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冰如(1916年—1996年),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京劇演員。
基本介紹
- 本名:鄭冰如
- 所處時代:中國近現代
- 出生地:山東省濟南市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96年
人物生平
鄭冰如幼時家境貧寒,父親在磚窯當燒工。表姐筱愛茹,是著名藝人,每次到濟南演出,必領鄭冰如到後台看化妝、演戲。鄭冰如被戲曲薰染,愛上了京劇。表姐見鄭冰如有條件做演員,勸她學戲,希望她早日成為演員,幫助父親維持生活。她八歲離開父母,每天早起晚睡,練基本功,練台步、跑圓場、喊嗓子、練水袖,常年不輟。鄭冰如自幼聰慧睿智,思維敏捷,性格剛正耿直,勤奮好學。經歷三年苦練,十二歲的鄭冰如已能登台演小節目《打花鼓》 《花園會》《三擊掌》到演《玉堂春》《三娘教子》《六月雪》等劇。後來又向藝人老八仙旦杜富隆先生學了許多出京劇,並學了武打花旦戲《頭二本虹霓關》《泗州城》。她邊學戲,邊在濟南、青島、徐州等地搭班演出,逐漸成了一名有前途的青年演員,也能養家餬口了。十五歲的鄭冰如已有1.6米的個頭,演青衣花旦在濟南是有名的。周信芳先生由滬來濟演出,鄭冰如給他配演青衣,如《四進士》《封神榜》《趙五娘·掃松下書》等劇。馬連良先生到濟南演出也是鄭冰如配演青衣,由此認識了葉盛蘭、馬富祿。馬連良鼓勵鄭冰如到北京、天津演戲。這對謀求藝術發展的鄭冰如來說,更加樹立了信心,於是到處投師訪友,鑽研技藝。鄭冰如先到天津新中央戲院與名老生白家鱗合演《四郎探母》《武家坡·大登殿》,結果以宏亮的嗓音,深刻的表演,名震津沽,取得初步成就。鄭冰如不敢稍有懈怠,又請名琴師王文治指導唱腔,提高技藝。
鄭冰如以唱工戲為重,如《女起解》《三堂會審》《武家坡》《大登殿》《祭塔》《生死恨》《鳳還巢》《孔雀東南飛》等劇。二十三歲時在上海演出時譽為“鐵嗓銅喉”,直到解放後在北京吉祥戲院演出時,報上還稱讚鄭冰如是“鐵嗓銅喉”。為了繼續深造,她與譚官英、俞振飛、裘盛戎、紀玉良、芙蓉草等合作演出,得到芙蓉草對她的唱、做的指導,使她受益不淺。鄭冰如在北京向李凌楓學戲,通過經常觀摩程硯秋的演出,認為有條件演程派戲,所以排演了《荒山淚》《鎮鱗囊》,唱腔上以清幽、哀婉、剛健的行腔,獲得成功。早期在京、津、滬、漢、青島和東北各省的女演員中,只有鄭冰如一人演過這兩劇。
二十八歲承馬連良介紹,鄭冰如拜程硯秋為師,由馬連良舉香。此後鄭冰如到各省演出,均以程派戲打炮。一九四六年在上海皇后戲院演出後,又到天蟾舞台演出,與李宗義、張雲溪、張春華等合作。此時北京很多名演員聚集上海演出,孫夫人在上海舉辦販災義演,由梅蘭芳演兩場《霸王別姬》,程硯秋演兩場《春閨夢》,鄭冰如和馬連良演兩場《四進士》。當時社會反映很好,傳為佳話。
鄭冰如經常在全國各地演出,她演出劇目多,戲唱的好,做功優美,被舉為“八大坤伶”之一。1955年鄭冰如加入江西省京劇團。為了培養青年演員,1958年調她到江西省文藝學校籌辦京劇科,她服從組織安排,帶領京劇科的老師訂教學大綱,安排上課劇目,1959京劇科招生71人,學制七年。進校的學生是十二、三歲的國小畢業生,住校學習。鄭冰如時任京劇科科主任,從早到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注意指導老師的教學進程,與老師研究對學生進行青衣、花旦、老旦、老生、花臉、小生、武生、小丑學習的安排。她每天給學生上京劇青衣、花旦課,條理性強又富於啟發學生,每個動作、每句唱腔她都認真指點,勤勤懇懇,取得了很大成績。京劇班學生畢業後,分配在江西省各地京劇團,成為劇團主要力量,還有的後來擔任劇團團長和劇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