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華支隊
- 前身:晉察冀軍區第一支隊第三大隊
- 成立時間:1938年
- 所處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
隊伍簡介,創建始末,挺進平西,征戰歷程,
隊伍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之一。其前身為晉察冀軍區第一支隊第三大隊。1938年春改編而成。第一軍區政委鄧華兼任支隊長。該支隊向平西開進,建立了以宛平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據地,成立了房淶涿、宣懷、昌宛三個聯合縣的縣政府。同年5月,奉八路軍總部之命,與宋時輪支隊合編成八路軍第四縱隊。
創建始末
冀東是聯結東北與華北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1933年以來,冀東地區逐步淪為日本的殖民地。1935年,日本侵略者炮製了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以偽軍、偽警駐紮各縣城鎮,加強殖民統治,冀東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抗戰爆發後,中共組織陸續向冀東派遣幹部,加強黨的領導和軍事指揮,發動民眾,開展游擊活動。
1938年2月9日,毛澤東致電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指出:“霧靈山為中心之區域,有擴大發展前途,但是獨立作戰區域,派去部隊須較精幹,且不宜過少,軍政黨領導人員需有獨立應付新環境之能力,出發前須作充分準備。”
1938年3月21日,總部致電聶榮臻,指示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部隊主力,應以渾源、廣靈、靈丘、繁峙等縣為抗日根據地,並向西北方向發展,注意與第一二0師宋時輪支隊配合,以次要力量仍留代縣陽明堡至忻縣間同蒲鐵路以東活動,與鐵路以西之第一二0師三五九旅配合,經常襲擊敵之運輸。第一軍分區部隊主力應向河北省良鄉(今屬北京市房山區)、宛平、涿縣(今涿州市)之線發展。第三軍分區應抽一個團破壞河北省淶水至易縣之鐵路和易縣至紫荊關之鐵路隧道。
4月22日,在平西根據地初步建成後,八路軍總部即指示第一二○師,令宋時輪率雁北支隊東進平西,與晉察冀軍區鄧華支隊會合,編成一個縱隊,受晉察冀軍區指揮,挺進冀東,開展游擊戰爭,創建冀東抗日根據地。
朱德、彭德懷電告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抽第120師宋時輪支隊1500人與晉察冀軍區鄧華支隊合組為北進縱隊,出冀熱(熱為熱河省簡稱)察創建霧靈山脈抗日根據地。
5月14日朱德等指示宋時輪、鄧華兩支隊會合後,組成1個縱隊,以宋時輪為司令員,鄧華為政治委員,下轄2個支隊。該縱隊受聶榮臻指揮,其任務是挺進冀東、熱南、察東北創造抗日根據地。27日,兩支隊於平西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下轄第11支隊、12支隊。
5月14日朱德等指示宋時輪、鄧華兩支隊會合後,組成1個縱隊,以宋時輪為司令員,鄧華為政治委員,下轄2個支隊。該縱隊受聶榮臻指揮,其任務是挺進冀東、熱南、察東北創造抗日根據地。27日,兩支隊於平西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下轄第11支隊、12支隊。
5月下旬,宋時輪支隊進抵平西齋堂、杜家莊地區,隨即27日與鄧華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宋時輪任司令員,鄧華任政治委員,下轄第十一支隊(轄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大隊)、第十二支隊(轄第三十四、第三十六大隊)和獨立營、騎兵大隊,共5000餘人。
6月8日,第四縱隊由平西地區出發,取道平北,向冀東挺進,沿途連克昌平、延慶、永寧、四海、興隆等城鎮,並在平北的沙峪殲滅日軍200餘人。除留下第三十六大隊和騎兵大隊開展平北的抗日游擊戰爭外,主力於6月21日進抵冀東薊縣以北的將軍關、靠山集和下營地區。
在第四縱隊挺進冀東的有利形勢下,中共冀熱邊特委於7月上旬提前發動了冀東20餘縣和開灤煤礦共20多萬人參加的抗日武裝暴動,組成7萬人的抗日聯軍,連同其他抗日武裝約達10萬人。此後第四縱隊根據北方局和晉察冀軍區關於鞏固薊縣、平谷、密雲基本區,逐步向東南發展的方針,在暴動武裝配合下,廣泛開展游擊戰,積極打擊敵人,一度切斷北寧鐵路線,先後收復了平谷、薊縣、遷安、玉田、樂亭、盧龍等縣城和冀東廣大村鎮,初步形成以薊縣、平谷、密云為基本區的冀東抗日游擊根據地。
在第四縱隊挺進冀東的有利形勢下,中共冀熱邊特委於7月上旬提前發動了冀東20餘縣和開灤煤礦共20多萬人參加的抗日武裝暴動,組成7萬人的抗日聯軍,連同其他抗日武裝約達10萬人。此後第四縱隊根據北方局和晉察冀軍區關於鞏固薊縣、平谷、密雲基本區,逐步向東南發展的方針,在暴動武裝配合下,廣泛開展游擊戰,積極打擊敵人,一度切斷北寧鐵路線,先後收復了平谷、薊縣、遷安、玉田、樂亭、盧龍等縣城和冀東廣大村鎮,初步形成以薊縣、平谷、密云為基本區的冀東抗日游擊根據地。
8月中旬,第四縱隊和暴動武裝主力在遵化縣鐵廠鎮會合。下旬,中共冀熱邊特委和第四縱隊及暴動武裝的領導幹部,於鐵廠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冀察熱寧軍區,下轄5個軍分區,由宋時輪、鄧華分任軍區正、副司令員,以統一部隊指揮,另成立行政委員會,統一領導地方行政工作。鐵廠會議後,第四縱隊以主力一部向北行動,準備越過長城,進軍青龍以北的都山,建立根據地;以另一部主力向西行動,進軍興隆山地,建立以霧靈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爾後依託這些山區根據地逐步向平原發展。向興隆山地挺進的部隊,幾經轉戰,進至白河以西,襲占赤城,殲滅日偽軍200餘人,繳獲步機槍百餘支(挺),同時襲擊了龍關城,殲敵一部。向都山進軍的部隊,其先頭到達長城線上之桃林口、燕河營一帶,遭到敵關東軍和偽滿軍的阻擊而退回灤河以西。
第四縱隊進入冀東和冀東人民大規模的抗日武裝暴動,以及冀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開闢,震驚了敵人,特別是直接威脅了敵占之平津大城市和北寧鐵路的交通安全。因此,敵急由國內抽調第一一○師團於7月間進入平津地區。8月,該師團糾合當地日偽軍及東北偽滿軍,對冀東地區開始進行大規模“討伐”。第四縱隊苦戰數月,部隊傷亡較大,彈藥也無法補充;加之暴動隊伍成份複雜,未經整頓,並且時值秋未,平原地區青紗帳已倒。於是,縱隊黨委提出,除留下部分八路軍骨幹和一部暴動武裝堅持冀東鬥爭外,第四縱隊主力和暴動武裝大部轉移到平西整訓,準備來年再回冀東。隨後,在河北省委、縱隊黨委、冀熱邊特委和抗日聯軍的一些領導人參加的會議上,決定暴動武裝大部隨第四縱隊向平西轉移。
第四縱隊進入冀東和冀東人民大規模的抗日武裝暴動,以及冀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開闢,震驚了敵人,特別是直接威脅了敵占之平津大城市和北寧鐵路的交通安全。因此,敵急由國內抽調第一一○師團於7月間進入平津地區。8月,該師團糾合當地日偽軍及東北偽滿軍,對冀東地區開始進行大規模“討伐”。第四縱隊苦戰數月,部隊傷亡較大,彈藥也無法補充;加之暴動隊伍成份複雜,未經整頓,並且時值秋未,平原地區青紗帳已倒。於是,縱隊黨委提出,除留下部分八路軍骨幹和一部暴動武裝堅持冀東鬥爭外,第四縱隊主力和暴動武裝大部轉移到平西整訓,準備來年再回冀東。隨後,在河北省委、縱隊黨委、冀熱邊特委和抗日聯軍的一些領導人參加的會議上,決定暴動武裝大部隨第四縱隊向平西轉移。
10月中旬,除留3支游擊隊在冀東堅持鬥爭外,暴動武裝約四五萬人隨第四縱隊開始西移。由於途中遭到日偽軍的圍追截擊,暴動武裝大部失散,一部隨第四縱隊抵達平西,一部隨冀東黨組織返回冀東。
第四縱隊挺進冀東,與地方黨共同領導武裝暴動,開展游擊戰爭,擴大了我黨我軍在敵深遠後方的政治影響,為以後建立冀熱遼抗日根據地提供了經驗。正如11月25日中央軍委在給八路軍總部、晉察冀軍區和第四縱隊的電報中指出的:“宋、鄧縱隊深入冀東苦戰數月,配合併促成地方黨所領導的冀東起義,恢復了冀東的中國政權,發動了民眾,建立了冀東的游擊區,擴大了我軍在敵深遠後方的政治影響,給敵人以打擊,一般說來是獲得了成績的。”但同時還指出:由於“沒有儘可能地保持並發展這一勝利,沒有很好地團結地方黨及軍隊,沒有很鎮靜地應付那裡的局面,以致退出原地區,軍隊及民眾武裝受到相當大的損失。”
中央軍委還決定以第四縱隊為基礎成立冀熱察挺進軍,繼續開展與堅持冀熱察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
挺進平西
1937年8月20日,陝西三原縣雲陽鎮,紅一師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參謀長熊伯濤,政治處主任羅元發,供給處長董永清。副官李光漢。原所屬一團、十三團、三團,分別編成一營、二營、三營。全團十三個連、1500餘人,又補充了200名陝甘籍新戰士,總計1700餘人。整編未完,8月22日,部隊就出發上抗日前線。紅一師改編的順序是一團、十三團、三團分別改編成一營、二營、三營。一營營長曾保堂、教導員張文松、副營長袁昇平。一連連長張德仁。三連連長宋玉琳。鄭三生調四連任連指導員。二營長季光順、教導員張襄國。獨立團過黃河時,來了二營副營長肖思明,原紅一師作戰參謀。二營七連長王茂全,二排長沙玉祥,改叫陳玉祥,全國解放後,他還見過老連長王茂全。三營營長黃壽發、教導員李水清、副營長邱蔚。
平型關戰役結束後,獨立團向東面的河北發展,楊成武親率獨立團一營、三營去蔚縣;二營單獨向淶源縣發展。以後成立獨立一師,楊成武身邊的一營、三營,組成獨立師一團、二團;在淶源的二營組成三團。編為獨立一師時,紅三團基本上與一團合併,獨立一師三團其實是二營,即紅十三團團部,實際上是百色起義的紅七軍的余脈。
重新調整後的獨立師:一團由6個紅軍連隊(原獨立團1營的2、3、4連和3營的1、2、3連)與地方抗日游擊支隊編成,團長陳正湘,政委羅元發。二團由兩個紅軍連隊(原獨立團2營的3、4連)與地方抗日游擊支隊和活動於陽原、天鎮、陽高地區的王天存“黑馬隊”編成,最初團長黃壽發,以後改為王天存(王天存38年7月獨自溜走),政委袁昇平;黃壽發改任副團長。三團由4個紅軍連隊(原獨立團1營的1連、2營的1、2連和3營的4連)與地方抗日游擊支隊編成,團長季光順,政委王道邦(以後王道邦接一團團政委、三團政委改為張襄國)。
平型關戰役結束後,獨立團向東面的河北發展,楊成武親率獨立團一營、三營去蔚縣;二營單獨向淶源縣發展。以後成立獨立一師,楊成武身邊的一營、三營,組成獨立師一團、二團;在淶源的二營組成三團。編為獨立一師時,紅三團基本上與一團合併,獨立一師三團其實是二營,即紅十三團團部,實際上是百色起義的紅七軍的余脈。
重新調整後的獨立師:一團由6個紅軍連隊(原獨立團1營的2、3、4連和3營的1、2、3連)與地方抗日游擊支隊編成,團長陳正湘,政委羅元發。二團由兩個紅軍連隊(原獨立團2營的3、4連)與地方抗日游擊支隊和活動於陽原、天鎮、陽高地區的王天存“黑馬隊”編成,最初團長黃壽發,以後改為王天存(王天存38年7月獨自溜走),政委袁昇平;黃壽發改任副團長。三團由4個紅軍連隊(原獨立團1營的1連、2營的1、2連和3營的4連)與地方抗日游擊支隊編成,團長季光順,政委王道邦(以後王道邦接一團團政委、三團政委改為張襄國)。
二月中旬,在鄧華同志主持下開會,根據上級指示,討論開闢平西根據地和挺進冀東問題。
當時鄧華支隊有兩個大隊(由晉察冀三團主力擴編的):
三十一大隊,由一、三營組成,有一千四百至一千五百人。大隊長季光順,政委楊克武。
三十三大隊,由二營組成,有一千二百多人。大隊長肖思明,政委李志遠,陳群任副大隊長,包森任總支書記。
後來,以三十一大隊為主,從三十三大隊抽調骨幹,還有一部分游擊隊,組成三十二大隊,有八百多人。大隊長王效國,政委劉慎之。
另外,鄧支隊還有一個教導隊。
鄧支隊的領導機構包括:
司令部,下分三個科:偵察科、作戰科、管理科;
政治部,下分三個科:組織科、民運科、敵工科;
後勤部,不設科。
鄧華同志任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當時鄧華支隊有兩個大隊(由晉察冀三團主力擴編的):
三十一大隊,由一、三營組成,有一千四百至一千五百人。大隊長季光順,政委楊克武。
三十三大隊,由二營組成,有一千二百多人。大隊長肖思明,政委李志遠,陳群任副大隊長,包森任總支書記。
後來,以三十一大隊為主,從三十三大隊抽調骨幹,還有一部分游擊隊,組成三十二大隊,有八百多人。大隊長王效國,政委劉慎之。
另外,鄧支隊還有一個教導隊。
鄧支隊的領導機構包括:
司令部,下分三個科:偵察科、作戰科、管理科;
政治部,下分三個科:組織科、民運科、敵工科;
後勤部,不設科。
鄧華同志任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38年2月,晉察冀軍區第一支隊(兼第一軍分區)政委鄧華接到命令,由他率領—支隊的第三大隊為主組編鄧華支隊,開闢平西抗日根據地。
近年的史料披露出楊成武和鄧華的一番爭執:
1938年初,鄧華要帶一分區三團到平西去,本來是老戰友,楊成武擔任紅一師師長的時候鄧華曾經從紅二師調到紅一師當政委,楊成武不顧自己的領導身份,當著許多部下的面與鄧華大吵,楊成武不願意他熟悉的季光順被調走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事後冷靜下來,他也知道自己在部下面前丟了顏面。鄧華臨走時與楊成武的大吵架,原因是鄧華要帶一分區三團走,楊成武不同意。鄧華的意思:開闢平西根據地不是我鄧華的主意,是晉察冀軍區傳達的延安的部署,軍隊是你楊成武一個人的嗎?是黨的。所以,我帶走三團,天經地義。楊成武的意思:三團是原獨立團的一部分,不能被拆散。三個月前,1937年11月初你鄧華來,只有幾個人來。現在你走,只能把你帶來的人帶走,不能帶走一分區的部隊。這些部隊跟你鄧華沒有關係。最終,吵架吵到了晉察冀軍區聶司令那裡,聶司令出面裁決,以執行延安的任務為重,鄧華贏了。鄧華不能光桿司令去開闢平西根據地,於是帶走了三團。鄧華走了,帶走了三團、還帶了部分機關幹部(都是政治部的),又從戰線劇社帶走四十餘人組成宣傳隊,都是新加入的同志。
1938年初鄧華帶三團走,楊成武調邱蔚組建新三團(三大隊),肖鋒當政委。緊接著,一分區參謀長熊伯濤被調走,到四分區任司令員,肖鋒也一起跟著走。
鄧華支隊於1938年2月20日從徠源出發,臨行前,聶榮臻告訴鄧華:關鍵是要在那裡牢牢地站住腳跟,打出一個好的局面來。不能到了那裡,擴充一些部隊,抓一把就走。“抓一把”,是抓不到東西的,同時,那是同我們建立根據地的意圖相違背的。
3月初,鄧華率三大隊及由劉傑、李光漢、劉慎之、楊春圃等人組成的平西遊擊第一支隊由淶源出發,出紫荊關沿長城東北行進,經淶水縣的板城、涿縣的野三坡(當時歸涿縣範圍),進入平西。鄧支隊在平綏和平西山地及察南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打擊反動土匪武裝,爭取收編地方武裝,發動民眾,組織起統一的一千五百餘人的自衛隊,並逐步開闢了房山、涿縣、淶水、延慶、懷柔、昌平、宛平、良鄉等地區,建立了宛平、房淶涿、昌延懷三個聯合縣政府和各縣抗日救國會,初步建立了平西根據地,為爾後向薊平密方向發展、挺進冀東作好準備。
4月8日,鄧華部擴編為晉察冀軍區第六支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鄧華,參謀長易耀彩。但人們仍習慣稱為鄧華支隊。鄧華支隊有兩個大隊,即三十一大隊和三十三大隊。後又組建了三十二大隊,該支隊還有一個教導隊。
4月8日,鄧華部擴編為晉察冀軍區第六支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鄧華,參謀長易耀彩。但人們仍習慣稱為鄧華支隊。鄧華支隊有兩個大隊,即三十一大隊和三十三大隊。後又組建了三十二大隊,該支隊還有一個教導隊。
第三十一大隊大隊長季光順;政委楊克武;第三十二大隊大隊長趙文進(8月離職)、彭壽生(1月任職),政委劉慎之;第三十三大隊大隊長肖思明,政委李志遠。
鄧華支隊到達平西後,立即組建黨的地方組織——平西地方工作委員會。第一營在齋堂川向周圍發展,第二營開赴房山,在坨里車站一舉摧毀一個維持會,十幾名警察攜械投誠。由二營和一部分游擊隊組成的三十三大隊總支書記包森(趙寶森)到房山五區開闢工作,他對民眾宣傳黨的抗日主張,說服地方武裝參加抗日,組建了房淶涿游擊支隊,擴大了黨在房山地區的影響,為抗日工作局面的開展打下了基礎。不久,鄧華支隊在淶水紫石口建立了房淶涿聯合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
4月14日,八路軍宋時輪支隊奉命向平西轉移,他們由山西雁北地區經河北蔚縣、桃花堡於5月25日與鄧華支隊匯合,組成八路軍第四縱隊。宋時輪支隊是由八路軍一二0師的一個營和山西雁北支隊合編而成的。這個支隊轄三十四大隊、三十六大隊和騎兵大隊,還有一個獨立營。宋、鄧支隊會合後,於4月27日被總部正式命名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宋時輪任司令員,鄧華任政治委員。
5月25日,宋時輪致電朱彭任傅賀肖關聶:“甲、我們已於25日進到齋堂以西30里之杜家莊、張家廟、齊家莊之線,已派人找鄧取到聯絡。乙、總部17日電,鄧和我們譯出完全不同,現在我究竟是否合編、用什麼名義、軍事行政及黨的組織系統如何、同地方黨的關係怎樣?望即示。”
四縱由宋時輪任司令員,鄧華任政治委員,李鐘奇任參謀長,伍晉南任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副主任蘇梅。
第十一支隊(由鄧支隊改編)司令員鄧華(兼)。
第三十一大隊大隊長季光順、政委楊克武。
第三十二大隊大隊長趙文進(8月離職)彭壽生(1月任職)、政委劉慎之。
第三十三大隊大隊長肖思明、政委李志遠 。
第十二支隊(由鄧支隊改編)司令員宋時輪(兼)。
第三十四大隊大隊長陳仿仁、政委王再興。
第三十六大隊大隊長唐家禮、政委丁盛(8月離職)王季龍(8月任職)。
騎兵大隊大隊長王正川、政委李炳雄。
第三十一大隊大隊長季光順、政委楊克武。
第三十二大隊大隊長趙文進(8月離職)彭壽生(1月任職)、政委劉慎之。
第三十三大隊大隊長肖思明、政委李志遠 。
第十二支隊(由鄧支隊改編)司令員宋時輪(兼)。
第三十四大隊大隊長陳仿仁、政委王再興。
第三十六大隊大隊長唐家禮、政委丁盛(8月離職)王季龍(8月任職)。
騎兵大隊大隊長王正川、政委李炳雄。
宋時輪支隊的到來,使平西及房山抗日局面得到進一步發展,中共房山第一個黨支部在上石堡村建立,抗日活動得到積極的發展。
6月8日,第四縱隊離開平西,開赴冀東開展武裝鬥爭。主力部隊離開後,由於日寇的進犯和當地土匪武裝的叛亂,鬥爭形勢逐漸惡化。
八路軍第四縱隊的5000餘名指戰員挺進冀東後,分頭並進,先後打下南口、居庸關和昌平、興隆、平谷、薊縣、遷安等縣城,建立了密(雲)平(谷)薊(縣)、昌(平)灤(平)密(雲)、興(隆)灤(平)豐(寧)、承(德)興(隆)平(泉)、豐(潤)玉(田)遵(化)等聯合縣及薊縣、遷安等縣抗日政府,像一把尖刀插向了敵人所謂的“滿洲國”境內,在冀熱邊區連戰連捷,有力地接應了冀東人民發動的抗日大暴動。
9月初,宋時輪決定集中四縱和抗聯的主力部隊攻占都山,遇到了日本關東軍、偽滿軍的頑強抵抗,沒有成功。部隊減員嚴重,而且減員的多是幹部和老戰士,軍隊里多數都是剛剛加入軍隊不久的新戰士。這樣,正規八路軍急需要整訓,提高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
9月中旬,第四縱隊黨委在遷安縣蓮花院召開包括各大隊領導的擴大會議。會議認為冀東平原靠近北平和天津,交通便利,是通往關東的咽喉,日寇和偽滿軍隊調動便利,青紗帳一倒,游擊戰很難繼續堅持下去。挺進冀東以來部隊連續作戰,急需休整和補充;暴動隊伍雖然數目龐大,但是武器裝備短缺,基本沒有實戰經驗;也需要整訓,而在冀東大規模整訓十分困難,決定第四縱隊主力撤回平西整訓,並動員抗聯也西撤到平西整訓,以待來年再返冀東開展游擊戰爭,四縱留下少數部隊配合地方起義武裝堅持在冀東鬥爭,留下3個各百餘人的游擊支隊,堅持冀東遊擊戰爭。決定做出之後,打電報請示晉察冀軍區,在等待軍區報告的時候,宋時輪帶第四縱隊第三十一大隊和第三十二大隊撤到了白河以西,留下鄧華帶領一個大隊集結待命。在這關鍵時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組織部長馬輝之來到冀東向鄧華傳達中央關於在燕山山脈建立根據地的指示。鄧華表示,如果要部隊留在冀東就地整訓和堅持鬥爭,兵力不足,需要把四縱第三十一、三十二大隊調回冀東,於是,鄧華再一次請示晉察冀軍區。9月26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劉少奇聯名致聶榮臻轉宋時輪、鄧華及冀熱邊特委,不同意主力西撤。指出“目前主要的力量在白河以東之密雲、平谷、薊縣、興隆、遵化,以部分力量在白河以西創造根據地。”鄧華、李運昌、胡錫奎(化名王瑞清)在遷安縣新庄子開會,研究當前形勢,貫徹中央指示,決定在冀東繼續進行游擊戰爭,建設以冀東為中心的冀熱邊抗日根據地。幾日後,宋時輪致電鄧華:敵人已經兵分七路大舉進攻,要求鄧華率隊西撤。10月8日,朱德、彭德懷、劉少奇電示宋時輪、鄧華,再次表示不同意西撤,指出“目前即將冀東遊擊隊大部拉到白河以西,將要發生許多困難”,“鄧華應儘可能爭取在遵化、玉田、遷安地區,持久進行整理部隊,建立根據地的工作”;同時強調“只有到萬不得已時,才可率主力向白河以西轉移”,但仍“應配備必要的基幹部隊及幹部與地方工作人員在原地區活動,堅持當地游擊戰爭”。接到朱德、彭德懷、劉少奇的電示時,宋時輪和鄧華已經得到日軍小林部隊的一個旅團已從武漢一帶調了過來的軍事情報,覺得冀東面臨的敵情已經是“萬不得已時”,決定“率主力向白河以西轉移”。宋時輪在白河以西地區致電鄧華,在豐、玉、遵一帶召開緊急會議,布置四縱留下的部隊和抗聯的隊伍向平西轉移。
中共中央、北方局、毛澤東、劉少奇和八路軍前方總部以及晉察冀軍區都曾來電勸阻西撤,特別指出,暴動的隊伍不鞏固,紀律不好,不能長途行軍,危險極大。11月25日,黨中央、北方局一再指示,一定要堅持冀東遊擊戰爭,指出:這塊地區“……有許多有利條件,是可能堅持游擊戰爭,創造游擊根據地的。但是也有許多困難,要在長期艱苦鬥爭中才能達到”。但勸阻沒有效果。冀東抗日聯軍的各路軍都跟隨四縱迅速轉移到平西根據地,四縱從每個大隊抽出一個連隊,組成三個支隊,堅持戰鬥在冀東山地,建立一個軍政委員會,由縱隊政治部副主任蘇梅負責領導,與地方工作人員配合,分別活動在遷安、豐潤、遵化、薊縣、密雲等縣山區,堅持冀東遊擊戰爭。
10月,第四縱隊由冀東返平西整訓,立即開始恢復根據地的工作,重新建立了房山抗日政府,恢復了黨的一些基層組織,消滅了房山、淶水、宛平的土匪武裝。到1938年末,平西抗日根據地不但得到恢復和鞏固,而且比原來擴大了很多,民眾的抗日熱情也重新高漲起來。
第四縱隊回到平西後,以鄧華支隊為第十一支隊,以宋時輪支隊為第十二支隊進行恢復抗日根據地的活動。消滅了三坡、堂上等地方反動武裝,恢復了平西的局面。十一支隊又開闢了房淶涿新區,打通了與冀中根據地的聯繫,並擴大了部隊,同時建立起一個房淶涿游擊支隊。
1939年1月,八路軍一二○師副師長肖克帶部分幹部來到平西,組建冀熱察挺進軍,撤銷八路軍第四縱隊番號,以四縱為主組建冀熱察挺進軍,由肖克任司令員。
2月7日,冀熱察挺進軍在平西三坡正式成立,由肖克、馬輝之、伍晉南、宋時輪、鄧華五人組成軍政委員會。並決定十一支隊向房淶涿及東南平原地區發展,十二支隊向永定河北岸發展。不久宋時輪調走,程世才、伍晉南分別任十二支隊司令員和政委。
11月,挺進軍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整編,取消了各支隊的建制,十一支隊三個大隊和房淶涿游擊大隊合編為第六團(由三十一、三十、三十三和房淶游擊支隊改編)和第七團,老三團編為第七團,團長肖思明,政委丁盛,參謀長彭壽生;十二支隊兩個大隊和騎兵大隊、平西遊擊隊的一部分合編為第九團;抗聯和平西遊擊隊的另一部分編為第十團;冀東來平西整訓的部隊合編為第十二團;在冀東的包森部編為第十三團。
1940年4月,十團開赴平北,十二團也返回冀東,6月,六團、七團也另有任務離開平西,平西地區主要只剩下九團,活動在房山十渡地區及淶水和涿鹿縣境內。941年春,由一分區調出的老三團骨幹部隊組成的團,1939年11月在平西挺進軍改稱晉察冀軍區六團,正式從平西調回,隸屬關係歸屬一分區,團長李湘,政委杜文達。
1942年2月,冀熱察挺進軍番號撤銷,以其機關、直屬隊大部組建了晉察冀軍區第十一軍分區。黃壽發任司令員,劉道生任政治委員(不久,肖文玖任政治委員),轄第七、九團。第九團(原120師716團2營擴編的宋支隊)於1943年調入晉綏軍區。
1942年2月2日,晉察冀軍區決定保留6個主力團。即1、2、3、4、5、6團。同時,將其他團,編為小團。19團分編為19、34團。特務團分編為35、36團。鄧華支隊改編的七團分編為7、37團。37團後沒編成。宋時輪支隊改編的九團分編為9、38團。38團後沒編成。宋支隊一部改編的十團分編為10、39團。39團後沒編成。劉開錫、鐘輝琨的平北游擊一支隊改為40團。游擊軍後來擴編為41、42團,20、25團改小團,番號不變。此前,26團已撤銷。
1944年7月,晉察冀軍區組建二級軍區—冀察軍區。所轄第十一軍分區,肖文玖任司令員,高鵬先任政治委員,張方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李水清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轄第七、四十四團(後又組建了新四、新五團;不久,新四團分別補入第七、新五、第四十四團)。
1945年初,七團返回平西,向敵偽發動了猛烈的進攻。7月,七團攻下長操敵偽據點,接著又連克花港、安子、河北、河南、長溝峪據點之敵。7月17日,七團突襲房山縣城並一舉攻克。
抗戰勝利後,七團先後隸屬於晉察冀軍區第二縱隊;華北野戰軍第二兵團;華北軍區第二十兵團,參加了解放華北地區的戰鬥任務。
當年鄧華帶走的三團,團長季光順、團政委張襄國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先後犧牲,但三團中一個連指導員提拔的營教導員嶄露頭角。以後這個人在挺進軍裡面連任團總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七團團政委、第十一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冀察縱隊七旅副政治委員、二縱五旅政治委員、六十七軍一九九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77年9月至1982年11月任第二炮兵司令員、第二炮兵黨委第一書記。這個人就是李水清。
當年鄧華帶走的三團,團長季光順、團政委張襄國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先後犧牲,但三團中一個連指導員提拔的營教導員嶄露頭角。以後這個人在挺進軍裡面連任團總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七團團政委、第十一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冀察縱隊七旅副政治委員、二縱五旅政治委員、六十七軍一九九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77年9月至1982年11月任第二炮兵司令員、第二炮兵黨委第一書記。這個人就是李水清。
李湘任第一軍分區第三團第一營營長。1938年3月,以第三團為主組成鄧華支隊,在平漢、平綏兩鐵路之間的平西地區展開。5月,中央軍委調一二○師宋時輪支隊到平西,與鄧華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隨時準備開赴冀東開闢根據地,配合冀東人民將要發動的抗日大起義。6月,李湘隨八路軍第四縱隊由平西出發向冀東挺進,在平承路以西的沙峪,遭日軍阻擊。李湘指揮一營在後續部隊配合下,經三個小時的激戰,全殲日軍教導隊200餘人,打開了部隊前進的道路。李湘率領全營冒著大雨,踏著尖石迅速前進。翻越霧靈山峰時,李湘把馬讓給受了傷的同志騎,替體弱的同志扛槍,並以不懈的思想工作和自己的模範行動,使全營幹部戰士始終情緒飽滿,鬥志高昂,於6月下旬到達薊縣東部地區。8月初,第四縱隊東渡灤河。在攻打遷安的戰鬥中,李湘營擔任登城任務,第四縱隊很快攻下遷安,繳槍百餘支。在建昌營阻擊戰中,李湘營奉命守城。日、偽軍共約有一個團的兵力,曾多次攻城均被李湘營打退,從而牽制了敵軍,保證了主力西渡灤河。戰鬥中,李湘負了傷,但他堅持到戰鬥勝利才被送進醫院。第四縱隊的到來,配合了冀東人民大起義,恢復了冀東的政權,發動了民眾,建立了冀東遊擊區,擴大了八路軍的影響,給日軍以沉重打擊。起義受挫後,10月中旬,李湘隨第四縱隊撤回平西。1939年2月,李湘升任一團副團長,率部參加著名的雁宿崖、黃土嶺圍殲戰。1940年8月,他調第五軍分區第六團任團長,轉戰於雁北地區。
李湘調任六團團長時,正值晉察冀軍區集中主力投入總部發起的百團大戰。9月下旬淶(源)、靈(丘)戰役打響,李湘奉命率團迅速攻克蔚縣以南的北口峪,遂又於10月上旬在渾源南部展開,攻入搶風嶺。當敵400餘人從黑家溝向桃沙急進時,李湘親率二營英勇阻擊。當搶風嶺殘敵向六團側後迂迴時,李湘指揮二營居高臨下,斃傷敵300餘人,淶(源)、靈(丘)戰役八路軍軍共殲敵1000多人。李湘率六團為淶(源)、靈(丘)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1941年4月,第五分區奉命撤銷,李湘所率之六團劃歸第一軍分區建制。當時的主要任務是破壞敵交通,殲滅小股敵人。8月,日軍糾集7萬餘人對北嶽區進行多縱隊、多梯次的“分進合擊”與“鐵壁合圍”,李湘奉命率六團向西南方向邊區腹地轉移,一面使日寇在一分區尋找我主力作戰的計畫落空;一面深入腹地打擊敵人。
1942年1月,李湘調第三軍分區第二團任團長。
征戰歷程
襲擊門頭溝
鄧華在一分區部隊和游擊隊的配合下,向平漢、平綏鐵路沿線和察南地區發展。為擴大政治影響,鄧華率部隊主力尋找戰機,打擊日寇。3月31日,打進北平西部的門頭溝,占領了火車站。4月3日,鄧華率部打了一場夜襲戰,給日軍造成很大傷亡,使平西附近的敵人受到極大震動。鄧華對少數反動勢力予以了堅決打擊,果斷處理了陽奉陰違、與人民為敵的國民黨戰時宛平縣長譚天元,並迅速解決了反動民團武裝頭子平兆斌糾合的2500餘人的反叛武裝,平息了公開對抗人民政府的“大村事變”。
平北抗日第一槍
1938年春天,侵華日軍占領了整個平北地區後,開始在各鄉修據點、蓋炮樓、搶糧食,準備長久駐紮。
6月11日清晨,八路軍第四縱隊奉朱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的命令趕赴冀東,參加冀東抗日大暴動,他們在鄭良武和參謀長李鐘奇的率領下風餐露宿,一路急行,奔赴冀東。
上午,隊伍行進到懷柔西部的沙峪村附近,一連幾日的急行軍,戰士的臉上露出倦怠的神色。李鐘奇和鄭良武同各小隊幹部碰頭,決定部隊在沙峪村休息。
來到沙峪村後,支隊戰士迅速拿下偽警察所,偵察員又捉到了三個漢奸特務,經過審訊,得知日本華北派遣軍坂垣師團教導營的一個中隊,正從東南而來,朝著沙峪方向急進。
一聽有敵情,機警的戰士們忘掉了幾天的疲勞,圍攏在李鐘奇和總隊書記鄭良武身邊。
“同志們,敵人還摸不清我們的情況,他們在明處,我們在暗處,到嘴邊的肥肉,不能不吃,大家加緊隱蔽,做好戰鬥準備。”
鏗鏘有力的聲音,一下子激發戰士們的鬥志,幾天長途行軍的疲勞煙消雲散。
戰士們快速地埋伏在沙峪東山嘴的兩山下。11時,日軍開始出現,一個、兩個、三個,足足有一百二十名。十分鐘過後,這一隊日軍完全進入了我八路軍伏擊圈。
“打!”李鐘奇洪亮的一吼,手中的駁殼槍撂倒一個,一瞬間沙峪的山谷里,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和戰士們的喊殺聲交織在一起震撼著這寧靜的小山村,聽到槍炮聲,沙峪和臨近幾個村的老百姓也跑來參加了戰鬥。有的救傷員,有的送彈藥,還有幾個膽子大的,乾脆和戰士一起投入了戰鬥。
一場激烈的鏖戰開始了,這清脆的槍聲劃破了陰暗的天空,這槍聲打響了平北人民抗日的第一槍,燃起了平北人民抗日的烽火。
敵人受到突然打擊,清醒過來後,立即組織了十幾次反撲,戰士們越戰越勇,子彈越打越少。下午,我軍傷亡人員逐漸增多,鄭良武也英勇地犧牲了,支隊參謀長李鐘奇胸部中彈,負了重傷。在危急之下,沙峪村村民楊廣瑞帶著幾個小伙子趕來,用門板把滿身是血的李鐘奇抬離了戰場,送到南冶村進行救護。
在戰鬥最激烈時,雙方展開了肉搏戰,我軍戰士有的用石塊砸爛敵人的腦袋,有的直到犧牲時雙手還緊緊掐著敵人的喉嚨,有3個戰士負了重傷後還打死了十幾名敵人,最後拉響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戰鬥持續到下午3點多鐘,槍聲漸稀,但五六十殘餘之敵仍不投降。此時八路軍指揮所組織了一個排的兵力,每人帶上十顆手榴彈奔向前沿陣地,在沒膝的青紗帳掩護下,很快接近了敵人,指揮員一聲令下,冰雹似的手榴彈在敵人群里開花,炸得日軍血肉橫飛,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很快被全部殲滅。
伏擊戰結束後,據打掃戰場統計,殲滅日軍120餘人,繳獲步槍80多支,輕機槍3挺,擲彈筒3個。這群日軍完全沒想到在四海據點增兵的路上,在沙峪被我軍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然而,這次殲滅戰,由於武器落後,彈藥不足,八路軍第四縱隊八十多名年輕戰士永久地長眠在懷柔的青山沃野,他們大部分是久經戰鬥考驗的紅軍戰士。今天他們長眠在沙峪的青山下,殷紅的鮮血澆灌了這塊土地。平北第一槍,也打出了懷柔人的英雄氣概。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沙峪村和南冶村的民眾自發組織起來,支援八路軍痛擊日本侵略者,有的為戰士帶路、燒水、送飯;有的主動摘下自家門板,拿出捆柴用的繩子,冒著槍林彈雨,從戰場上搶救傷員。
70多個春秋過去了,彈指一揮間。今天當人們驅車路經沙峪東山嘴時,就會看到原河北省委書記馬輝之同志題寫的“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的紀念碑,碑身高高地聳立在蒼松翠柏之中,顯得格外的莊嚴肅穆。
十幾年前,曾親身參加這場戰鬥的原第四縱隊參謀長,時任北京軍區副司令的李鐘奇少將驅車百里,特意來到當年戰鬥的沙峪村,悼念在戰場浴血奮戰而英勇獻身的戰友,並在村民的幫助下,找到了楊廣瑞,在楊廣瑞家中,身經百戰的司令員和普通的山裡老漢緊緊擁抱在一起,平北第一槍,在懷柔大地譜寫了一曲軍民攜手抗頑敵的壯美詩篇。
巧取赤城縣城
合編後,兩支隊即分兩路從平西出發,經延慶越平綏鐵路開赴冀東。
1938年秋,八路軍第四縱隊從冀東返回平西時,派出三十四大隊由熱河省豐寧縣經黑河進入赤城縣境內。
10月4日晚,在大隊長易耀彩、政委王再興帶領下,利用部隊抓到的俘虜叫開城門,巧取赤城縣城。斃傷和俘敵200餘人,繳獲了大量槍枝彈藥和棉花、布匹等重要物資。
深夜攻占縣城時,城內居民只聞激烈槍彈聲和陣陣呼喊聲,未見軍人入戶侵擾。天亮後看到穿灰衣服的軍隊全睡在街道兩旁的屋檐下,這是赤城百姓第一次見到這樣紀律嚴明的軍隊。燕北的深秋10月,晚間氣溫已近零度,我八路軍指戰員激戰之後,不擾百姓夜宿街頭,讓赤城百姓驚詫不已,肅然起敬。
人們看到部隊長途跋涉,連續作戰,十分疲勞。塞外寒風刺骨,戰士們穿著單薄的衣服,吃炒麵,喝冷水,露宿街頭,這樣的兵從來沒有見過。老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湧向街頭,都出來看這支特殊的隊伍。
街上的人多了,部隊就開始宣傳,把敵人的標語塗掉,寫上“動員民眾團結起來抗日救國!”“好男兒不當亡國奴!”等。在鼓樓下,八路軍四縱的紅色軍旗迎風飄揚,宣傳員在用桌子臨時搭起的講台上,向民眾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人們看著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部隊,聽著八路軍的抗日宣傳,日偽的謊言很快被戳穿,都情不自禁地跟著宣傳員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誓死不當亡國奴!”口號之聲震撼山城,許多人都熱淚盈眶。人們自動籌集棉花、布匹一部和五台縫紉機,送給自己的隊伍。部隊堅持付款,商戶和居民堅決不收。5日傍晚,日軍駐張家口部隊乘30餘輛汽車氣勢洶洶地向赤城撲來。我八路軍早有準備,下午就已經已從縣城西溝轉移,經炮梁南下,伺機殲滅敵人。
10月的一天,部隊正從大榆樹向花里進發,日軍乘坐汽車從龍關尾追而來,我八路軍依據深山峽谷的有利地形,決定給來敵以迎頭痛擊。部隊搶先占領了山谷兩側的制高點,待敵人進入伏擊圈後,立即向敵人發起進攻,戰鬥持續了一個下午,消滅敵人一部,擊毀汽車數輛。傍晚時分,來敵狼狽地逃回龍關。
街上的人多了,部隊就開始宣傳,把敵人的標語塗掉,寫上“動員民眾團結起來抗日救國!”“好男兒不當亡國奴!”等。在鼓樓下,八路軍四縱的紅色軍旗迎風飄揚,宣傳員在用桌子臨時搭起的講台上,向民眾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人們看著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部隊,聽著八路軍的抗日宣傳,日偽的謊言很快被戳穿,都情不自禁地跟著宣傳員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誓死不當亡國奴!”口號之聲震撼山城,許多人都熱淚盈眶。人們自動籌集棉花、布匹一部和五台縫紉機,送給自己的隊伍。部隊堅持付款,商戶和居民堅決不收。5日傍晚,日軍駐張家口部隊乘30餘輛汽車氣勢洶洶地向赤城撲來。我八路軍早有準備,下午就已經已從縣城西溝轉移,經炮梁南下,伺機殲滅敵人。
10月的一天,部隊正從大榆樹向花里進發,日軍乘坐汽車從龍關尾追而來,我八路軍依據深山峽谷的有利地形,決定給來敵以迎頭痛擊。部隊搶先占領了山谷兩側的制高點,待敵人進入伏擊圈後,立即向敵人發起進攻,戰鬥持續了一個下午,消滅敵人一部,擊毀汽車數輛。傍晚時分,來敵狼狽地逃回龍關。
三進平北
1939年6月,冀熱察區黨委和挺進軍派遣三十四大隊和游擊一支隊再次挺進平北,執行開闢平北任務。大隊長劉開錫、政委吳迪所部在十三陵受阻,返回平西。
肖克又派平北游擊一支隊繼續開進平北。該部前身為延慶、懷來一帶的土匪武裝“黑馬隊”。“七.七”事變後,黑馬隊司令孫洪元率部奮起抗擊日寇,後經蔡平積極爭取,於1939年5月改編為八路軍延(慶)懷(來)游擊支隊,12月底部隊開至平西宛平縣齋堂村整訓。
1939年7、8月間,在司令員孫洪元、政委劉國梁和政治部主任蔡平的帶領下,平北游擊一支隊護送地方幹部再次挺進平北,隊伍進入永定河之北,沿途同敵人連續作戰。先至延慶南山,計畫到大海陀找孫洪元司令員的老關係——聯莊會頭目姬永明接頭,建立龍赤抗日根據地。行至延慶馬刨泉村時,遭到敵人包圍,部隊傷亡很大。挺進軍又補充了兩個警衛連,加強游擊支隊的戰鬥力,部隊繼續北上。在經過康莊鐵路來到延慶小紙坊屯時,支隊內部發生誤會,司令員孫洪元意外死亡,部隊遂返回平西。政治部主任蔡平只身前往海陀山區,到閆家坪找姬永明會面,密商聯合抗日大計。
1940年6月,由平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段蘇權、七團參謀長彭壽生、政治部主任張振元率七團二營從平西進入海陀山區。7月,軍分區司令員程世才、七團團長陳坊仁、政治部主任李水清率七團直屬隊及一、三營進入平北,與十團並肩作戰。在黑河地區、海陀山區、龍關與崇禮邊界地區轉戰數十天后,於當年秋返回平西。
強攻南坡頭
1940年春,晉察冀軍區成立第五軍分區,鄧華擔任司令員兼政委,從此完全開始了其軍事指揮生涯。第五軍分區下轄3個團和1個支隊,他一方面開闢雁北根據地;另一方面開展政治整軍,提高軍政素質,進行生產自救,減輕人民負擔。
8月20日至12月5日,鄧華率領第五軍分區軍民參加百團大戰,軍區任命鄧華為淶(源)靈(丘)戰役左翼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向淶源、靈丘、廣靈地區之敵出擊。戰前,鄧華帶領參謀人員翻山越嶺勘察地形。9月23日,他登上淶源老虎嶺,從山頂望去,淶源城盡收眼底。根據勘察地形的體會,他要求對各據點之敵情、地形偵察務須十分詳盡,強調“不打無把握之仗”。隨後,他和參謀人員反覆研究作戰方案,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對於戰役的發起,他還強調兵貴神速,要突然發起攻擊。攻占淶源北口、南坡頭、槍風嶺等地,準備工作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進行的,及至戰鬥打響,敵人還蒙在鼓裡。
10月8日夜,鄧華親臨戰場前沿指揮強攻南坡頭據點,一舉殲滅日軍70多名。軍區聶榮臻司令員表揚說:“打得十分乾脆漂亮。”百團大戰期間,鄧華領導的第五軍分區共進行戰鬥9次,殲敵500餘名。
回歸一分區
跟著雁北根據地一起回歸到一分區的,還有1938年2月被一分區原政委鄧華帶到平西的一分區老三團。1941年春,由一分區調出的老3團已經改稱為晉察冀軍區六團,這一次從雁北調回,歸還給一分區建制。六團的團長李湘,解放戰爭時期是旅政委張明河的老搭檔,當時他擔任張家口衛戍區教導旅旅長、晉察冀野戰軍四縱十一旅旅長。六團的團政委杜文達。1942年春,這個團當時在雁北地區,歸雁北指揮所領導。胡克仁任這個團的團參謀長。
解放靈丘
1944年12月18日,毛澤東來電“要求晉察冀軍民努力向雁北、綏東、察哈爾等敵占區發展”。
鄧華支隊改編的另一個主力團——冀晉第六團和靈丘支隊,於1945年2月向駐靈丘縣的日偽軍發起反攻,從3月13日起,日軍被迫相繼撤出古之河、東張莊、北水蘆等13處據點。從17日開始,有不少據點的偽軍投誠。27日,敵人撤出了高渠溝、門頭據點,全縣僅留靈丘城、南坡頭、黃台寺、史莊4個據點。28日,靈丘城內大火,日軍解除了600名偽軍的裝備。30日,六團攻入靈丘城內,殲俘守軍大部,殘敵向廣靈方向逃跑,在莊頭、樂陶山之間,又遭民兵自衛隊、靈丘支隊和八路軍雁北分區六團的伏擊。至此全縣33處敵據點、碉堡、邊卡全部解放。靈丘城是晉察冀邊區解放最早的3個完整縣之一。4月5日,中共靈丘縣委和政府在靈丘縣城大廟召開了萬人大會,歡慶全縣解放。
解放渾源
1945年10月11日,晉察冀縱隊四旅旅長陳仿仁率領八路軍五團、六團、十一團從陽高縣金家店出發到達渾源,將渾源城圍得水泄不通。渾源支隊和地方民兵積極配合,五團、六團與縣支隊一部擔任主攻。經過一夜的交戰,偽軍被擊潰。12日,渾源縣解放。
參與圍殲虎頭師
當鄭維山獲知進入莊疃之敵為第三十五軍一部後,一面報告野司,提出緩攻淶水、先打莊疃的建議,一面命第九旅全旅出擊,圍殲莊疃之敵。
莊疃,位於拒馬河西岸的河灣處,西北四公里是淶水城,河對岸是北義安村。
第九旅旅長陳坊仁接到命令後,立即率全旅投入戰鬥。第二十六團第四營實施反衝擊,迅速占領了北義安村以西拒馬河橋頭陣地,首先切斷了進入莊疃之敵與拒馬河東岸敵人的聯繫。隨後,第二十六團、第二十七團主力從莊疃東面,第二十五團向莊疃西、南兩面迂迴,經猛烈攻擊,將敵人團團圍在村內。
此時,野司命令送達,同意鄭維山回師莊疃、先殲援敵的作戰計畫。
鄭維山立即作了新的部署:抽調第七旅所屬三個團各一個營,另第八旅第二十二團兩個營,共五個營的兵力,協同第九旅圍殲莊疃之敵;其餘部隊繼續包圍淶水。
莊疃,位於拒馬河西岸的河灣處,西北四公里是淶水城,河對岸是北義安村。
第九旅旅長陳坊仁接到命令後,立即率全旅投入戰鬥。第二十六團第四營實施反衝擊,迅速占領了北義安村以西拒馬河橋頭陣地,首先切斷了進入莊疃之敵與拒馬河東岸敵人的聯繫。隨後,第二十六團、第二十七團主力從莊疃東面,第二十五團向莊疃西、南兩面迂迴,經猛烈攻擊,將敵人團團圍在村內。
此時,野司命令送達,同意鄭維山回師莊疃、先殲援敵的作戰計畫。
鄭維山立即作了新的部署:抽調第七旅所屬三個團各一個營,另第八旅第二十二團兩個營,共五個營的兵力,協同第九旅圍殲莊疃之敵;其餘部隊繼續包圍淶水。
當日深夜23點,隨著鄭維山一聲令下,第三縱隊向莊疃之敵發起攻擊。
莊疃之敵為號稱“虎頭師”的整編第三十二師時,鄭維山立即調第八旅的第二十三團、第二十四團全部投入戰鬥,又將縱隊的山炮營和由各團迫擊炮連組成的迫擊炮群,從淶水城下調來莊疃。
次日凌晨5時,在鄭維山的指揮下,縱隊的幾十門火炮同時開火,炮聲隆隆,火光沖天,“虎頭師”一下子給炸懵了。
炮火急襲20分鐘後,第二十二團從西北,第二十三團及第二十四團一個營從正西、第二十五團從西南及正南像無數把鋼刀,同時向“虎頭師”殺去。
次日凌晨5時,在鄭維山的指揮下,縱隊的幾十門火炮同時開火,炮聲隆隆,火光沖天,“虎頭師”一下子給炸懵了。
炮火急襲20分鐘後,第二十二團從西北,第二十三團及第二十四團一個營從正西、第二十五團從西南及正南像無數把鋼刀,同時向“虎頭師”殺去。
村內的激戰進至最後階段,經過四次連續爆破,敵師指揮所的圍牆終於被炸開,部隊越過南北大街,洶湧而入。敵人亂作一團,紛紛向村東口潰退。
我第二十六團、第二十七團和第七旅的兩個營,從東面和東北面突入,繼續向縱深猛插分割。在我猛烈衝擊和政治攻勢下,敵人紛紛放下武器,敵師長李銘鼎在混戰中斃命。此戰,老六團改編的二十六團立下大功。
上午9時,莊疃戰鬥勝利結束,傅作義的“虎頭師”全部被殲。
上午9時,莊疃戰鬥勝利結束,傅作義的“虎頭師”全部被殲。
攻克雙塔寺
1949年1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三縱九旅二十六團改編為第六十三軍一八九師五六六團。
雙塔寺,本名“永祚寺”。只因其寺內那兩座巍峨壯觀、聳入雲端的古塔,引人矚目,才被世人習呼為“雙塔寺”。久而久之,真正的寺名逐漸被人忽視,而俗稱卻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雙塔寺由於其地勢險要,成為閻錫山固守太原,負隅頑抗的軍事要塞。高大的雙塔,變成了陰森的碉堡,古老的寺院,成了駐紮軍隊的兵營。這裡駐守著國軍四十三軍軍部、暫編第四十九師和第七十、第七十二師各一部,還設有一個日本炮兵群,在不到兩平方華里的地面上築有大碉堡13個、小碉堡35個,周圍還有兩丈多深寬的外壕,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明溝、暗堡、地雷,地道縱橫交錯,兩個塔頂均有敵人機槍、大炮,射擊無阻,視野開闊,防守極為嚴密。
部隊命令由五六六團一、三營擔任主攻,採取政治攻勢與火力打擊相結合的方式,迫使雙塔寺東南堡壘內守軍投降。
21日夜,部隊與後方通路被敵炮火封鎖死了,飯和水都送不上來。天已開始回暖,指戰員們還都穿著冬天的棉衣。一天不吃飯,這些年輕的指戰員是不在乎的,大不了勒緊腰帶,但不喝水實在是受不了啊!渴得大家直張嘴,卻咽不下唾沫,只好拔地下的草根放到嘴裡咀嚼,這樣還能好受些。
22日6時,第一八七師、第一八九師在炮兵第一師的配合下,從4個方向向守軍發起總攻。敵我雙方炮火猛烈對射,只打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沙石滿天飛。上午八九點左右的天氣,竟像太陽落山後黃昏時一樣,相隔十幾步就看不見人,地面的土層被炮火翻起一尺多深。
副排長李寶恆帶著六零迫擊炮班參加了三連主攻。這次,趙鴻麟一氣將四十多發炮彈打完,六零炮筒都打紅了,用濕衣服裹起來接著打。彈藥沒有了,李寶恆對趙鴻麟說:“讓副班長掌握部隊,咱們到前面看看。”趙鴻麟隨口喊到米祥臣,三人一起到火線前沿。米祥臣是張家口人,原是國民黨部隊的一個偵察兵,有不少戰鬥經驗。李寶恆揀了一個日本指揮刀,趙鴻麟和米祥臣一人揀了一支步槍,跟著三連沖了上去。前面不遠有一個暗堡在向外射擊,李寶恆說:“咱三個先把它幹掉。”三人順著敵人的交通壕,從側面迂迴到暗堡後面。趙鴻麟和米祥臣用機槍迫住了暗堡口,大喊一聲:“繳槍不殺!”
李寶恆手舉指揮刀迅速衝進暗堡內,手起刀落,砍倒了一個軍官模樣的人,其他人見狀,一個個都耷拉著腦袋乖乖舉手投降了。
暗堡裡邊有敵一挺機槍和幾支司登式衝鋒鎗,還有一支“大眼擼子”,三人一齊上前繳了敵人的槍械。待解決了這個暗堡回到陣地時,整個兄弟部隊都已突破前沿向縱深發展。
李寶恆、趙鴻麟和米祥臣三個人,又緊跟著三連參加戰鬥,摧毀地堡群,占領了雙塔寺西南部陣地。爾後大膽遷回,穿插分割,直搗守軍核心工事。激戰至7時30分,部隊占領雙塔寺要塞。
戰鬥結束後評功會上,副排長李寶恆記大功,趙鴻麟和米祥臣分別記功一次。
雙塔寺,本名“永祚寺”。只因其寺內那兩座巍峨壯觀、聳入雲端的古塔,引人矚目,才被世人習呼為“雙塔寺”。久而久之,真正的寺名逐漸被人忽視,而俗稱卻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雙塔寺由於其地勢險要,成為閻錫山固守太原,負隅頑抗的軍事要塞。高大的雙塔,變成了陰森的碉堡,古老的寺院,成了駐紮軍隊的兵營。這裡駐守著國軍四十三軍軍部、暫編第四十九師和第七十、第七十二師各一部,還設有一個日本炮兵群,在不到兩平方華里的地面上築有大碉堡13個、小碉堡35個,周圍還有兩丈多深寬的外壕,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明溝、暗堡、地雷,地道縱橫交錯,兩個塔頂均有敵人機槍、大炮,射擊無阻,視野開闊,防守極為嚴密。
部隊命令由五六六團一、三營擔任主攻,採取政治攻勢與火力打擊相結合的方式,迫使雙塔寺東南堡壘內守軍投降。
21日夜,部隊與後方通路被敵炮火封鎖死了,飯和水都送不上來。天已開始回暖,指戰員們還都穿著冬天的棉衣。一天不吃飯,這些年輕的指戰員是不在乎的,大不了勒緊腰帶,但不喝水實在是受不了啊!渴得大家直張嘴,卻咽不下唾沫,只好拔地下的草根放到嘴裡咀嚼,這樣還能好受些。
22日6時,第一八七師、第一八九師在炮兵第一師的配合下,從4個方向向守軍發起總攻。敵我雙方炮火猛烈對射,只打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沙石滿天飛。上午八九點左右的天氣,竟像太陽落山後黃昏時一樣,相隔十幾步就看不見人,地面的土層被炮火翻起一尺多深。
副排長李寶恆帶著六零迫擊炮班參加了三連主攻。這次,趙鴻麟一氣將四十多發炮彈打完,六零炮筒都打紅了,用濕衣服裹起來接著打。彈藥沒有了,李寶恆對趙鴻麟說:“讓副班長掌握部隊,咱們到前面看看。”趙鴻麟隨口喊到米祥臣,三人一起到火線前沿。米祥臣是張家口人,原是國民黨部隊的一個偵察兵,有不少戰鬥經驗。李寶恆揀了一個日本指揮刀,趙鴻麟和米祥臣一人揀了一支步槍,跟著三連沖了上去。前面不遠有一個暗堡在向外射擊,李寶恆說:“咱三個先把它幹掉。”三人順著敵人的交通壕,從側面迂迴到暗堡後面。趙鴻麟和米祥臣用機槍迫住了暗堡口,大喊一聲:“繳槍不殺!”
李寶恆手舉指揮刀迅速衝進暗堡內,手起刀落,砍倒了一個軍官模樣的人,其他人見狀,一個個都耷拉著腦袋乖乖舉手投降了。
暗堡裡邊有敵一挺機槍和幾支司登式衝鋒鎗,還有一支“大眼擼子”,三人一齊上前繳了敵人的槍械。待解決了這個暗堡回到陣地時,整個兄弟部隊都已突破前沿向縱深發展。
李寶恆、趙鴻麟和米祥臣三個人,又緊跟著三連參加戰鬥,摧毀地堡群,占領了雙塔寺西南部陣地。爾後大膽遷回,穿插分割,直搗守軍核心工事。激戰至7時30分,部隊占領雙塔寺要塞。
戰鬥結束後評功會上,副排長李寶恆記大功,趙鴻麟和米祥臣分別記功一次。
浴血竇家山
1949年6月,一八九師五六六團由祁縣苗家堡出發,頂著驕陽開始向大西北進軍。
竇家山上修有永久性水泥工事,山體被人工切成兩道各六米多高的碉堡,埋有大量地雷和大型飛機炸彈,馬步芳令其“王牌師”八十二軍一零零師二團和青海保全一團防守,敵人狂叫:“十萬解放軍,也攻不下竇家山。”
一八九師五六六團原本擔負的是攻擊外圍,竇家山是在兄弟部隊攻擊受阻後換上他們的,是彭德懷親自點名的部隊。
彭德懷問鄭維山軍長:“你們軍有個紅軍團最善於打山地戰,現在哪裡?”
鄭維山說:“報告首長,那是一八九師五六六團。”
彭德懷說:“現在該出來用了吧!”
戰鬥前,團長潘永堤到一營動員說:“這是彭總交給我們的任務!”
主攻竇家山的是五六六團七營,擔任第一梯隊,先集中兵力奪取敵1號陣地,從守敵一零零師二團與青海保全一團陣地之結合部撕開口子,一營在前,二營在後,三營向敵14號、15號陣地突擊。
在竇家山戰鬥中,守軍是馬步芳的"王牌師"八十二軍一○○師二團和其警衛部隊青海省保全一團。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六十三軍一八九師以五六六團和五六七團三營實施主攻,五六五團配合主攻,五六七團一、二營為二梯隊。二十五日十點二十分,我強大的炮火向竇家山守敵發起進攻。但是炮火只摧毀了敵人的前沿工事和防禦設施,而地堡工事的火力點射出的彈雨壓得戰士們抬不起頭來。五六六團二連副連長王勇祿冒著彈雨抓起兩個手雷,沖向地堡。敵人用機槍向他掃射,他身體多處受傷,便艱難的匍匐爬行,身後留下一條殷紅的血跡。實然,他猛的一躍而起,把手雷扔進了地堡,暗堡炸毀了,部隊前進了,可王勇祿倒在血泊中。五六六團一營三連戰士周萬順是竇家山戰鬥的紅旗手,在進攻中,胳膊負傷,鮮血直流,他仍然舉著紅旗向前衝去。敵人槍炮集中射向紅旗,紅旗上出現的十幾個彈孔,旗桿也被打斷,周萬順多處受傷,全身是血,在將要倒下的時刻,將紅旗插在竇家山山巔。這場戰鬥,消滅敵人三千餘人,保證了六十三軍主力沿西蘭公路直插蘭州東門。
竇家山上修有永久性水泥工事,山體被人工切成兩道各六米多高的碉堡,埋有大量地雷和大型飛機炸彈,馬步芳令其“王牌師”八十二軍一零零師二團和青海保全一團防守,敵人狂叫:“十萬解放軍,也攻不下竇家山。”
一八九師五六六團原本擔負的是攻擊外圍,竇家山是在兄弟部隊攻擊受阻後換上他們的,是彭德懷親自點名的部隊。
彭德懷問鄭維山軍長:“你們軍有個紅軍團最善於打山地戰,現在哪裡?”
鄭維山說:“報告首長,那是一八九師五六六團。”
彭德懷說:“現在該出來用了吧!”
戰鬥前,團長潘永堤到一營動員說:“這是彭總交給我們的任務!”
主攻竇家山的是五六六團七營,擔任第一梯隊,先集中兵力奪取敵1號陣地,從守敵一零零師二團與青海保全一團陣地之結合部撕開口子,一營在前,二營在後,三營向敵14號、15號陣地突擊。
在竇家山戰鬥中,守軍是馬步芳的"王牌師"八十二軍一○○師二團和其警衛部隊青海省保全一團。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六十三軍一八九師以五六六團和五六七團三營實施主攻,五六五團配合主攻,五六七團一、二營為二梯隊。二十五日十點二十分,我強大的炮火向竇家山守敵發起進攻。但是炮火只摧毀了敵人的前沿工事和防禦設施,而地堡工事的火力點射出的彈雨壓得戰士們抬不起頭來。五六六團二連副連長王勇祿冒著彈雨抓起兩個手雷,沖向地堡。敵人用機槍向他掃射,他身體多處受傷,便艱難的匍匐爬行,身後留下一條殷紅的血跡。實然,他猛的一躍而起,把手雷扔進了地堡,暗堡炸毀了,部隊前進了,可王勇祿倒在血泊中。五六六團一營三連戰士周萬順是竇家山戰鬥的紅旗手,在進攻中,胳膊負傷,鮮血直流,他仍然舉著紅旗向前衝去。敵人槍炮集中射向紅旗,紅旗上出現的十幾個彈孔,旗桿也被打斷,周萬順多處受傷,全身是血,在將要倒下的時刻,將紅旗插在竇家山山巔。這場戰鬥,消滅敵人三千餘人,保證了六十三軍主力沿西蘭公路直插蘭州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