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兵團戰事報告》是2013年9月1日黃河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江波 、萬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華兵團戰事報告
- 作者:江波、萬蓮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1日
- 出版社:黃河出版社
- 頁數:269 頁
- ISBN:9787546004297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鄧華兵團戰事報告》共分為七部分,主要內容包括:轉戰白山黑水間;錦州之戰打頭陣;平津戰役勇攻堅;南下追擊逞英豪;廣東戰役身手顯等。鄧華生於1910年4月28日,自幼天資聰慧。1927年3月,在長沙讀高中的鄧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奮鬥也成為了他終生的事業。1928年1月,18歲的鄧華參加了由朱德、陳毅領導發動的湘南起義,並在工農革命軍第7師政治部任組織幹事。1928年4月,朱、毛紅軍會師井岡山並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鄧華歷任紅4軍組織幹事、第3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古田會議後,閩西蘇維埃政府組建了由鄧子恢出任政委的紅12軍。為把紅12軍建設成正規紅軍,朱德、毛澤東決定抽調以鄧華為代表的紅4軍軍政骨幹去充實紅12軍。到任後,鄧華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迅速提高了所部的戰鬥力。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轉戰白山黑水間
四平之戰中陳明仁撒豆成兵保住了四平城,戰後 卻被撒了職,罪名是:利用大豆作護城工事,乘機貪污。由此可見,國民黨真的氣數已盡了。三打四平,歷時半個月,久攻未克。傷亡數萬人,最後不得不撒圍;四打四平,僅用23個小時,簡直就是摧枯拉朽。
一、 轉道赴東北
二、 保衛四平
三、 陳明仁堡壘
四、 連戰連捷
錦州之戰打頭陣
駐華美軍顧問團團長巴大維,曾向蔣介石提出“撖出東北”的建議。如果蔣介石採納這一建議,或許中國解放 戰爭之路會更加曲折。鄧華指揮的城南方向作戰,不是攻錦戰役的主攻方向,但卻神速突破,勇猛穿插,使輔攻向發揮了 正兵的作用
一、 戰前風雲
二、 向遼西集結
三、 重新調整部署
四、 外圍大爭奪
五、 正亦勝,奇亦勝
平津戰役勇攻堅
打好天津這一仗是迅速 解放華北的關鍵。打下了天津,就等於把敵人的脖子勒 住了。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宣布:哪個師首先攻到金湯橋,就命名為金湯橋師。結果各師同時攻達,使得這一稱號無法授予,以致人民解放軍今仍沒有師級榮譽單位。
南下追擊逞英豪
一、先遣兵團南下
二、夜渡長江
三、奔襲湘贛邊
四、贛西南大追擊
廣東戰役身手顯
一、蔣、桂、粵爭鬥
二、我軍作戰部署
三、贛州會議
四、三路大軍並進
五、“暫勿南進”
六、向共和國獻禮
李宗仁、白崇禧想把桂系部隊撤入廣東,余漢謀、薛岳等粵籍將領也歡迎桂系部隊入粵。蔣介石卻不希望出現兩廣軍人團結守粵的局面。中南戰場統帥林彪與廣東戰役前線指揮員葉劍英、陳賡之間出現嚴重的意見分歧,這引起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高度重視。
紅旗插上海南島
一、受領新任務
二、精心籌劃
三、戰前大練兵
四、渡海先鋒隊
五、加強團在行動
六、主力強行登入
七、疾風掃落葉
副排長魯湘雲以木帆船打敗軍艦,第356團以土炮艦打敗正規炮艦。薛岳固若金湯的“伯陵防線”,僅僅58天就被四野第15兵團攻克。金門島戰役和海南島戰役開了渡海作戰的先例,一個是失敗的先例,一個是完勝的先例。
抗美援朝凱歌奏
一、朝鮮半島局勢
二、戰爭爆發
三、踏上新戰場
四、向“三八線”挺進
五、乘勝追擊
六、固守陣地
七、激戰上甘嶺
永垂征戰史的三所里、龍源里阻擊戰,是一場中國軍隊用步槍和刺刀,同美國軍隊飛機、坦克展開的決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志願軍修築了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工事,在朝鮮半島上形成了世界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地下長城”。
序言
著名作家周而復在1941年寫的名為《鄧華斷片》的文章中寫道:“一副清秀白皙的面孔……走起路來斯斯文文,看上去簡直是一個文人;但在火線上卻像獅子一樣的勇猛、睿智,望見從他那雙眼睛裡發出的具有摧毀一切力量的光芒,指戰員就好像有了依靠,得到勝利的保證,文人和武士在他身上得到和諧統一。”
鄧華生於1910年4月28日,自幼天資聰慧。1927年3月,在長沙讀高中的鄧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奮鬥也成為了他終生的事業。
1928年1月,18歲的鄧華參加了由朱德、陳毅領導發動的湘南起義,並在工農革命軍第7師政治部任組織幹事。1928年4月,朱、毛紅軍會師井岡山並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鄧華歷任紅4軍組織幹事、第3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
古田會議後,閩西蘇維埃政府組建了由鄧子恢出任政委的紅12軍。為把紅12軍建設成正規紅軍,朱德、毛澤東決定抽調以鄧華為代表的紅4軍軍政骨幹去充實紅12軍。到任後,鄧華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迅速提高了所部的戰鬥力。
1930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4軍與贛南、閩西根據地的紅6軍(後改稱紅3軍)、紅12軍整編,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鄧華歷任紅1軍團第1師第3團政委、第2團政委,率部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凡是鄧華擔任過政委的部隊都被譽為“鐵的紅軍”,戰鬥力極其旺盛,因此鄧華被毛澤東稱為“打鐵的人”。
1934年10月,鄧華隨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征,先後參加了四渡赤水、攻占遵義、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攻占毛兒蓋等戰役。到達陝北後,鄧華歷任紅1軍團第2師政治部主任、紅1師政委、紅2師政委,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戰役。
1938年2月,按照黨中央、毛澤東的指示,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從第一軍分區抽調了一部分兵力,由鄧華負責組成了鄧華支隊,決定進軍冀東。2月20日,鄧華率部從淶源出發,逐步開闢了平西、房山、涿縣、淶水、良鄉、昌平、宛平等抗日游擊區,並在平西部分縣建立抗日政權,組織地方武裝,為挺進冀東建立前進基地。 1938年5月,八路軍總部又將在晉西北的宋時輪支隊調到平西,與鄧華支隊合併,組成八路軍第4縱隊,由宋時輪任司令員,鄧華任政委,率部挺進冀東開闢抗日游擊根據地。
1940年3月,鄧華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上任後,他一面開展政治整軍,開闢根據地;一面領導部隊進行生產,以減輕人民負擔。同年8月,鄧華率部參加百團大戰,他被任命為淶靈戰役左冀隊司令員兼政委,指揮所部掃除深入邊區內的敵偽據點。
1941年下半年,鄧華被任命為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進入1942年,日軍在邊區周圍大修封鎖溝、封鎖牆,推行以堡壘推進為核心的“蠶食“活動,對邊區威脅很大。鄧華貫徹軍區提出的“到敵後之敵後”的鬥爭方針,組織游擊隊到敵占區活動。
1943年初,敵人又對根據地進行所謂“躍進蠶食”和“毀滅掃蕩”。鄧華指揮部隊乘敵立足未穩之際,以迅速的動作跳到敵之背後,發起一系列攻擊。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鄧華遠赴東北,歷任東北保全副司令兼瀋陽市衛戍司令員、遼西(後改稱遼吉)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遼吉縱隊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第44軍軍長、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司令員,是林彪、羅榮桓手下主要戰將之一。
《鄧華兵團戰事報告》就以鄧華到東北為起點。讓我們一起追尋鄧華和他的部隊的足跡,探索他們浴血奮戰屢建戰功的奧秘,深刻領悟鄧華的指揮風範和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