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澤,成都市青白江區彌牟鎮供銷社退休職工,84歲,堅持做好事61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世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主要成就:優秀共產黨員、市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
基本信息,老人事跡,希望,節儉,堅持,
基本信息
多次被省、市、區、鄉鎮及本企業評為扶貧濟困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市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他從23歲起,就一直堅持用自己的錢做好事,他家有一個箱子裝滿了被救助者的照片
1個多月前,他因為一場感冒,導致呼吸衰竭,住進了新都區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生命垂危時,醫生給他做氣管切開術。老人清醒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想送孤兒何杰600元。原來老人資助了個9歲的孤兒已5年,要求兒女們給這個孩子送600元過年錢。
老人事跡
希望
在鄭世澤的床頭,放著一張硬殼大紙。紙面上,記錄著老人每次排尿的時間以及對應的毫升數據。這些字,工工整整。此外,還有幾個歪歪斜斜、需仔細辨認才看得清楚的字“送何杰600元”。
旁邊,還有一句書寫工整的問話,“爸,你要說啥子?”後面又是一段歪歪斜斜的字“下午必需送去何杰600元聯繫……”
昨日下午,記者寫字問老人,“何杰是什麼人?”老人握著筆,顫抖地寫下“瓜兒、9歲。”的字樣。記者詢問,“是否是個孤兒?今年9歲?”老人點點頭。記者再問,“你幫了他幾年了?”老人在紙上寫下“5”。
老人的大兒子鄭學萬說,1個月前,父親騎腳踏車給困難戶送溫暖,感冒了導致呼吸衰竭住進醫院,情況一直不好。後來,醫生為他父親做了氣管切開術,現在,父親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鄭學萬說,“送何杰600元”是老人清醒後對兒女們提出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要求。他們害怕這個心愿會變成父親的遺願,希望通過媒體找到受助人何杰。
節儉
鄭世澤從23歲起,就一直堅持用自己的錢做好事。他家裡,有一個箱子裝滿了被救助者的照片,每一張照片後面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至於他捐了多少錢出去,家人都說沒有概念。
小兒子鄭世安說,父母養育了6個子女,每個月都會給父母孝敬錢。有時,他也想不通,父親每個月1000多元退休金,再加上子女們給的零花錢,老兩口的生活應該過得比較滋潤。但他看到的卻是,“有一次,父親的午餐竟是玉米糊糊。”包括這次入院,被醫生查出營養不良,還輸了血。
鄭世安回憶,老人能走路,就不騎腳踏車,能騎腳踏車,就絕不趕公車。有一次,天下著雨,父親沒騎腳踏車,要從唐家寺趕回青白江。遠房親戚看見過路車來了,提出給他買票一起搭車回家,被父親以“坐直達車可省1元錢”拒絕了。
鄭世安說,父親賣報紙的錢也全都用於捐助困難戶。“父親的舉動,家人也並不全贊成。”鄭世安說,他就與父親唱過反調,害怕父親在捐助過程中受騙。但父親教訓他,“社會上還是好人多。”他也質疑過父親“你這樣做,圖的是名還是利啊?”對此,父親表示非常不解。
堅持
主管醫生楊黎說,老人基礎疾病多,營養不良,年歲又高,一個小小的感冒都可能給他帶來生命危險。剛入院時,老人的病情有些嚴重,胸腔里還有積液。
“儘管他的兒女們急得團團轉,但老人並不配合治療。”楊黎說,鄭世澤以“治病要花錢為由”扭著要出院回家。沒想到,剛回家就昏迷了,被再次送入醫院。
“我勸他,老人家,你好好醫病,只有你病好了,出院了,才能出去幫助人。”楊黎說,聽到這句話後,老人沉默了一會兒,吐了一句話“嗯,我也想通了,我活著,每年要掙1萬多元退休金,就能拿出一部分幫人了。”此後,老人一直都比較沉默。
老人的病能不能治癒出院?以後是否還能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人?楊黎說,這得取決於老人能否過得了插氣管這一關,“儘管他現在頭腦清楚,還能寫字,但依然未脫離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