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錩細胞生物學

鄭國錩細胞生物學

《鄭國錩細胞生物學》對《細胞生物學》(第二版)進行了大規模修訂,在內容的更新和版式的改變上均有較大改變。章節的基本結構與第二版保持一致,從細胞概述與研究方法、細胞結構與功能,以及細胞生命活動與調控三個層次上對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知識、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進行了全面的闡述。與第二版相比,《鄭國錩細胞生物學》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從學科內容上,《鄭國錩細胞生物學》不僅全面地介紹了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同時,詳細地展示了各個重要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第二,從學科領域上,《鄭國錩細胞生物學》不僅介紹了動物細胞領域的知識,同時盡力注重論述植物細胞學方向的基本知識和研究新進展,從而全面地向讀者展示動、植物細胞研究領域的聯繫和區別;第三,新版本全部使用彩色印刷,不僅具有製作精美的彩色插圖和照片,同時,文字力求準確、精煉,排版格式也精益求精,力求給讀者奉獻一本製作精良、質量上乘的細胞生物學教材。

基本介紹

  • 書名:鄭國錩細胞生物學
  • 作者:楊維才,賈鵬飛,鄭國錩
  • ISBN:9787030431264
  • 頁數:317
  • 定價:88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3-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本書特點,作者簡介,書評和推薦,

本書特點

分為三篇共17章,涵蓋細胞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與研究方法、細胞內外的各個組件與功能、細胞周期與細胞生長調控等。側重介紹了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使讀者可以全面掌握動植物細胞的各個方面。全書圖片540餘幅,全彩印刷,使讀者更加直觀地理解。幾乎全部圖片均為重新繪製的3D示意圖或作者最新實驗活動的顯微鏡照片,製作精美。

作者簡介

鄭國錩,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植物細胞生物學家、教育家。一位長期從事生物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的著名學者。1978年,鄭先生授命編寫了國內第一部高等教材《細胞生物學》,並草擬《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1980年《細胞生物學》出版,連續印刷8萬餘冊,1992年又出第二版,並多次重印。今年正值鄭先生誕辰100周年,他的兩位學生共同編著,特此出版《鄭國錩細胞生物學》(第三版),紀念鄭先生為中國細胞生物學科研與教育工作所作貢獻,並把他的科研成果傳承後世。

書評和推薦

八十年代始讀鄭國錩先生的《細胞生物學》,在那國內教材稀缺的年代,曾如獲至寶。九十年代再讀鄭先生的《細胞生物學》第二版,以及鄭先生與翟中和先生共同主編的《細胞生物學進展》I、II、III卷等著作,猶如隨師入門、嘆觀殿堂樓宇。今有幸又讀新版《鄭國錩 細胞生物學》,既懷續學之心,又兼授業之需,內心百感可知。新著由鄭先生高足楊維才和賈鵬飛續訂,取捨有致,為讀者編撰了精確、易懂、悅讀的細胞生物學相關信息,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動物和植物細胞的基本知識,同時還盡力引入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介紹新的研究方法,使讀者能夠適時把握該學科發展的前沿和趨勢。全書結構清晰,言語簡明易懂,插圖美觀精緻,章節內容充實。提要和複習為本書又一亮點,使讀者能夠迅速查找、加深理解並強化記憶本章基本知識和重要概念,恰如點睛。新著不僅是一本優質的細胞生物學基礎教材,還將為相關領域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開啟一座知識寶庫的大門。
張傳茂
北京大學
鄭國錩先生是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重要開創者之一。八十年代中期,我在蘭州大學讀書時就受教於先生,而先生編著的《細胞生物學》也是我們當年使用的基本教材,對我後來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八十年代的很多生物學學生就是讀了先生的書而得到了細胞生物學的啟蒙教育。八年前,先生委託他的弟子楊維才和賈鵬飛兩位學者對他編著的《細胞生物學》進行修訂。經過兩位學者艱苦的努力,這本紀念鄭國錩先生100周年誕辰的《鄭國錩細胞生物學》(第三版)終於完稿並出版了。
《鄭國錩細胞生物學》(第三版)給我總體的感覺是清晰、翔實、新穎。該書總體結構清晰明了,文字簡明易懂,書中所配的插圖和照片美觀精確;該書各章節內容翔實,較全面的涵蓋了動物和植物兩大類細胞的基本知識;此外,與先前的《細胞生物學》版本相比,該書還包含了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及研究方法。因為該書的清晰、翔實、新穎,我認為它不僅是一本優秀的細胞生物學基礎教材,也是細胞生物學領域學者一本很好的工具書。
舒紅兵
中國科學院院士
武漢大學
2015年1月4日

  
目 錄
第1 章緒論 3
1.1 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和任務 3
1.2 細胞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4
1.3 細胞生物學發展簡史 4
第2 章細胞的概念及其結構和組成 9
2.1 細胞和原生質的概念 9
2.2 細胞的大小和形狀 9
2.3 細胞的一般結構 10
2.4 細胞的化學組成 14
2.5 細胞的代謝作用概述 27
第3 章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30
3.1 各種顯微技術 30
3.2 X 射線衍射技術 40
3.3 流式顯微螢光技術 40
3.4 放射自顯影術 40
3.5 蛋白質亞細胞定位技術 42
3.6 雙分子互作重建技術 44
3.7 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 45
3.8 原位雜交技術 45
3.9 分子細胞生物學方法 45
3.10 細胞培養與細胞雜交技術 48
3.11 基因轉移技術 49
第4 章細胞表面的結構與功能 55
4.1 質膜的性質 56
4.2 膜的化學組成 56
4.3 膜的分子結構 61
4.4 細胞表面的分化 68
4.5 質膜的功能 68
4.6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 84
4.7 細胞間的連線與通信 87
第5 章細胞質基質 95
5.1 細胞質基質的結構 95
5.2 細胞質基質的化學組成 96
5.3 細胞質基質的功能 96
5.4 細胞質基質的生理 97
第6 章核糖體 99
6.1 性質與結構 99
6.2 核糖體的形成 102
6.3 核糖體與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106
6.4 原核生物中基因表達的調節 124
6.5 反義RNA 及其在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126
6.6小分子RNA 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126
第7 章線粒體 129
7.1 線粒體的形態與結構 129
7.2 線粒體的化學組成 133
7.3 線粒體的功能 134
7.4 線粒體質量控制與線粒體自噬 145
7.5 線粒體損傷與疾病 147
7.6 線粒體與細胞凋亡 148
7.7 線粒體的自主性問題 148
7.8 線粒體的分裂與增殖 153
7.9 線粒體的起源 154
第8 章質體 157
8.1 質體的形態與結構 157
8.2葉綠體的化學組成 159
8.3蛋白質如何運送到葉綠體內 162
8.4葉綠體的功能 163
8.5葉綠體的自主性 167
8.6質體的發生和轉化 169
8.7葉綠體的分裂 169
8.8質體的起源 171
第9 章 內膜系統 174
9.1內膜的結構 174
9.2內膜系統的化學組成 177
9.3內膜系統的功能 178
9.4內膜系統的生物發生和動態變化 191
第10 章 膜泡系統 195
10.1膜泡的類型 195
10.2膜泡的一般性質與結構 196
10.3溶酶體 197
10.4包被小泡 202
10.5圓球體 208
10.6微體 209
10.7細菌中的膜泡結構 215
第11 章 細胞骨架 217
11.1微管 218
11.2微絲 227
11.3中間纖維 237
第12 章 細胞外基質 241
12.1膠原 242
12.2彈性蛋白 244
12.3纖連蛋白 244
12.4層粘連蛋白 247
12.5蛋白聚糖 248
12.6基膜 251
第3 篇細胞周期與細胞生長調控 255
第13 章 細胞核與染色體 257
13.1細胞核的形態 257
13.2細胞核的結構 258
13.3染色體 269
13.4核的化學組成 276
13.5核的功能 278
第14 章 細胞的增殖與癌細胞 285
14.1細胞周期 285
14.2細胞分裂 292
14.3癌細胞 309
第15 章 細胞的衰老與死亡 319
15.1細胞的衰老 319
15.2細胞的死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