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渠原是1958年春,鄭州人用義務勞動的辦法開挖的一條引黃灌溉渠。
那時沒有挖土、運土的機械可供使用,工人、郊區農民、解放軍官兵、機關幹部、學生等分段、分片包乾,用鐵鍬挖土,用手推車、架子車或抬筐運土,挖到深處遇上水,就用水桶挑水,水桶不夠用了,就用洗臉盆一盆一盆往岸上傳遞。有關重點閘、橋、穿越河道的工程,由省、市幾個建築單位不計利潤承擔施工。許多農民和機關、企業單位幹部、職工帶上簡單的鋪蓋、挖土工具,搭起帳篷,住在河堤上,風餐露宿,大幹苦幹,到上世紀60年代初,終於開挖出一條人工渠道。渠首五孔庫閘,建在原邙山區花園口鎮崗李村東北,往南與索須河、賈魯河交匯,至市區白廟折向東南,在管城區穆莊北入七里河。幹流原長42公里,渠道建成後,因是一項浩大的相互配套的系列工程,根據當時的形勢,總稱為東風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州東風渠
- 時間:1958年春
- 地區:鄭州
- 辦法:義務勞動
鄭州東風渠,如今,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