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東風渠

鄭州東風渠

東風渠原是1958年春,鄭州人用義務勞動的辦法開挖的一條引黃灌溉渠。

那時沒有挖土、運土的機械可供使用,工人、郊區農民、解放軍官兵、機關幹部、學生等分段、分片包乾,用鐵鍬挖土,用手推車、架子車或抬筐運土,挖到深處遇上水,就用水桶挑水,水桶不夠用了,就用洗臉盆一盆一盆往岸上傳遞。有關重點閘、橋、穿越河道的工程,由省、市幾個建築單位不計利潤承擔施工。許多農民和機關、企業單位幹部、職工帶上簡單的鋪蓋、挖土工具,搭起帳篷,住在河堤上,風餐露宿,大幹苦幹,到上世紀60年代初,終於開挖出一條人工渠道。渠首五孔庫閘,建在原邙山區花園口鎮崗李村東北,往南與索須河、賈魯河交匯,至市區白廟折向東南,在管城區穆莊北入七里河。幹流原長42公里,渠道建成後,因是一項浩大的相互配套的系列工程,根據當時的形勢,總稱為東風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州東風渠
  • 時間:1958年春
  • 地區:鄭州
  • 辦法:義務勞動
鄭州東風渠,如今,將來,

鄭州東風渠

東風渠曾於1960年、1961年兩次試放黃河水,由於泥沙淤積,造成兩岸土地鹽鹼化,不能繼續使用。1962年起,只好將索須河、賈魯河以北渠道予以廢除。渠首從杲村閘處開始,全長也只有19.7公里,現已成為市區和近郊的主要泄洪排污河道了。

如今

如今,作為黃河鄭東新區水域的連線線,東風渠的重要性顯而易見。\2007年7月前後,清淤結束的東風渠將引入經過沉澱的黃河水,屆時,東風渠將徹底告別“臭水渠”的歷史,變成真正的一渠清水,成為鄭州北部重要的休閒娛樂區域。
鄭州東風渠

將來

將來,東風渠兩岸將以生態公園為主,以線帶面、以線穿點,將鄭東新區、國家森林公園及黃河等自然、人文景觀穿成一條“項鍊”,營造出集防洪、生態、景觀、文化、遊覽於一體的城市生態景觀走廊,成為未來鄭州市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