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書簡介,鄭新書,男,農民兼武師,生於1892年,卒於1978年,享年86歲。系河南省濮陽縣渠村鄉孟居村東樓街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新書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92年
個人經歷,武術宗師,
個人經歷
解放前,鄭新書家境貧寒,以打長工、做短工、當佃農維持生計。青年時代的他正處在滿清末年,目睹了帝國主義在中國橫行霸道,軍閥混戰,弱肉強食的黑暗社會,使他萌生了學武的信念。他從小酷愛武術,12歲就跟本村的姚虎三、鄭銀廷學習拳腳、武打。當他把他們的武術學完時還不滿足,背著大人跑到離家十多里的還城、張砦(zhai)槌(chui)場(業餘武術館)學習武術。只要一聽說哪裡有武術名師,哪裡有一套好武術套路,就是餓著肚子也要登程拜訪,虛心求教,不學到手不罷休。他的執著、刻苦感動了很多名師。他二十多歲時已聞名鄉閭(lv).但他仍不滿足,又帶著乾糧去山東,下河南尋師訪友以提高自己的武術素質。經過十幾年的刻苦磨練他已精通武術兵器六十四槍、羅三槍、小花槍、大花槍、白手奪槍、三節棍、四節鏜等三十三種;已熟練掌握西涼掌的套路大雁擊手、二十拳、大小鞭良、天躺地躺等二十二種。這些套路對打不是花架子,是國家武術界多年流傳下來的精華,有很多精妙之處。武界人士常說:學會大雁擊手可以天下走。這時鄭新書已成了孟居一方有名的武術名家。
鄭新書老先生沒有止步,除自己苦練武功外,開始授徒。自己省吃儉用卻自掏腰包購置、自造一套武術器械,在本村辦了第一個槌場(業餘武術館)。農閒時全天傳授練功,農忙時夜間練習,在他的精心指導下,三年時間培養出高閣、鄭振良、鄭書貴等十幾名武術精英。當時他帶領十幾名徒弟在慶祖、還城、張砦等地串場,磋商武功,在與兄弟槌場比武時未吃過敗仗,在本村、鄰村古會時總到場亮武,比武也往往獲勝。這樣以來鄭新書的名號震動鄉里,十里八村,三二十里一說鄭新書,都知道是著名的武師,慕名求教者、磋商武術者、有意挑釁者絡繹不絕,曾幾次和挑釁者比武均大獲全勝。第一代出師之後又招收了鄭大順、鄭心合、鄭心廷、鄭國乾等二十多名第二代徒弟,後來他們都成了有名的武師,成了鄭老先生的得利助手。這時老先生的武功更精,套路更多。他採取能者為師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讓第一代徒弟教第二代徒弟,如此類推,幾十年來他授徒八代二百多人。除在本村授徒外還被鄰村的劉海、黃砦、康莊等村請去辦夜間槌場。他的徒弟鄭五群、鄭心合、鄭金長又在本街(東樓街)辦槌場,武術在全孟居開花,人常說喝了孟居的水,就會扭兩個滾(會兩手)。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第三代徒弟在他的大徒弟高書建、鄭慶印的率領下十幾人於1946年外出賣藝,長達三月之久,曾到山東的東明、菏澤,河南的開封、蘭考及路過的鄉鎮賣藝演出,頗受好評。他的第三代大徒弟高書建家住滑縣,出師後在滑縣白道口辦武術館,傳授幾代徒弟直到壽終。高書建在滑縣的名氣很高,一說高書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傳說高書建打遍滑縣無敵手。
後來孟居的業餘武術館受到縣裡重視,縣政府每次召開有關民間文藝的會議,總讓孟居槌場派代表參加,有時縣裡舉辦元宵節慶祝活動,會特邀孟居武術館全體人員前往亮武。
武術宗師
鄭新書老先生的武功內容豐富、技術精湛且武德高尚。他從不以武欺人,就是別人欺她也是一笑了之。他總是諄諄教導徒弟,不準以強欺弱,不準若是生非。我們練武一為強國,二為強身,要學習義和拳以武報效國家的精神。他的徒弟可謂桃李滿天下,可無一人憑武功傷及他人,可為國出力者大有人在;應徵入伍保衛首長者有之;留在部隊轉乾者有之;外出打工在單位當保衛者有之;給企業家大老闆當保鏢者有之;自己辦武術館授徒者有之、、、、、、總之他的徒弟在各個不同的崗位上沒有辜負他老人的教導,貢獻者自己的特有才華。
老人雖已去世幾十年,可孟居的武術館沒有衰退,武功沒有丟棄且更加豐富更加精湛。現由他的徒弟、子孫主辦著武術館,繼承了老人遺願,立志把武術館辦的更好,武功更精,套路更全,為振興中華、齊奔小康培養出更多有用人才,以慰老人在天之靈,以報社會的支持、今人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