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策,初名天策,字憲光、瓊河、蘇年,閩縣(今福州市區)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舉人,名列第二。
基本介紹
- 本名:鄭光策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時間:1759
- 去世時間:1804年
鄭光策 ,初名天策,字憲光、瓊河、蘇年,閩縣(今福州市區)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舉人,名列第二。次年,成進士。歸閩,主講泉州。喜讀“經世有用之書”,除《通鑑》、《通考》外,對唐宋名臣陸贄、李綱、真德秀,以及明清間著名學者顧炎武等人著作,皆熟讀精思,“靡不貫串,如數家珍”。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陝甘總督福康安奉命前往台灣鎮壓林爽文起義,途經泉州,召光策入其幕府。光策條陳十二議,均被採用。翌年正月,巡撫徐嗣曾前往台灣處理善後事宜,光策又陳八議,提出改革台灣吏治,“設官莊”、“舉吏職”而“善擇守令”。後主講福清書院和龍巖書院。嘉慶二年(1797年),主講福州鰲峰書院。主張改變“所用者非所習,所習者非所用”的積習,提倡“經邦濟世”之學,主張“立綱紀,明法度”,“重內治而略遠圖,開誠以任賢,知人而善使”,並提出改革漕政、鹽政的構想。這些思想後來被門人林則徐、梁章鉅所豐富和發展。著有《西霞叢稿》10餘冊。由其婿梁章鉅選編為《西霞文鈔》上下兩卷,刊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