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璋

鄭伯璋

鄭伯璋,四川自貢市黃市鄉人,出生於 1912年4月。電影技術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伯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自貢市黃市鄉
  • 出生日期: 1912年4月
  • 職業:電影技術專家
  • 主要成就:曾擔任《塞上風雲》,《希望在人間》等影片的錄音
履歷,生平,抗日救亡,赴美學習,試製設備,參觀訪問,出版書籍,成就,影響,

履歷

遠在三、四十年代,鄭伯璋在上海就是一位較有名的電影技師。四十多 年來,他一直在我國電影技術部門和領導機構擔任總技師、技術顧問。1931年隨叔祖父鄭用之到上海讀中學。1933年畢業於上海中華無線電學校。曾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訓處電影股錄音助理,中國電影製片廠錄音師、電影放映總隊總技師,重慶社會教育學院副教授。1945年赴美國,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電影技術。1947年回國後任上海昆倉影業公司錄音師。曾擔任《保衛我們的土地》、《塞上風雲》、《希望在人間》等影片的錄音。建國後,任文化部電影局技術處副處長,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中國影協第一屆委員、第二至四屆理事。是第四至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主持籌建南京哈爾濱上海電影機械廠。

生平

抗日救亡

“九·一八”事變後,鄭伯璋在參加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隨學生隊伍上街遊行的同時,開始接觸無線電器材,從此對無線 電發生了興趣。以後,通過鄭用之的朋友羅靜予,考入中國無線電工程學校, 不久轉中華無線電學校,學習無線電、有聲電影的錄音等技術知識。
1933 年,鄭伯璋給錄音師羅靜予當助手,搞配音和維修機器的工作。西安事變後,被派往西安、歸綏等地拍攝時事新聞紀錄片。後來,又在郭沫若為首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所屬第三廳領導下,從事抗日救亡運動。 史東山應雲衛袁牧之中國電影製片廠後,鄭伯璋被任命為錄音師。
1938年中國電影製片廠舉辦電影人員訓練班,鄭伯璋擔任技術教官, 給來自各地的六十名學員講授技術課,為“三廳”擴建的十個放映隊培訓放 映人員。
1939 年,“中制”到了重慶,鄭伯璋在技術課攝錄組任副組長,在 《保家鄉》、 《東亞之光》 、《日本間諜》、 《火的洗禮》 、《塞上風雲》、 《白雲故鄉》等故事片中擔任錄音、配音工作。那時,膠片來源十分困難。 鄭伯璋自個兒琢磨,發明了我國第一部感光同步錄音器,不僅使每部影片能 節約膠片三千餘英尺,還有助於演員的表演情緒。
1940 年,鄭伯璋兼任“三廳”電影隊的總技師。1943 年,“中制”改組, 他隨史東山鄭君里等到北溫泉社會教育學院任電影技術副教授。

赴美學習

1945 年,“中制”再度改組,他又隨史東山回“中制”擔任技術顧問。參加《還我故鄉》等影片的錄音工作。當年,經考試合格被派往美國實習電影技術。
1946 年初,鄭伯璋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南加里福尼亞大學電影系 學習英語和錄音技術,並在紐約市瑞勿斯錄音場實習。就在這時,他被吸收為美國電影工程師學會 SMPTE(以後改為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學會 SMPTE)會員。
1946 年 5 月至 1947 年底,鄭伯璋在洛杉磯好萊塢電影製片廠等地實習, 幾乎跑遍洛杉磯所有的電影公司(如雷電華、米高悔、華納、福斯、環球、 派拉蒙、共和等製片廠,以及錄音服務社、西電、百代研究所、洗印廠和柯 達實驗中心)學習、實習和參觀,廣泛接觸美國電影的先進技術(如拍攝的 全過程、膠片加工、影片的製作和洗印等各環節,以及各種電影機器的研製、 校正、鑑定和保養等),收穫不淺。
《希望在人間》《希望在人間》
兩年後,鄭伯璋帶著學到的電影技術和 自己省吃儉用購買的電影儀器(包括各種標準片、磁性錄音機等),從美國 回到上海。當他重新踏上祖國的大陸,就轉著一個念頭:要為祖國電影事業 的崛起,為提高祖國電影的技術水平作出貢獻。

試製設備

1948 年至1949 年,他先後 在“中制”、“中電”、“崑崙”、“清華”、“文華”等電影公司擔任錄 音師或技術顧問,用自己在美國學到的電影技術知識,為祖國的電影事業服務。 當時的上海攝影機難於滿足電影發展的要求,鄭伯璋得到維納氏電影 機廠的支持,仿美國的攝影機,參加試製了維納氏同步攝影機,不僅解決了崑崙影業公司的攝影設備,還為解放後上海的電影機廠試製上海同步攝影機、上海中型攝影機奠定了基礎。後來,他又試製維納氏錄音機,為提高我國電影錄音的質量起了良好的作用。
1949 年,上海解放,鄭伯璋在上海逸園受到陳毅市長的接見,隨後到北 京出席第一屆全國文代會,在懷仁堂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的接見, 並在天安門參加了開國大典。
1950年他被調到中央電影局任技術科科長兼技 術委員會委員,協助政府整頓製片廠。為迎接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大發展,培 養電影放映人才,他又到了南京電影放映訓練班,擔任教務長,先在師資訓 練班講課,後參加培訓從全國各地送來的兩千多名學員。
1950年6月至 1956年,他在中國電影器材公司擔任技術處處長,在中央電影局技術處、生產管理處、基建處任副處長期間,先後參加籌建南京電影機械廠(以後在該廠兼任總技師),接收和擴建哈爾濱電影機械廠和上海 電影機械廠,具體領導試製各種電影放映機、攝影機、洗印機、錄音機等,為滿足我國電影製片廠,洗印廠、電影放映單位在機器設備方面的需要作出 了貢獻。

參觀訪問

1957 年,鄭伯璋隨司徒慧敏查瑞根等應邀到波蘭出席國際電影技術會議。會議期間參觀訪問了波蘭的電影製片廠、機械製造廠、膠片廠和電視台。 回國途中,又參觀了莫斯科的電影製片廠、洗印廠、科研院。為了祖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他努力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在文化部電影局技術處,他還參 加了制訂我國電影技術方面的規章制度、規格標準等,為我國電影工業的生 產,打下了基礎。

出版書籍

1958 年,鄭伯璋被任命為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參加了多項 電影技術的研究和領導工作,並擔任《電影技術》雜誌的副主任編委,配合 和協助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了一些電影技術書籍。 十年動亂期間,鄭伯璋也受到審查,達四年之久。粉碎“四人幫”後, 他重返影壇。

成就

他曾擔任《抗戰特輯》 、《抗日新聞》 、《抗戰歌集》等短片和《保衛我們的土地》、《熱血忠魂》等故事片的錄音和配音工作。 當時,中國電影製片廠僅有的兩台美制手提式攝影機,分別在前後方拍攝紀錄片。不幸其中一台攝影機損壞了,拍攝被迫停了下來。那時,中國還沒有人修過這樣的機器,就等著送往美國修理。這一來,花美金不說,還要 耽誤拍攝時間,鄭伯璋從工作出發,自告奮勇,要求擔任這台機器的修理工作。他同助手熬了幾個通宵,終於找出機器的毛病,把它修好,使這台攝影 機重新發揮作用。自此,鄭伯璋在電影技術方面的聲望越來越高。
參與作品《火的洗禮》參與作品《火的洗禮》

影響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四屆會議召開之時,鄭伯璋被指定為委員,後繼任全國政協第五屆、第六屆委員;現在他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鄭伯璋從事電影技術工作五十年,為我國電影技術、電影工業和電影放映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