孫女的水壺裡加點水。驛站門口的水缸前,跑得汗流浹背的小男孩、穿著背心大褲衩的老人,熟練地拿起杯子接水喝。
從一缸水沒人敢喝,到後來一天喝掉幾缸水,從提供簡單的白開水,到買投影儀放露天電影、江中救人,愛心驛站成為了鄭曉兵最初構想的樣子,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受益的人也越來越多。2015年,艾青公園驛站獲得了浙江省志願服務項目優秀獎。
政府提供的是場所,人員和維持成本要靠鄭曉兵解決。因為堅持做公益的初心,鄭曉兵在建立驛站前,就承諾這是非營利性公共場所。
驛站里提供免費的茶水,也提供收費的茶水,如果有人願意在驛站里坐坐、消費,可以點杯紅茶或綠茶,再搭配一點小吃,只收10元錢。而且,在客人點單前,驛站志願者會提醒他們,外面有免費的茶水喝。如果有人願意喝飲料,驛站提供的飲料價格和超市一樣,礦泉水2元一瓶,可樂3元一瓶,果汁4元一瓶。這些價格,都明明白白地寫在牆上。驛站有時候也提供食物,都是不產生油煙的食物,比如餃子,價格也比外面便宜,1元1隻。鄭曉兵將驛站所有的收入全部都投入了公益事業。鄭曉兵說,他想用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服務周邊民眾,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愛心的力量傳遞下去。
愛心驛站從建立到現在,沒讓政府補貼一分錢,鄭曉兵一直在用志願者的服務和低價格的商業經營,支撐著這個便民場所的運行。
和時間賽跑的鋼鐵男兒:帶病奮戰救援一線
在沒正式加入救援隊之前,鄭曉兵就非常喜歡幫助他人,也很熱愛救援。後來,金華的救援隊伍力量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走向專業化,鄭曉兵也於2015年正式加入救援隊,此後他就非常主動積極地參與各項救援任務,盡心盡力為救援隊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里東土石流救援、蘇村土石流救援、蘭溪水災救援、北山老人搜救……都能看到他奮不顧身的身影。
2015年11月13日22點50分,麗水市蓮都區雅溪鎮裡東村突發山體滑坡,經初步估計,本次滑坡共有30餘萬立方米的泥石傾瀉而下,建在山腳的27戶房屋被埋,21戶房屋進水,山體滑坡一直延伸到金麗溫高速公路邊……11月14日凌晨時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鄭曉兵從睡夢中驚醒,緊接著他接到了從浙江民安救援總隊打來的電話:“麗水市雅溪鎮裡東村突發山體滑坡,有大量民房被埋,希望你們快速集結,前往救援。”
接到通知後,按照以往訓練時的模擬場景,鄭曉兵迅速帶好照明、挖掘、安全帶等日常準備著的工具趕往集合點和其他隊員集合。凌晨2點20分,9名隊員整裝待發,他們沒有耽誤一分鐘。“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平時訓練了這么多,就是為了應急救援。”鄭曉兵說。上高速,一路疾馳,救援隊於凌晨3點多到達救援現場。
到達現場後,隊員們便馬上投入到“戰鬥”中。“現場要比我之前想像的嚴重很多,滑坡體有十幾個籃球場這么大,滑下的泥石已堆起了四米多高。一時之間還真的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鄭曉兵回憶道,“當時現場的武警、公安、消防人員還不是很多,我們便利用生命探測儀、搜救犬在尋找生命跡象,哪裡有生命跡象,我們就先挖哪裡。”
這次被沖毀的房屋,絕大多數是泥土房,成塊的泥土、塌下的梁木、瓦片,再加上從山上滑下來的巨石、泥沙,清理起來特別困難。“因為下面壓的是人,我們不能用鋼釺,只能用鐵鍬輕輕鏟,更多的時候還是得用手去挖。”鄭曉兵告訴記者,在一處地方,他們好不容易挖了2米左右的深度,發現下面竟然是一塊巨石,靠人力根本抬不動。“我們用生命探測儀過來再測一下,已經沒有生命信號,當時覺得特別沮喪。”但是沒等大家從沮喪的心情中恢復過來,下一個有生命跡象的地方又在等著他們。
2017年夏天,蘭江出現洪峰水位32.04m,為1955年以來錢塘江流域發生的最大洪水。蘭溪水災救援時,他的癌症已經復發,但他還是參與了救援,他說,這是他義不容辭應該做的事。2017年6月25日上午8時30分,鄭曉兵同救援隊其他備勤人員攜帶衝鋒舟、救生衣、救生圈、繩索、個人護具等專業工具,奔赴蘭谿市雲山街道吳村,幫助該村搶建臨時堤壩,抵禦洪水。危急時刻,哪裡險情最重、哪裡水位最深、哪裡最需急援,哪裡就有他們救援隊奔跑的身影。被水泡白的腳、滿是傷痕的手、布滿血絲的眼……洪水中,他不斷挑戰著體能極限,扛著三四十斤的沙包來回奔跑。吳村的堤壩剛修好,得知城區沿江的解放路受淹,他們又馬不停蹄前往支援。
下午2時,救援隊又接到救援電話:位於G60高速與蘭溪互通交叉口的聯豐村告急。“洪水齊腰深,最深的地方大概有2米,一些老人和孩子轉移有困難,需要專業救援。”鄭曉兵說,他們用三艘衝鋒舟,分組施救,將受困村民和附近廠區裡的務工者一一送往安全地帶。一天時間,民安救援金華大隊安全轉移民眾300多人。
妻子有時候很擔心他身體,建議他吃不消就別硬撐,讓他好好休息,而他總會安慰妻子說:“不要擔心我,趁我現在還有力氣,我得和時間賽跑,多救幾個人,這樣才不負老天讓我多活那么多年。”
也遇到困難,但從未忘記初心
鄭曉兵是帶著滿腔的熱情參與公益事業和救援工作的。但是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救援隊員僅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鄭曉兵熱愛運動,他是金華長跑、腳踏車、登山,等戶外運動協會的積極參與者。2002他被查出患有胃癌之後,他一直持續中藥治療且堅持鍛鍊身體。無論是公益,亦是家庭,還是他自己,他都在堅持,從未放棄。
對於鄭曉兵來說,單純地做一件好事並不是他最終目的,他的主要做法是想通過一次次公益活動,帶動更多人參與其中,讓愛心傳遞,弘揚文明新風。小時候的一次落水被救的經歷,讓鄭曉兵萌發了樂於助人的種子。每當提及多年前那件往事,鄭曉兵頗有感慨:“當年若不是那個農民,或許我今天就不在了。所以我覺得,我長大必須得為社會做點什麼。”
參加工作後,鄭曉兵曾在浙師大後勤處工作過10年,其間生了一場重病,需要二三十萬元醫療費。同事們接濟過他,你200元,他300元……到現在,他見到那些老同事還很感激。也是由於身體原因,鄭曉兵離開了浙師大,轉而去賣腳踏車,建立腳踏車俱樂部,由此結識了一批熱愛戶外運動的人,並通過市婦聯與長山鄉的一名“春蕾”貧困女童結對。每次組織騎游,他們都會去看望她。也許就是這些經歷,讓公益事業在鄭曉兵心裡紮下了根。
“2002年剛剛確診癌症的時候,我才29歲。醫生告訴我還有2年壽命,沒想到我辭職修養2年後發現身體還可以。慢慢地我覺得自己得做點什麼,我既然無法延伸它的長度,就要拓寬它的寬度”。在剛剛接觸戶外運動的時候,鄭曉兵只是出於強身健體的愛好,固定約上幾十個人,每逢周末一邊騎行,一邊做一些撿拾垃圾等小型公益活動。後來,隨著這個騎行團隊不斷壯大,鄭曉兵從這個平台了解到了更大的公益活動。2015年,浙江民安救援隊金華大隊成立,他正是發起人之一。
“泡泡”精神,成就別樣驛站
1月23日,民安公益救援中心金華大隊組織年會,鄭曉兵的媽媽去送錦旗,無意間說起兒子的事,隊員們當下便決定為曉兵發起籌款:“我們想要藉助社會的力量,幫助這個勇敢又有愛心的人。”這才有了刷爆金華人朋友圈的一幕。
鄭曉兵和癌症的鬥爭了快20年,感悟最大的是當你身處逆境,感到諸事不順,心生絕望之時,不妨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告訴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世上沒有一片雪花會落錯地方,福禍相依,安知未來不會發生驚喜的改變呢?或許,也正是這樣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他才能打破醫生的斷言,堅持與癌症抗爭到現在。
當2018年病痛讓鄭曉兵再也無法參加高強度的救援,需要長期住院治療後,為了讓愛心驛站的公益事業延續下去,他就把愛心驛站交給了妻子打理,不管生活再難,愛心驛站里供應的免費茶水、工具、藥品、書籍每天都還在繼續。儘管巨額的醫藥費用已經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喘不過氣來,儘管一邊要照顧生病的丈夫、兩個年幼的孩子,一邊還要打理愛心驛站,妻子徐蓓軍卻沒有一句怨言,她說,這個驛站是“泡泡”一手辦起來的,管理好驛站,也是對丈夫最好的支持。
泡泡經常和身邊人說“助人者自助,樂人者自樂,好人有好報,”在驛站外牆上,掛有一塊“信義志願站”的牌子。鄭曉兵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信義”二字,譜寫著自己的“公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