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鄭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十四五”大數據發展規劃》,加快推動大數據健康發展和廣泛套用,全面強化大數據對經濟和社會的引領帶動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州市“十四五”大數據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6月6日
- 發布單位: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發展歷程,發展規劃,內容解讀,
發展歷程
2022年6月6日鄭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十四五”大數據發展規劃》。
發展規劃
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大數據已成為數據時代的生產資料、數字政府的基本特徵、智慧城市的核心內涵、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是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時期是我市加快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為加快推動大數據健康發展和廣泛套用,全面強化大數據對經濟和社會的引領帶動作用,根據國家相關戰略部署以及《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檔案要求編制本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指導全市大數據發展的綱領性檔案。
一、現狀與問題
近年來,我市以國家大數據戰略為指引,以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不斷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數字治理服務能力,持續促進大數據產業建設,紮實做好數據安全防護,深入推進大數據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十三五”時期取得的主要進展
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十三五”時期,鄭州市通信網路基礎設施本固基強,國際通信專用通道建成並投入使用,完成高速光纖網路城鄉全覆蓋,5G實現市區、縣城、重點鄉鎮連續覆蓋和重點行業套用場景按需覆蓋。新技術及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窄帶物聯網(NB-IoT)實現縣城以上區域連續覆蓋,政務雲伺服器規模超過4千台,聯通、移動、電信等基礎通信運營商在鄭州的大數據中心以及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建設順利完成。
政務大數據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十三五”時期,鄭州市以城市大腦建設為核心,先後開發118個套用場景,全面最佳化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交通出行等領域治理服務能力,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升。政務服務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構建了以“鄭好辦”APP、鄭州市政務服務網、綜合自助一體機、辦事大廳綜合視窗為一體的“四端融合”政務服務體系,“鄭好辦”APP服務事項辦件申請量超246萬,辦結率達99.8%,被評選為2021城市APP綜合示範獎。
大數據產業集聚態勢愈發凸顯。“十三五”時期,鄭州市大數據產業集群初步形成,構建起以數據採集存儲、加工處理等為主的大數據核心產業和行業融合創新套用為主的大數據關聯產業集群。龍子湖智慧島作為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和先導區,累計引進大數據企業超200家,形成了良好的集聚發展態勢,教育、交通等領域多個項目入選國家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名單”。
數據安全保障水平顯著增強。“十三五”時期,鄭州大數據安全政策規範日益健全,發布《鄭州市政務數據安全暫行管理辦法》,加快構建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推動全市各級各部門形成責任明晰、安全可靠、能力完備、合作共享的數據安全保障機制。鄭州市信息安全產業基地聚焦晶片、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數據安全重點領域方向,集聚多家信息安全頭部企業,被國家工信部授予“國家網路安全創新套用先進示範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三五”期間,雖然大數據在支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趨明顯,但是自身發展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數位化治理能力仍需提升強化,鄭州市各委辦局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信息系統,數字城管平台、12345市長熱線等多個平台缺乏整合,系統重複建設、數據重複採集、業務難以協同等因素導致數位化治理效能不高;二是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動力不足,大數據企業整體規模偏小,缺乏帶動能力強的大數據龍頭企業與複合型高素質人才,底層基礎技術等方面能力短板需要補齊;三是數據安全風險逐漸增大,以城市大腦為代表的各類信息化建設在促進數據歸集、加速數據利用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挑戰,數據泄露、數據濫用、隱私安全等風險日益突出。
二、面臨的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目前,全球經濟發展正處於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信息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帶動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和創新套用,不斷加速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的疊代更新,大數據時代已經全面來臨。
(一)數據資源的爆發增長和加速傳播為大數據套用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推動下,大量新的硬體與套用不斷湧現,數據產生頻率顯著加快,全球數據資源呈現爆發式增長,海量數據在各類網路中加速傳播和套用,為大數據套用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基礎支撐。“十四五”時期,以數據集聚為核心,加速大數據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化套用,已成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發展數字經濟推動產業深度融合已成為大數據發展的核心價值
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進程不斷加速。大數據的賦能範圍從原有的電子信息領域逐漸延伸到工業、金融、農業、交通、醫療、教育等諸多方面,城市數據、視頻數據、語音數據、網際網路公開數據、設備數據、圖像圖形、旅遊數據以及企業經營數據的採集、分析、計算、可視化等開放利用不斷深化和快速突破。“十四五”時期,加快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融合,發展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對於激活傳統產業生命力、搶占新興業態制高點具有重大意義。
(三)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大數據發展提供了新要求
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能力面臨新的挑戰,以傳統信息化建設為核心的建設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新形勢下政府治理需求。隨著政府生產和擁有的數據資源規模日益龐大,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已成為數字時代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時期,鄭州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迫切需要以大數據思維,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切實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四)強化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已成為促進大數據健康發展釋放數據價值的基本前提
當前數據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其自身收集、存儲、使用、分發等環節均面臨新威脅,大數據安全保障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不僅是大數據產業長效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廣大人民民眾利益、實現社會經濟穩定的根本保障。“十四五”時期,迫切需要根據大數據套用和產業發展需求,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強化關鍵數據資源保護能力,增強數據安全預警和溯源能力,做好大數據平台及服務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評測、套用安全評測、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明確數據採集、傳輸、存儲、使用、開放等各環節保障網路安全的範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切實加強對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軍工科研生產等信息的保護,切實保障數據安全。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把握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戰略機遇,按照河南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畫等工作要求,以“數字鄭州”建設為統攬,以數位化轉型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設施、技術、產業三大支撐為基礎,以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產業發展三類套用為主線,以保障安全為底線,切實做好大數據發展保障,以大數據發展全面引領和支撐鄭州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二)基本原則
設施統建,開放共享。統籌推進大數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強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跨系統的設施銜接和聯動發展。消除部門間、行業間、區域間的數據孤島和數據壁壘,構建政府與社會互動的數據採集、共享和套用機制,促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政府引導、社會協同。發揮政府統籌作用,最佳化政策環境,培育大數據創新服務場景,加快促進大數據套用的市場化開發,積極引導社會聯動,構建高效、有序、開放、多元的大數據發展格局。
套用驅動,夯實產業。以套用需求為指引,推動大數據技術產品、套用模式、商業模式和體制機制協同創新,推動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變革,形成完整產業鏈條,促進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完善。
安全可信,健康有序。妥善處理髮展創新與保障安全的關係,堅持安全與發展雙輪驅動,審慎監管,保護創新,在保證安全可信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推動大數據發展和套用。落實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構建安全規範的發展套用環境,提升大數據各環節的安全性和可信性。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鄭州大數據發展邁上新台階,設施、技術、產業三大基礎支撐水平總體上達到中部地區一流水平,政務治理、社會服務、數據賦能三大核心套用能力國內領先,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構建完成,形成以大數據為驅動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有力支撐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初步建成全國數據賦能創新示範區。
——基礎支撐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實現共建共享共用,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產業鏈條全面延伸。全市5G基站規模超過4萬個,5G網路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頻寬擴容至2400G,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物聯網服務支撐能力實現全國領先。
——核心套用能力全面強化。以數據創新價值為導向,“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建設全面實施,大數據在政務治理、社會服務等領域套用不斷深化,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領域數位化水平顯著提升。“鄭好辦”日均活躍用戶達到100萬人,數據賦能成效顯著,形成一批全國標桿性的示範套用。
——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強。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數據安全立體保障體系,政府和公共企事業單位數據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不低於15%,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套用不斷深化,中小企業網路安全能力顯著提升。
四、築牢大數據基礎設施基石
按照“統籌規劃、共建共享”的原則,整合設施、數據、技術、能力資源,建成“物聯、數聯、智聯”的大數據基礎設施,賦能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產業發展等套用場景,全面支撐全市大數據發展。
(一)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高速泛在的網路基礎設施。加快5G獨立組網(SA)規模化部署,強化室內場景、地下空間、重要交通樞紐及幹線沿線5G網路覆蓋。前瞻開展第六代移動通信(6G)網路技術儲備,推動網路持續最佳化升級。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提升IPv6網路性能和服務水平。加快“雙千兆城市”建設,推進鄉鎮以上10G-PON OLT設備規模部署,持續擴大千兆光網覆蓋範圍。發揮鄭州網路樞紐和信息集散中心優勢,深化“信息高鐵”建設套用,打造雲網邊端的一體化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實施鄭州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提升工程,積極爭取國家(鄭州)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建設布局。持續提升骨幹網承載能力,加快推進以雲計算數據中心為核心的雲網融合架構演進。
適度超前布局算力基礎設施。推進和統籌規劃部署數據中心、雲計算及邊緣計算設施、超算中心、大數據平台等智慧型存儲和計算設施,打造算力基礎設施集群,提升鄭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網路交換樞紐地位。立足全省及中部地區,在能源、農業種業、交通物流、黃河生態、衛生健康等領域布局國家級行業數據中心,在工業、車聯網等領域按需布局邊緣數據中心,推動邊雲協同發展。加快推廣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套用,推進定製化超算服務。積極申報國家級區域數據中心集群相關試點示範,創建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節點,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
統籌共建共享物聯網基礎設施。重點依託通信運營商網路,大力推進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物聯網技術和業務測試,推廣感知設施部署,充分挖掘感知設施部署場景。將感知終端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推動物聯網設備共用和數據共享。加大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晶片研發套用,建設全市重點部位高效感知系統和統一城市物聯網(IoT)平台,統籌建設行業級物聯網綜合管理套用平台,推動連線協定標準化,實現連線共享、技術共享、服務共享。加快推動市政、交通、安全、衛生健康、電力、氣象、環境科學等城市公共領域改造升級,建成具備統一連線、採集、匯聚、分析能力的接入體系。
(二)前瞻布局創新基礎設施
積極推進大科學裝置建設。充分發揮E級超算等大科學裝置群的平台支撐作用,進一步打造和加強超算生態建設,統籌推動鄭州市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產業建設等方面的大規模計算和海量存儲等業務集中落地,積極拓展中部地區數據和算力支撐服務。建設面向數據科學研究,集案例、模型、代碼編寫和分享等功能於一體的大數據試驗場,以大數據試驗場為核心,強化算力調度、數據存儲、計算網路等多方面軟硬體服務,支撐大規模多源異構數據一體化、互動式異構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與智慧型數據、大數據混源軟體可信驗證等技術的研發和工程化。
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建設。匯聚城市、土地、建設、交通、市政、公共設施等各種專業規劃和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信息,開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建設,實現實體城市向數字空間的全息投影和精準映射,連線城市信息全要素,推動城市建設管理信息資源整合與工程建設項目的智慧型化審批,提高城市治理數位化、精細化、智慧型化水平。充分發揮CIM平台的基礎支撐作用,在城市體檢、城市安全、智慧型建造、智慧市政、智慧社區、城市綜合管理服務、政務服務、公共衛生、智慧交通等領域推動CIM+套用,帶動自主可控技術套用和相關產業發展,加速構建數字孿生城市。
五、推動大數據關鍵技術創新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大數據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開展非關係型資料庫、數據可視化等大數據核心技術攻關,開發高能低耗伺服器、智慧型海量數據存儲與管理系統等大數據核心產品,開展以場景套用為牽引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前瞻性研究,推動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大數據相關技術的融合創新。
(一)強化大數據技術研發
圍繞交通、醫療、環保等重點行業領域,加強大數據分析關鍵算法和共性基礎技術研發,研究基於縱向行業數據的價值挖掘理論和算法,進行大規模數據倉庫、非關係型資料庫、數據存儲、數據清洗、數據分析挖掘、數據可視化、自主可控信息安全與大數據條件下隱私保護等核心技術創新,開展大數據套用模型、深度學習、類腦計算、認知計算、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技術套用,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數據行業解決方案,形成大數據關鍵技術專利資源池,構建自主可控的大數據核心技術體系。
(二)開發大數據核心產品
聚焦大數據行業套用,強化大數據分析挖掘,研發數據採集設備、存儲設備、高能低耗伺服器、高性能計算機、智慧型終端、網路通訊設備、智慧型感測器、大數據一體機等硬體產品,開發面向大數據套用的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支撐軟體,構建新一代搜尋引擎、網路資源調度管理系統、智慧型海量數據存儲與管理系統、雲計算平台等網路化套用基礎軟體,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提供軟硬體一體化的大數據行業解決方案。
(三)推動大數據相關研究
瞄準人工智慧、區塊鏈、元宇宙等大數據相關前瞻性領域,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最佳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結合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推動協同攻關,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突破,深化相關技術在公共服務、商務辦公、社會娛樂、工業製造、生產安全和電子遊戲等領域中的套用,打造元宇宙技術融合新標桿。
六、強化發展大數據核心產業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河南省大數據發展相關戰略部署,推動大數據核心產業快速發展,依託現有優勢產業基礎,著力發展大數據採集存儲、加工分析、數據安全等產業,探索發展數據交易產業,強化大數據產業基礎支撐,打造引領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的戰略新引擎。
(一)積極發展大數據優勢產業
鞏固發展數據採集存儲產業。發展智慧型感測器、生物識別設備、無人機等數據採集終端。積極推廣人工、系統日誌、網路爬蟲等採集模式,重點發展面向機器視覺、語音互動等新興領域的採集產業。發展高可靠、高可用、高並發的分散式檔案存儲軟硬體產品。發展面向大規模分散式計算的非關係型資料庫產品。發展海量異構數據集成與管理、大數據備份與恢復等產品。適度超前布局邊緣數據中心等存儲設施,在工業和服務業等領域培育數據本地存儲服務商,支持發展經濟社會、政務、網際網路等數據存儲和災備服務。
加快發展數據加工分析產業。發展數據標註、清洗、脫敏、建倉、建模、可視化等大數據加工處理服務,推動機器學習、智慧型語音、智慧型視覺等技術在數據清洗、標註、加工等處理環節的套用。支持標註等數據處理產業推廣“眾包”“眾包+工廠”等發展新模式,推動中小企業專業能力細分發展,支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探索建設數據標註鄉(村)。發展消費者行為、網路行為、社交媒體行為、情感語義等行為數據的分析服務。支持有能力的數據處理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培育具有競爭力的數據服務集成商,推動數據服務一體化發展。
積極發展數據(網路)安全產業。發展網路安全擬態防禦系統和設備,網路安全信息匯聚共享和關聯分析,網路安全防護體系、態勢感知及應急處置。發展大數據平台的可靠性安全性評測、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發展基於雲計算的大數據安全、套用安全、隱私保護等產品。構建“安全標準+安全晶片+安全軟體+安全服務”發展體系,形成覆蓋政務、生活、企業管理、金融等多領域的數據(網路)安全套用。推動本地大數據安全企業參與國家數據(信息)安全技術標準制定,建設總部基地和骨幹企業培育基地,打造國家級數據(網路)安全產業示範基地品牌。
(二)探索發展數據交易產業
加強數據標準體系建設。制定政務數據採集、開放、共享、分類、質量、安全管理等關鍵共性標準,建立政務數據標準體系。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在技術創新活躍、市場需求旺盛的大數據核心產業,智慧型終端、感測器等大數據關聯產業,以及物流、製造業等數據資源豐富、信息化基礎較好、套用需求迫切的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大數據行業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推動大數據標準示範套用,參與大數據相關國家標準驗證研製和示範,開展已發布的河南省地方標準的套用示範;開展物流、交通、工業等重點領域大數據標準化套用項目試點示範,發揮標準化服務產業發展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效應。
推動數據交易平台建設。支持數據資源的平台化運營,鼓勵企業開展數據採集、數據清洗、數據交換、數據共享等商業模式創新,依託大數據平台開展數據增值服務,探索按需提供數據服務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機制。以國有平台公司為主體,整合引入民間投資,探索建立面向全國市場的鄭州市數據交易中心,鼓勵擁有數據的機構、企業通過數據交易中心進行數據模型和數據資源的資產化運營,探索建立通過商業行為驅動的數據共享開放新模式,發展數據資源流通新業態。制定數據交易標準規範,完善數據交易規則體系,明確數據交易的權責關係,防範交易數據濫用和不當使用。
七、促進大數據社會治理套用
構建集全面感知、深度分析、統一指揮、主動服務、智慧型運行、科學決策、聯合監督等功能於一體的“一網統管”體系,形成“數據匯聚、線上監測、事中監管、協同聯動”一體化社會治理模式,打造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特大城市數智治理示範城市。
(一)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底座
持續深化城市大腦建設。以“雲網數端邊安”為重點,持續深化城市大腦建設,加快構建一體化的數字基礎底座,打造與特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相適應的大數據分析平台、物聯網感知中心和算法模型倉庫,提高集中管理調度和數據處理中樞能力。在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完善城市大腦的底層架構,構建“即時、全量、全網、全視頻”的城市大腦核心能力,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進程。
完善公共數據治理體系。圍繞“採集、歸集、治理、套用、運營、安全”的數據全生命周期,建立全市統一的數據標準化和規範化管理體系。按照格線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現代化要求,線上推動政務網、物聯網、視聯網多網合一,完成全域基礎數據歸集,構建市域治理綜合資料庫。依託空間基礎地理信息和各類專題圖層,建立統一的地址標準,疊加“一標多實”各類城市運行管理要素數據,打造集基礎地理、靜態數據、動態數據、監測服務數字治理要素一張圖。堅持“一數一源、一數多用”,推動政務數據與城運數據對接互通,完善提升綜合資料庫、主題資料庫、專題資料庫支撐能力。
梳理“事件”場景和服務流程。以單部門數據、跨部門數據、跨部門業務和數據為類別,分級分類開展全市社會治理“事件”和流程梳理,形成“事件”庫和重點事項清單。理順派單、協調、處置、監督的管理流程,制定“融合事件”流程再造機制最佳化方案,推動跨部門數據、跨部門業務和數據的一“事件”改革。按照“一類‘事件’一套用”、“一‘事件’一流程”的原則,開發設計不同類別的治理場景,實現一鍵辦理,推進微服務、“一對一”服務。
(二)完善社會治理運行機制
建立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機構。建立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機構,負責城市大腦總平台和市域社會治理格線化運行和評價,為城市運行和“三跨”事件的聯動處置提供數據支撐和服務保障。以重點區域為試點推進各開發區、區縣(市)運行管理機構建設,建設統一調度、分發流轉、處置反饋、績效評價為一體的綜合性平戰結合指揮運行系統。整合資源力量賦能基層治理,形成綜合執法和聯勤聯動新機制。按照“市級統籌、分類調度,區縣做強、綜合指揮,街鎮做實、管用為要”的思路,充分發揮其數據賦能、系統支撐、信息調度、趨勢研判、綜合指揮等職能,構建“兩級機構、三級格線、五級聯動”市域一體直達格線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構建協同互通的智慧型平台。以城市大腦為依託,構建市級智慧型化運行管理平台,實現對城市“人、物、動、態”的全面感知和預警分析。開發區、區縣(市)級建設平戰結合的綜合指揮運行平台,縱向連線上下級平台,橫向整合本轄區城市管理、城市治理等相關部門系統平台,發揮居中調度、統籌協調、綜合指揮和作戰平台的作用。鄉鎮(辦)依託移動通信網路,整合黨建、綜治、公安、城管、市場監管、應急、消防等各類格線,高效處置各類事件。打破條塊業務系統互不相連的樹狀結構,促進“一網通辦”與“一網統管”兩網融合,構建“兩級平台、五級套用”的邏輯架構,推進系統通、業務通、數據通、技術通。
(三)豐富社會治理套用場景
城市管理大數據套用。深化大數據在城市運行管理各領域的套用,最佳化城市運行秩序和管理手段。依託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機構匯聚政府和社會數據資源,實現對城市運行狀態的全面感知、態勢預測、事件預警和決策支持,提高跨部門跨領域的協同指揮能力,形成“平戰結合”的運行管理新模式。聚焦城市運行中的應急管理、防汛抗旱、防洪排澇等堵點、痛點、盲點,實現對問題的精準回響和處置。推進綜合治理、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環境保護、城市管理等格線的數據聯動和業務協同,打造全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體系。
交通運輸大數據套用。開展智慧出行創新套用示範服務(MaaS)系統建設。融合多種交通方式,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資源配置最佳化和輔助決策,通過統一的信息服務平台和移動應用程式APP實現用戶全鏈條出行服務的統一查詢、統一規劃、統一預定、統一支付、統一評價“一站式”服務,實現為乘客服務、為監管機構(政府部門)服務、為企業服務的最終目的;加強“智慧公路”系統的建設套用。落實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以高精度矢量地圖與BIM技術平台為基礎,建設交通基礎設施聯網監控,結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對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與風險預判,為實現基礎設施日常運營、監測、管養、預警等全生命周期日常監測與應急管控提供示範,推動交通安全、交通效率和綠色出行的提升,全面提高智慧公路建設管理水平和服務公眾能力;加強對交通運輸“兩客一危”重點車輛安全的監管,真正做到重點車輛安全運輸工作的最高級別防控,促進運輸企業的安全良性發展。
生態環境大數據套用。採用“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和裝備,完善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建設布局。最佳化升級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全面覆蓋城鄉區域,提高對大氣、水、土壤等多種自然資源以及污染源的感知和實時監控能力。推動環保、國土、公安、交通、水利、林業等數據整合分析,支撐環保、氣象、生態、林業、水情的分析和預警,以城市大腦為依託建立生態環境數據分析和預測模型,提高環境風險防控、環境狀態評估、環境事件預測等能力。
網信輿情大數據套用。建設“智慧網信”系統,加強鄭州市信息化基礎設施安全感知、預警能力,解決網際網路內容負面信息的發現、智慧型分析、智慧型預警、輿論引導和聯動處置等問題,建立多部門聯合、協同推進於一體的網路應急處置機制,不斷提升鄭州市技術管網能力。
八、深化大數據民生服務套用
以民生服務的精準化和泛在化為目標,規範政務服務平台,強化需求識別,最佳化入口流程,完善服務內容,拓展多元渠道,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強化社會資源的引導和融合力度,提升本地生活數位化水平,強化社會服務供給能力。
(一)提升政府服務能力
規範“一網通辦”服務平台。聚焦政務服務事項、服務管理、數據管理、安全管理等重點環節,逐步規範事項接入範圍、事項開通條件、事項開通與變更、事項暫停、恢復或終止等事項管理;規範線上服務受理、線上線下服務融合、投訴建議等服務管理;規範平台數據匯聚、數據治理、數據質量、數據共享等數據管理;規範安全管理機制、接入主體安全管理責任、應急管理和責任追究等安全管理,確保“一網通辦”平台規範、高效、安全、平穩運行。
推進政務服務需求精準識別。建立政務服務需求智慧型識別技術手段,圍繞企業和個人“一件事”,以網路輿情大數據、政務服務大數據為基礎,結合政務服務需求識別技術手段,最佳化政務服務需求決策模型,分析不同區域、不同時期個人和企業需求特點,實施政務服務需求精準畫像。圍繞政務服務需求採集、需求分析、需求篩選和需求處理的全流程,建立跨部門的需求常態化管理機制,實現政務服務需求實時動態化管理。
最佳化政府服務入口和流程。依託“鄭好辦”建立“亮數、亮證”功能,研究確立“一網通辦”辦事場景中的“亮數、亮證”效力,探索套用“亮數、亮證”讓辦事人減少材料提交和信息填報,強化電子證照的歸集和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共享使用,協同相關業務部門在更大範圍和更多行業推動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最佳化提升授權審批效率。
深化完善政務服務內容。持續梳理“一件事”事項清單,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新開發上線一批部門高頻事項和“三跨型”民生熱點服務“一件事”,擴大“一件事”廣度和深度,聚焦服務企業,加速“親清線上”惠企利企服務事項的上線力度。針對直接面向企業和民眾、依申請辦理的行政事項,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全面梳理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事項,及時推送政策及服務信息,提升關聯事項辦理水平。
推進政務服務“減免”最佳化。實施“減免”最佳化負面清單管理,對負面清單之外的事項和要素實現應減盡減,應免盡免。針對直接面向企業和民眾、依申請辦理的行政事項,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打通已有各部門審批系統,進一步減材料、減環節、減跑動,為企業民眾辦事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拓展政務服務多元渠道。統籌推進全市政務服務一體機套用推廣,推動各地政務服務大廳自助終端向綜合一體機轉換。探索推進政務服務與水、電、氣、暖各類服務網點、各大金融機構等社會渠道融合,打造多元泛在融合的服務渠道。推進政務服務平台信息無障礙建設,加快適老化改造,為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便捷服務。
探索政務服務跨域套用。提升“掌上辦”同城可辦、通辦的比率,推進上線事項向開發區、區縣(市)延伸,探索開展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等都市圈城市的政務服務,圍繞跨區高頻事項和重點場景套用,深化跨區域信息共享和業務通辦。
強化政務服務數據共享。以公共數據需求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為基礎,按照統籌規劃、全面共享、無償使用、統一平台、安全可控的原則,建立健全政務服務數據共享機制,按需向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和各行業主管部門共享數據信息,建立供需對接機制,及時回響需求,提高供需對接質量。
(二)強化社會服務供給
推動社會資源引導力度。引導社會化公共服務提供主體進駐“鄭好辦”,加大和可信第三方服務商的合作,融合交通、物流、財稅、社交等多元化數據,開展個性化定製服務,建設用戶專屬數字空間,加強各級各部門服務專區建設,支持各開發區、區縣(市)結合自身需求,開發特色功能,拓展“鄭好辦”生活類服務內容,切實增強用戶體驗,全面提升服務效能。
提升本地生活數位化水平。以智慧社區建設為核心,加快智慧型快件箱、智慧型售貨機、智慧型飲水機、智慧型資源回收筒等數位化設備的套用推廣,積極布局無人餐車、早餐自助櫃等智慧型終端,支持電商平台、供應方、銷售方之間加大信息和能力共享力度,整合地方主流媒體、網路新媒體等各方資源,開展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推廣,加大線上服務供給,提升本地生活數位化水平。
九、拓展大數據產業提質套用
以數位化升級改造為導向,強化製造業大數據在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套用,推進重點領域創新試點示範,培育數據驅動的製造新模式。深化大數據賦能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最佳化服務業數位化場景,促進服務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完善農業數位化生態,強化全產業鏈數據採集,發展基於數據分析的智慧農業。
(一)促進制造業數位化轉型
構建工業網際網路賦能體系。建設鄭州市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台,匯聚政府相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涉企數據,企業直報數據及商業化第三方數據,經過數據治理、標籤化、建模分析後形成鄭州市工業數據資源池,支撐產業監測分析,研製產業鏈圖譜和供應鏈地圖,服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賦能企業創新發展。
支持工業企業實施設備數位化改造。升級各類信息系統,推動研發、生產、經營、運維等全流程的數據採集。持續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引導工業設備企業開放數據接口,加快推動工業通信協定兼容統一,實現工業設備的全連線,形成完整貫通的數據鏈。
發揮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優勢。加快推動工業知識、技術、經驗的軟體化,培育發展一批面向不同場景的工業APP,提昇平台的數據處理能力。推動工業大數據治理套用和工業數據開放共享,支持優勢產業上下游企業開放數據,面向中小企業開放數據服務資源,提升中小企業數據套用能力,共建安全可信的工業數據空間,建立互利共贏的共享機制,實現數據的可視、可管、可用、可信。
組織開展工業大數據套用試點示範。總結推廣工業大數據套用方法,鼓勵重點企業發展數據驅動的製造新模式新業態,推廣《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國家標準,落實《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引導企業提升數據管理能力,實現數據科學管理。
(二)最佳化服務業數位化場景
鼓勵生產性服務企業集聚數據和深挖數據,積極開發適應精益化生產、精細化運營、精準化行銷、個性化定製、網路化協同的大數據產品和服務。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充分聯動,充分釋放科技服務資源潛力,提升服務質量。鼓勵現代物流、設計創意、現代金融、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推進大數據賦能套用,轉變和提升服務模式。加快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與大數據技術融合創新,開發個性化、多元化、定製化、體驗式的服務產品和模式,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升級。鼓勵文化旅遊、健康醫療、養老服務等服務業推進大數據賦能套用,挖掘行業發展潛力,引導企業做好做細大數據分析,發掘客戶需求,豐富服務內容、變革服務方式和創新商業模式。
(三)完善農業數位化生態
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流通等各環節,推進生產環境、生產資料、生產過程、市場流通、加工儲藏、檢驗檢測等全過程數據的自動化採集,建立完善的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和數據服務機制。推動大數據在農業科學生產、精深加工、質量安全、產銷對接、規模經營等領域的全面套用,促進大數據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優先開展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實現各環節信息可查詢、來源可追溯以及責任可追究。積極發展基於氣象、資源環境、農業統計、市場監測、感測器感知等各類數據分析的智慧農業。
十、提升大數據安全保障能力
以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為前提,以健全數據資源套用安全為導向,強化數字資源安全防護,加大數據安全技術套用,深化安全運營和安全監管,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立體保障體系。
(一)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能力。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完善數字政府密碼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數字政府商用密碼套用安全性評估機制。推進數字政府密碼套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提升基礎設施安全防範水平,完善外部單位至雲平台以及雲平台不同業務之間的安全隔離,增強跨網跨域的安全隔離與實時數據交換能力,解決政務終端的跨網跨域訪問安全接入與隔離問題。
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災備能力。強化容災備份設施體系建設,持續提升本地、同城、異地備份服務能力。加強套用級容災備份設施服務能力建設,保障政務信息系統業務連續性,降低系統故障和數據丟失風險。強化應急恢復能力,定期開展數據恢復和應急恢復演練,保障相關數據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升災備國密加密服務能力,降低數據泄露風險,滿足業務數據一致性、完整性、可恢復性要求。
(二)提升數據資源套用安全
強化數據資源安全防護。對數據按照不同維度進行分類分級,建立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防護。明確數據採集、傳輸、存儲、使用、共享、開放等各環節的範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加強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工作秘密、個人隱私等領域相關信息的保護。
強化數據套用安全保護。圍繞身份鑑別、訪問控制、安全審計、通信完整性、通信保密性等方面,完善套用安全體系,保障數據套用全生命周期安全。推進城市安全大腦建設,開展安全監測和預警通報工作,全面提升全市城市治理與產業發展的主動安全防護能力。
深化數據安全技術套用。鼓勵數據安全預警、數字水印、數據譜系、密文計算等技術產品套用,提升視頻、音頻等非結構化數據安全防護能力,加速行為分析與數據內容的智慧型識別。持續更新和適應新的安全場景需求,以匿名化算法為核心,加強非關係型資料庫訪問控制及隱私保護。
(三)強化數據安全管理監督
完善數據安全管理。完善數據安全管理流程與標準,健全數據安全通報管理、缺陷管理、系統入網管理、事件管理、應急管理、問責管理等相關機制,落實數據安全工作常態化要求,強化政府數據安全保障隊伍能力建設,提升數據安全人員專業技能及應急處置實戰能力。嚴格執行國家及行業數據安全檢測標準,強化數據安全認證、檢測、風險評估等安全服務。
強化數據安全監督。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後”全程數據安全監管聯動機制,完善數據安全應急預案,加強數據安全應急隊伍、應急資源建設,提高數據安全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能力。完善政府數據安全指數評價機制,利用攻防實戰演練不斷提升數據安全防禦能力。建立完善政府數據安全責任考核指標和考核制度,藉助第三方安全機構的技術力量進行監督,強化考評結果套用效能。
十一、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繼續發揮市“數字鄭州”建設領導小組的作用,統籌全市大數據發展和數字鄭州建設工作,定期組織召開協調會議,形成省市縣三級貫通、跨部門聯合推進機制。建立推動大數據發展工作考核評價機制,明確有關部門在大數據重大項目推進、重點企業扶持等方面的目標和責任,把大數據推進工作納入考核內容,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全面完成。充分發揮鄭州市大數據專家諮詢委員會的作用,通過聯席會議、專家研討會、定期培訓、主題講座等形式,為產業發展和項目推進提供決策諮詢。
(二)完善政策法規
完善政務服務、財政投入、政府採購、套用示範、重大項目實施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政策配套,營造大數據發展政策環境,支持大數據基礎設施、數據共享與開放、數字鄭州、大數據產業發展等大數據重點建設工作。結合鄭州市大數據發展的實際情況,推動大數據相關立法進程,制定鄭州市大數據發展地方性法規,為鄭州市建立良好的大數據發展軟環境提供有力的法規支撐。
(三)推進機構改革
加速市屬各級信息機構整合,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對政務數據進行統管整合,全面提升數字治理能力,開展信息業務協同能力培訓,提升政務信息化水平。優選具有普遍示範效應的試點部門或地區,採用分批試點模式進行分步實施。在保持業務穩定性的同時推進重塑性改革,緊扣逐步建立政事許可權清單、探索實行機構職能編制規定、完善章程管理三項任務,實現機構改革的結構性最佳化和功能性再造,提升大數據發展的管理支撐能力。
(四)加強資金扶持
利用國家及省級大數據方面的相關政策,積極爭取大數據建設試點示範項目的資金支持或政策性補貼。整合現有各項產業扶持資金,加強對大數據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支持大數據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構建、重大套用示範、公共服務平台和專業加速器建設,明確獎補方向和持續補貼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大數據產業金融服務,拓寬大數據企業融資渠道,探索大數據資產證券化,鼓勵大數據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鼓勵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大數據套用開發等相關工作。
(五)促進人才建設
構建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推進本地大數據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資源整合,支持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設立各類科研教育分支機構,鼓勵高校開設大數據相關課程,鼓勵大數據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聯合建立人才培訓與實踐基地,積極尋求國內外著名高校在鄭州設立分校,培養本土大數據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構建以高校、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為核心的吸納人才、培養人才、儲備人才的大平台,打造“人才蓄水池”。最佳化完善數字人才培養計畫,制定大數據等前沿科技類頂尖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培育專項制度,推動大數據科學家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創新,最佳化柔性引才的政策設計。持續提升數字經濟峰會等重大活動的影響力,推進鄭州市海外人才的引進工作,促進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
內容解讀
《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鄭州大數據發展邁上新台階,設施、技術、產業三大基礎支撐水平總體上達到中部地區一流水平,政務治理、社會服務、數據賦能三大核心套用能力國內領先,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構建完成,形成以大數據為驅動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有力支撐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初步建成全國數據賦能創新示範區。
基礎支撐水平大幅提升
按照“統籌規劃、共建共享”的原則,整合設施、數據、技術、能力資源,建成“物聯、數聯、智聯”的大數據基礎設施,賦能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產業發展等套用場景,全面支撐全市大數據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大數據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開展非關係型資料庫、數據可視化等大數據核心技術攻關,開發高能低耗伺服器、智慧型海量數據存儲與管理系統等大數據核心產品,開展以場景套用為牽引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前瞻性研究,推動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大數據相關技術的融合創新。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河南省大數據發展相關戰略部署,推動大數據核心產業快速發展,依託現有優勢產業基礎,著力發展大數據採集存儲、加工分析、數據安全等產業,探索發展數據交易產業,強化大數據產業基礎支撐,打造引領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的戰略新引擎。
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實現共建共享共用,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產業鏈條全面延伸。全市5G基站規模超過4萬個,5G網路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頻寬擴容至2400G,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物聯網服務支撐能力實現全國領先。
核心套用能力全面強化
在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完善城市大腦的底層架構,構建“即時、全量、全網、全視頻”的城市大腦核心能力,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進程。推進跨部門體制機制創新工程、跨層級統籌治理工程、跨地區協同治理工程和跨系統服務重用工程數字治理“四跨”工程。
構建集全面感知、深度分析、統一指揮、主動服務、智慧型運行、科學決策、聯合監督等功能於一體的“一網統管”體系,形成“數據匯聚、線上監測、事中監管、協同聯動”一體化社會治理模式,打造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特大城市數智治理示範城市。
以民生服務的精準化和泛在化為目標,規範“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台,強化需求識別,最佳化入口流程,完善服務內容,拓展多元渠道,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強化社會資源的引導和融合力度,提升本地生活數位化水平,強化社會服務供給能力。“鄭好辦”日均活躍用戶達到100萬人,數據賦能成效顯著,形成一批全國標桿性的示範套用。
以數位化升級改造為導向,強化製造業大數據在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套用,推進重點領域創新試點示範,培育數據驅動的製造新模式。深化大數據賦能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最佳化服務業數位化場景,促進服務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完善農業數位化生態,強化全產業鏈數據採集,發展基於數據分析的智慧農業。
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強
以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為前提,以健全數據資源套用安全為導向,強化數字資源安全防護,加大數據安全技術套用,深化安全運營和安全監管,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數據安全立體保障體系,政府和公共企事業單位數據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不低於15%,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套用不斷深化,中小企業網路安全能力顯著提升。
在保障措施方面,完善政務服務、財政投入、政府採購、套用示範、重大項目實施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政策配套,營造大數據發展政策環境,支持大數據基礎設施、數據共享與開放、數字鄭州、大數據產業發展等大數據重點建設工作。加速市屬各級信息機構整合,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對政務數據進行統管整合,全面提升數字治理能力,開展信息業務協同能力培訓,提升政務信息化水平。利用國家及省級大數據方面的相關政策,積極爭取大數據建設試點示範項目的資金支持或政策性補貼。整合現有各項產業扶持資金,加強對大數據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支持大數據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構建、重大套用示範、公共服務平台和專業加速器建設,明確獎補方向和持續補貼機制。構建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推進本地大數據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資源整合,支持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設立各類科研教育分支機構,鼓勵高校開設大數據相關課程,鼓勵大數據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聯合建立人才培訓與實踐基地,積極尋求國內外著名高校在鄭州設立分校,培養本土大數據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構建以高校、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為核心的吸納人才、培養人才、儲備人才的大平台,打造“人才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