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土壤生態環境研究所

鄭州大學土壤生態環境研究所立足河南,牽頭凝集省內相關學科與科研力量,秉承生態文明理念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側重全過程服務地方和區域發展規劃實施,為土壤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州大學土壤生態環境研究所
  • 主管部門:鄭州大學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以土壤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致力探索研究區域土壤-植物生態系統、局地土壤-地下水賦存環境污染物傳輸機制與協同修復技術途徑,土水氣多相界面行為機制及其調控策略等基礎問題;構建污染地塊空間分布精細表征模型和方法;開發各種污染土壤修復治理和風險防控關鍵技術、功能性新材料、新裝備,為土壤生態環境修復與環境風險防控,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發展歷史

鄭州大學土壤生態環境研究所隸屬生態與環境學院,在鄭州大學建設大背景之下,凝集全校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現有骨幹科研教學團隊力量,以保護土壤生態環境、保障糧食和人群健康安全為終極任務組建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服務、政策諮詢等的常設機構,成立於2020年3月。

科研條件

鄭州大學土壤生態環境研究所通過邀請學術領軍人才專題講座、項目和課題合作研究、互派訪問學者和研究人員、創建科研和技術創新平台、建立大學生和研究生實習基地與創新科研基地等形式,積極拓展與國內外、省內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組織開展長期科技交流與合作。

科研成就

鄭州大學土壤生態環境研究所在探索研究區域土壤-植物生態系統、局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協同修復技術途徑,土水氣多相界面行為及其調控策略等基礎問題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主持承擔國家自然基金2項、博士後基金面上項目2項、優秀青年教師發展基金項目1項,發表SCI/EI/ISTP/ CSCD論文50餘篇。
以土壤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針對污染地塊調查、環境風險評估、修復治理試點工程實施過程中技術難題,通過創建污染地塊空間分布精細表征模型和可視化表征手段,積極攻關開發適用北方污染土壤修復治理和風險防控關鍵技術、功能性新材料、新裝備,並取得一批極具套用前景的科研成果,為實際工程項目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撐。主持承擔環保部重金屬污染治理專項2項、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1項、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4項、國家菸草局科技攻關項目1項、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計畫1項;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黃河水利委員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國家著作權局計算機軟體著作權4項。
秉承產學研合作、積極服務政府、社會的理念,受國家環保部、河南省環保廳等政府部門和有關地市政府環保部門委託,作為技術負責單位先後主持完成全國《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涉及河南重點省區規劃、《河南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及其7個國家級、4個省級重點防控區域規劃任務,已分別由國務院、省政府和所在地政府頒布實施,爭取國家重金屬資金專項13.5億元,受託主持完成河南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國家示範省區項目,濟源、靈寶主要河流底泥重金屬污染流域治理以及孟州重金屬污染區域防治國家試點項目,有力地推進了全省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實施。“十三五”期間積極踐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先後受託承擔完成河南省五類重點行業企業典型重金屬污染場地調查、環境風險評估試點項目,主持編制完成《河南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以及鄭州、安陽、焦作、平頂山、許昌、商丘、周口、南陽、漯河、信陽等10地市相應規劃和工作方案,結合全省和各地環保攻堅戰目標與任務,編制完成《河南省土壤污染攻堅戰系列方案》和安陽、焦作、平頂山等3地市攻堅戰實施方案;積極開展全省區域土壤污染調查,完成焦作、安陽和南陽等3地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調查;主持完成河南省地方標準《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規範》(DB41/T 1948-2020)編制,為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開展和科學規範具體工作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

人才培養

承擔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2個專業方向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教學、培養任務,努力踐行喻培養過程於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社會服務過程環節的人才培養理念,貫徹執行“導師負責制”、“研究所管理”培養模式。
鄭州大學土壤生態環境研究所負責實施主要涉及土壤學、生態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水文地質與地下水、環境系統工程、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環境評價原理與方法、環境修復原理與工程、環境工程設計、地理信息系統套用、大數據及其套用等方面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幹課、專業拓展課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和實踐教學環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