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化工學院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是鄭州大學的二級學院,學院為國家級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和國家一流專業建設序列。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前身為鄭州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其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1958年,在河南新鄉組建河南化工學院(其中化工系受新鄉師範學院化學系協助建立),後歷經鄭州工學院化學工程系、鄭州工業大學化學工程系、鄭州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時期。2001年,原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工專業併入鄭州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19年7月,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更名為鄭州大學化工學院。

截至2021年4月,學院設有教學系3個,有本科專業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有教職工130人,教授(教授級高工)29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州大學化工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
  • 簡稱:鄭大化工學院
  • 創辦時間:1958年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鄭州大學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王利國、院長:曹亦俊
  • 專職院士數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 本科專業:3個
  • 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
    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
  • 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院系設定:3個教學系
  •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科學大道100號
發展歷史,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設定,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合作交流,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發展歷史

1958年,應河南省要求,國家決定在河南新鄉組建河南化工學院(其中化工系受到當時的新鄉師範學院化學系協助建立),並於次年春從天津大學、大連工學院抽調教師支援建設。
1963年,河南化工學院被撤銷後併入原鄭州大學,並和原鄭州大學創辦的四個工科系(機械、電機、土建和水利)一併被劃出建立鄭州工學院,組建鄭州工學院化學工程系。
1996年,鄭州工學院更名為鄭州工業大學,鄭州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成為鄭州工業大學化學工程系。
1998年,鄭州工業大學化學工程系更名為鄭州工業大學化工學院。
2000年,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鄭州大學後,鄭州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更名為鄭州大學化學工程學院。
2001年,原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工專業併入學院。
2009年,鄭州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更名為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
2019年7月,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更名為鄭州大學化工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教職工130人,教授(教授級高工)29人,博士生導師21人,碩士生導師114人;副教授(高工)51人,其中校直聘副教授18人;職工中具有博士學位85人。學院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傑青”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講座教授1人,青年“長江學者”1人、國家“優青”1人、中原學者1人、青千1人;河南省級教學名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6人,省級以上勞模、優秀教師、學術帶頭人等7人;2位教師分別擔任教育部相關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委員職務。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河南省級教學團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優秀教學組織4個、合格教學組織5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炯天(專職)、何季麟(專職)
國家“傑青”:劉炯天等
國家級教學團隊:化工專業基礎課教學團隊
國家級教學名師:魏新利
河南省特聘教授:張亞濤
河南省級教學團隊:化工熱力學教學團隊、化學工程教學團隊

院系設定

截至2021年4月,學院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系 、製藥工程系、冶金工程系3個教學系,有3個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冶金工程。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精品線上課程1門,河南省級精品課程3門,河南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化學工程與工藝和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冶金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化工原理
國家精品線上課程:化工設備設計基礎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製藥工程
河南省級精品課程: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化工設備設計基礎
河南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化工原理
  •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4月,學院在校生獲包括全國大學生冶金科技比賽獲特等獎、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榮獲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製藥工程設計大賽二等獎在內的國家級學生創新大賽共94項;畢業研究生獲省優秀碩博論文近20篇。五年來,獲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河南省教學成果獎2項。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一流學科建設方向1個,河南省級重點學科1個,河南省級特色學科1個,河南省特聘教授設崗學科1個,共建有鋁鎂資源綜合利用及加工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培養基地,化學工程進入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前350強。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化學工程與技術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與技術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套用化學、工業催化、藥物化學、化學生物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與技術、冶金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套用化學、工業催化、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冶金與材料工程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化學工藝
國家一流學科建設方向:綠色催化
河南省級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河南省級特色學科:資源加工與高效利用
河南省特聘教授設崗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國家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3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
國家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國家鈣鎂磷複合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化工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綠色選冶與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資源材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先進功能材料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綠色選冶與化工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生物質資源轉化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綠色化工催化與分離技術工程實驗室
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化學工程與技術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態化工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4月,學院近五年,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點專項2項、課題或專題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青基和聯合等)55項,中國博士後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等174項,百萬以上重大橫向科研項目11項,年均科研經費2000萬元以上;獲批教育部及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省自然科學獎1項,省青年科技獎3項,省部級青年教師獎2項,全國學會科技成果獎11項;教師發表SCI論文457篇,其中一區(中科院分區)134篇,EI論文71篇,高被引論文6篇,出版學術專著22部,授權發明專利167項,專利成果轉化11項。
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
類別
低品質煤浮選界面調控與流動強化關鍵技術
2019年度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4月,學院主辦或承辦了“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第十二屆學術會議”、香山會議、教育部“春暉計畫”德國專家工作團走進鄭大等活動;推進與平煤“焦煤資源綜合利用與深加工”國家實驗室合作研究與共建、與洛陽石化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為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攻關服務。
截至2021年4月,學院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和人才交流關係。

文化傳統

  • 院徽
釋義: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
院徽
1、學院徽志是圓形甲骨文“化工”字徽標,藍色標準色,彰文化自信且清爽簡潔;下方“1958”為建院時間;外環置學院中英文名稱。
2、“化” 甲骨文初文以一正一倒的人形示“變化”本義,本徽志采《說文》“化,教行也”引申義,寓學院“教書育人,以人為本”辦院理念。
3、“化”左側人形寓學院前輩,右側人形寓學院後人,藝術處理成大鳥“鵬”;創造輝煌成績的前輩回望鼓勵,承接“新工科”建設的後人振翅向上,徽志既互動又靈動。
學院徽志初稿由鄭州大學書法家海萌輝先生2020年5月創作;外環中“鄭州大學”由郭沫若1956年題寫,其餘中英文均採用學校推薦的字型(方正蘭亭中黑簡體)和組合。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王利國
院長
曹亦俊
副院長
侯翠紅、張亞濤、王仁榮
黨委副書記
王黎明、劉素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