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宗玉,號止喧閣主人,書畫家,河南省鄭州市人,主攻花鳥繪畫。現任中國書畫攝影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學文化院副院長、河南省書畫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河南省軒轅文化書畫院副院長,河南省長城書畫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宗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1年
- 職業:中國國學文化院副院長
- 性別:男
個人簡介,獲得榮譽,
個人簡介
鄭宗玉,1951年出生,鄭州市人。現任中國書畫攝影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書畫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金龍文化傳媒書畫名家聯合會常務理事、河南省軒轅文化書畫院理事等職。
獲得榮譽
自幼師從中國著名書畫家唐玉潤,其國畫及書法作品曾入選中韓書畫藝術家交流展、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作品展、己丑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全國書畫展、五環盛世中原名家書畫展等等。
先後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詩書畫大展”中獲優秀獎;
在“文化廟李,情系新農村第四屆全國書畫藝術大展”中獲優秀獎;
在第二屆今日翰墨中國書畫家邀請賽中榮獲金獎;
在“金九福杯”全國書畫電視大賽中獲二等獎;
後經河南名人名家迎奧運吉祥奧運長卷評審委員會認定,載入《吉祥奧運》長卷。
歷史人物
鄭宗玉(1911-1936),原名鄭木金,又名鄭保芳,化名朱玉、珠玉、宗毓、陳宗玉、李宗玉等,福建省福安縣溪潭鄉瀨洋村人。少年時代因家境貧寒輟學前往穆陽當學徒,早年與馬立峰結為莫逆之交,1929年在馬立峰引導下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4月,組織領導溪北洋36個村農民到城關請願,取得反鴉片捐運動的勝利。1932年1月任福安中心縣委委員,領導福安西區的土地革命鬥爭。同年7月,參與組建閩東北工農游擊第一支隊,參與領導和組織9月14日的蘭田暴動。1933年8月當選福安革命委員會副主席,將蘇區延伸至周寧一帶,使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同年底調任中共福霞(福安、霞浦)邊委書記。1934年1月,福霞邊委改為縣委,任福霞縣委副書記。不久,任中共福安中心縣委委員兼福霞縣委書記。同年11月後,歷任中共霞鼎(霞浦、福鼎)縣委書記、福壽(福安、壽寧)縣委書記等職,領導福鼎、霞浦和福安、壽寧邊界地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5年10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後,任中共閩東特委常委,與阮英平一起,率閩東紅軍獨立師一部向福鼎和浙江南部的泰順、平陽邊界挺進,建立中共鼎泰(福鼎、泰順)區委,恢復鼎泰革命根據地。1936年3月任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委員兼浙南特委書記、游擊第五縱隊軍代表,指導福鼎、鼎平(福鼎、平陽)、泰順三個縣委的工作,為恢復和發展閩東、浙南革命根據地做出重要貢獻。1936年9月,在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開展肅“AB團”運動中蒙冤罹難。1955年中共福安地委為鄭宗玉平反昭雪,追認鄭宗玉為革命烈士。
民國18年(1929年)8月,鄭宗玉參加了中共福安縣委領導人郭文煥、陳鐵民深入農村,宣傳革命,發動農民進行抗租、抗債、抗稅的鬥爭,同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20年4月,鄭宗玉按中共組織的指示,發動溪北洋36村農民掀起反鴉片捐的鬥爭,組織400餘人前往福安縣城請願,強烈要求減低稅額,反對捐蠹包攬,要求由農民自己分攤,群情激昂,聲勢浩大,贏得社會輿論的同情和支持,終迫使軍閥劣紳退讓,鬥爭取得勝利。
民國21年9月,鄭宗玉配合馬立峰、詹如柏領導“藍田暴動”,組建閩東北工農游擊隊第一支隊。民國22年8月,他任福安縣革命委員會副主席,親率游擊隊經過苦戰將蘇區延伸至周墩一帶,使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同年10月起,他歷任福霞邊委書記、福霞縣委副書記、霞鼎縣委書記。民國23年2~6月,鄭宗玉任中共福安中心縣委委員,他的家鄉溪北洋14個村均建立蘇維埃政權,全面推行分糧分地政策。民國24年8月,升任閩東特委委員。曾與阮英平率領紅軍獨立團向福鼎、泰順、平陽邊界挺進,先後歷經前岐東區的五岱、戰坪洋、柘坑下,泰順的金山大湖、富洋、彭坑等地,轉至福鼎的岩陽、牛欄崗,建立鼎泰區委。
民國25年3月,鄭宗玉任浙南特委書記,他配合葉飛、阮英平所率的部隊,反擊進犯浙南蘇區的敵軍,屢次粉碎敵人“圍剿”。
同年9月,閩浙邊臨時省委開展清理AB團(民主社會黨)分子的極左運動,鄭宗玉被錯殺,年僅28歲。1955年,中共福安地委為他徹底平反,追認他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