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鄭公塔
-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穴市花橋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景點級別: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塔高:19.74米
- 底層周長:18.5米
- 建成年份:1467年
- 型制:八角七級寶塔
- 建築風格:宋代和元代藝術建築特色
建築結構,建設歷史,故事傳說,相關詩詞,
建築結構
鄭公塔系磚木結構由石基、磚身、銅頂三部分組成,用10餘種型號的磚塊和9種不同式樣的瓦築成。平面呈現八邊形,石基磚身,青灰色,高19.74米。七層八角,層層設檐,間置門窗,底層周長18.58米,牆厚1.05米,高3米,對角內空3.8米,成錐體形。內有三層木樓至頂,二至七層間,每層每面均有一佛龕,造像威武凝重,古樸大方。外牆正壁嵌有古樸花紋圖案,各層由不同式樣的琉璃青瓦鋪蓋,頂部為葫蘆形三級銅鑄塔頂,並由八條銅鏈系至八角,每角有吊鈴。鄭公塔之最令人稱奇處,是塔身與地面有約20度的傾斜。因此有鄂東“比薩斜塔”之稱。
建設歷史
清壬申《廣濟縣誌》載“因鄭公者不知其名,宦居茲地土,舍地建塔,名椿山塔,俗呼鄭公塔,不忘所自也。”相傳為當地一鄭姓人氏所建,故名鄭公塔。
始建於元代至大元年六月十日(1307年),距今701年,明成化三年(1467年)續壽維修。
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5月,武穴市人民政府決定對鄭公塔實施保護維修。為了按照專家提出的該塔修舊如舊的原則,湖北省保護技術中心進行了科學維修方案設計,並由專門資質的重慶恭州文物保護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施工。從2008年5月開工至2008年12月竣工,共投入建設資金100萬餘元,對塔體、塔剎、塔基的殘、損、缺部分進行補、換、複製等科學手段,使之成為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瑰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故事傳說
傳說這座塔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當時,有個大財主想造廟建塔,以保鄭公塔這一塊風水洪運不衰,財氣不退。建塔要用童子伢兒奠基。這大財主選了一個九歲的小姑娘,把她活埋在塔基之下。說也奇怪,那天晚上,三更時分,建塔的匠人、民工聽到這小姑娘的哭聲。於是,這訊息馬上就傳開了。打從那天起,天天晚上可以聽到小姑娘悲慘的哭聲,直到第二年立春那天,塔頂上長出了一棵胡椒樹來,才沒聽到哭聲。那胡椒樹見風就長,沒多久就長大了。每到深夜,你若走到塔前,就可以聞到那散發出來的香氣。大財主聽到,跑來看樹。他走到塔前,剛聞到那香氣就昏倒了,險些跌死。大財主醒來,氣得要命,叫狗腿子放大火燒樹,那樹卻越燒越發,青枝綠葉燒不死,鄭公塔上的那棵四季飄香的胡椒樹至今還在。
相關詩詞
鄭公塔之所在,山巒擁後,湖水繞前,風景優美。清人蘭士綣有詩云:
一塔猶今古, 孤危耐雨風;
湖山環鎖外, 煙月影籠中;
漁唱聞歸艇,閒行數落鴻。
何年藏舍利,長此梵王宮。
二梅繞勝跡,塔影晃虛空。
閱歷經唐晉, 周圍半檜松。
曉鐘飛宿羽,清磬破愁容。
野老渾忘事,猶然識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