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園,女,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林園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教育學
- 職務: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人物經歷,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社會任職,獲獎情況,教授課程,科研項目,學術成果,論文著作,書稿編譯,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家庭治療與家校合作;青少年心理問題預防與干預。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2004/9~2009/7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發展心理研究所 碩、博士
2000/9~2004/7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本科
工作經歷
2009/8~2017/8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心理與學校諮詢研究所 講師
2017/9~至今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心理與學校諮詢研究所 副教授
社會任職
2013.12- 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理事
獲獎情況
2016.7 北京師範大學優秀黨員
2016.1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年度優秀教師
2014.6 北京師範大學十佳輔導員
教授課程
1. 碩士課程:《親職教育與親職輔導》
2. 碩士課程:《兒童與青少年臨床評估》
3. 碩士課程:《心理測驗與評估》
4. 碩士課程:《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
5. 本科課程:《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
6. 教育博士課程:《家庭治療》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31800937):家庭關係對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影響:行為與認知神經機制,25萬(2019.1~2021.12)(課題主持人)(在研)
2. 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CAEA180):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涯教育有效模式探討-基於家庭、學校、社區的系統性干預,10萬(2018.9~2021.9)(課題主持人) (在研)
3. 北京市社會心理基礎理論研究重點項目(SKHX2018230):二胎政策背景下父母情感教養方式對頭胎兒童情緒適應的影響及干預研究,8萬(2018.1~2018.12)(課題主持人) (在研)
4. 恩馨(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橫向課題(SKHX2017314):芳香療法對情緒及睡眠問題的干預效果及機制研究,20萬(2017.9~2018.9)(課題主持人) (在研)
5. 北京師範大學自主科研基金(SKZZB2015003):家校合作的現狀及對高中生學業、生涯發展的影響,15萬(2015.4~2017.4)(課題主持人) (已結題)
6.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青年基金(CBA130123):父母婚姻衝突對大學生人際衝突的影響及作用機制,12萬(2014.1~2017.12)(課題主持人) (已結題)
7. 985基地培育項目:父母婚姻關係、親子依戀對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影響及作用機制,2萬(2013.6~2014.6)(課題主持人) (已結題)
8. 美國諾瓦東南大學校長基金:中美大學生人際衝突的跨文化比較(2013.6~2014.6)(中方合作主持人) (已結題)
9.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0YJCXLX003):基於家庭的團體干預在青少年網路成癮治療中的套用,7萬(2011.1~2013.12)(課題主持人) (已結題)
10. 北京師範大學自主科研基金:中學生網路成癮的家庭團體干預之有效性探討,5萬(2011.1~2013.12)(課題主持人) (已結題)
11. 北京師範大學青年科學基金:青少年健康上網的心理干預有效模式探討,1.2萬(2011.1~ 2012. 12) (課題主持人) (已結題)
學術成果
論文著作
1. 鄧林園,張玉,周秀艷,王工斌*. 班主任視角下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及需求.教師教育研究(投稿外審)
2. 鄧林園,黃月皎,劉秀艷*. 合作式婚姻衝突與青少年社交焦慮之間的關係:情緒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投稿外審)
3. 鄧林園,辛翔宇,趙紅麗,李蓓蕾*. 父母自主支持與高中生情緒行為問題:基本心理需要滿足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投稿外審)
4. 鄧林園,劉丹,徐潔*. 父母監控與青少年自我控制:父母自我控制的影響作用分析. 中國特殊教育(投稿外審)
5. 鄧林園,李蓓蕾*,武永新,許睿,靳佩佩. (2018).家庭環境對國中生助人行為的影響:自我效能感和共情的中介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已接受,於近期發表)
6. 鄧林園,梁潔姍,李蓓蕾,王工斌*. (2018).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心理教師與學校管理者的不同視角. 教師教育研究(已接受,於近期發表)
7. 鄧林園,張玉,李蓓蕾. (2018). 父母陪伴與兒童自我價值感的關係——基於社會資本理論的視角.教育科學研究, 04: 61-66.
8. 李蓓蕾,高婷,鄧林園*,陳珏君,王陸雷,倪虹. (2018).班級地圖量表中文版在國中生中的信效度檢驗.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3,517-521. (通訊作者)
9. 葛纓,鄧林園*,紀靈超. (2018).網路成癮城市留守兒童人格特質、網路效能感及生命意義感的關係. 中國特殊教育, 2, 89-96. (通訊作者)
10. 鄧林園, 王凌霄, 徐潔*, 黎堅. (2018). 國中生感知的父母衝突、親子衝突與其欺負行為之間的關係.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8, 26(1), 118-122+128.
11. 鄧林園, 李蓓蕾*, 靳佩佩, 許睿. (2017). 父母陪伴與兒童自我價值感的關係:城市與流動兒童的對比研究. 教育學報, 13(5),71-78.
12. Deng L-Y, Zhou N, Nie R-H, Jin P-P, Yang M-X and Fang X-Y*. (2017).Parent-Teacher Partnership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The Mediating Rol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1), 1-17.
13. Deng L-Y, Liu L, Xia C-C, Lan J, Zhang J-T and Fang X-Y*. (2017). Crav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in Amelior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Game Disorder: A Longitudinal Stud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4. 李蓓蕾, 鄧林園*, 陳珏君, 倪虹. (2017). 國中生班級環境與學業壓力的關係——北京市重點、普通及打工子弟三類國中校的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教育學報, 13(3), 57-68. (通訊作者)
15. 孔榮, 鄧林園*. (2017). 大學生戀愛衝突對戀愛關係質量的影響: 衝突解決模式的調節作用. 心理技術與套用,03:160-168. (通訊作者)
16. 鄧林園, 許睿, 方曉義*.(2017). 父母衝突、親子三角關係與青少年應對方式之間的關係.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83-91.
17. 鄧林園,許睿,趙鑫鈺,方曉義*.(2016).中國高中階段家校合作的現狀以及與高中生髮展的關係.教育學報, 12(6),78-87. 被《教育科學文摘》(2017,1:65-66)轉載.
18. 鄧林園,李蓓蕾,趙鑫鈺.(2016). 音樂治療對青少年羞怯的干預效果和機制研究. 心理技術與套用,2016,(11):663-668.
19. 鄧林園,馬博輝,方曉義*.(2016).國中生同伴依戀與生活滿意度:班級自尊的中介作用.心理與行為研究,14(2):145-151.
20. 鄧林園,趙鑫鈺,方曉義*.(2016). 離婚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父母衝突的重要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31(2):246-256. 被《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2016,8:41-51)轉載.
21. 鄧林園*,王美璇. (2015). 中學心理教師的勝任力探討:經驗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的對比分析. 教育學報, 11(6): 60-68.
22. 張馨月, 鄧林園*. (2015). 青少年感知的父母衝突、自我同一性對其網路成癮的影響.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05:906-910.(通訊作者)
23. 鄧林園,許睿,方曉義*. (2015).父母衝突與大學生戀愛衝突及其解決的關係:大學生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 中國特殊教育, 11:89-96.
24. 鄧林園,劉丹,伍明明,方曉義*. (2015). 父母衝突與大學生宿舍衝突方式的關係: 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 心理與行為研究,13(2):145-152.
25. 鄧林園,許睿,方曉義*.(2015). 父母衝突與大學生自我分化: 衝突評價的中介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4:60-68. 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5:197)轉載.
26. 鄧林園*,趙鑫鈺. (2015). 國中生感知的父母衝突與親子衝突的關係: 衝突評價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05:782-785+790.
27. 鄧林園*,王美璇.(2015). 中學心理教師勝任力探索:對資深心理教師的訪談. 教師教育研究, 27(3): 43-49.
28. 鄧林園*,馬博輝,武永新. (2015). 國中生依戀與主觀幸福感:自尊的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31 (2): 230-238.
29. 鄧林園,馬博輝,伍明明,王工斌*.(2014). 不同專業背景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師工作現狀對比研究.教師教育研究, 26(3):49-54, 74.
30. 鄧林園,戴麗瓊,方曉義*. (2014).夫妻價值觀相似性、溝通模式與婚姻質量的關係.心理與行為研究,12(2): 57-64.
31. 鄧林園,武永新,孔榮,方曉義*. (2014). 衝動性人格、親子溝通對青少年網路成癮的互動作用分析. 心理發展與教育,30 (2): 229-236.
32. 鄧林園,方曉義*,閻靜. (2013). 父母關係、親子關係與青少年網路成癮的關係及其作用機制. 中國特殊教育, 9: 71-77.
33. Linyuan Deng, Xiuyun Lin, Jing Lan, Xiaoyi Fang*. (2013). Family Therapy in China.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35(2): 420-436.
34. 鄧林園,方曉義*,伍明明,張錦濤,劉勤學.(2013). 家庭環境、親子依戀與青少年網路成癮. 心理發展與教育, 29(3): 305-311.
35. 鄧林園,方曉義*,劉朝瑩,蘭菁,張錦濤,劉勤學. (2013).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青少年網路成癮預防干預中的有效性初探.心理研究, 6(1): 75-81.
36. 武永新, 鄧林園*, 張馨月, 孔榮. (2014).父母衝突、親子溝通對青少年自我發展的影響研究.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2(6): 1091-1094. (通訊作者)
37. 鄧林園,張錦濤,方曉義*,劉勤學,湯海燕,蘭菁. (2012).父母衝突與青少年網路成癮的關係:衝突評價和情緒管理的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28(5): 582-587.
38. 鄧林園,方曉義*,萬晶晶,張錦濤,夏翠翠. (2012).大學生心理需求及其滿足與網路成癮的關係. 心理科學, 35(1): 123-128.
39. 鄧林園,方曉義*,吳楊,張耀方,劉一軍. (2009). 視覺線索誘發的香菸渴求感研究. 心理科學, 32(4):966-969.
40. 鄧林園,方曉義*,李一飛,夏培方,萬晶晶. (2007). 青少年父母監控現狀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3(4): 27-31.
41. 鄧林園,方曉義*,李一飛,萬晶晶. (2006).父母監控與青少年問題行為. 套用心理學, 12(4): 305-311.
42. 鄧林園,方曉義*.(2005). 尼古丁成癮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心理科學進展, 13(4): 534-543.
43. 方曉義, 袁曉嬌, 胡偉, 鄧林園, 藺秀雲. (2018).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量表的編制.心理與行為研究, 1, 111-118.
44. 方曉義, 劉璐, 鄧林園, 劉勤學, 蘇文亮, 蘭菁. (2015).青少年網路成癮的預防與干預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30(1):100-107.
45. 袁曉嬌, 方曉義*, 鄧林園, 藺秀雲.(2015). 姻親關係與姻親衝突下伴侶支持與婚姻質量的關係. 心理與行為研究, 13(2):179-184.
46. 袁曉嬌,方曉義*,鄧林園,藺秀雲. (2015). 原生家庭支持與干涉量表的編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3(2):242-245.
47. Yao YW, Chen PR, Li S, Wang, LJ, Zhang JT*, Yip, SW, Chen G, Deng LY, Liu QX, Fang XY*. (2015). Decision-making for risky gains and loss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PLoS ONE, doi:10.1371/journal.pone.0116471.
48. Yao YW, Chen PR, Chen C, Wang LJ, Zhang JT*, Xue G, Deng LY, Liu QX, Yip SW, Fang XY*.(2014). Failure to utilize feedback causes decision-making deficits among excessive Internet gamers. Psychiatry Research, 219(3):583-8.
49. Chen, H., Fang, X., Liu, C., Hu, W., Lan, J., & Deng, L. (2014). Associations among the number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tigma, and seeking help from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 path analysis model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44, 356-362.
50. 張錦濤,陳超,王玲嬌,劉璐,劉鳳娥,趙會春,鄧林園,方曉義. (2014).大學新生網路使用時間與網路成癮的關係:有中介的調節模型. 心理學報,46(10):1521-1533.
51. 方曉義*,袁曉嬌,鄧林園,胡偉. (2013).構建適合我國的普通高中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42-50.
52. 張錦濤,陳超,劉鳳娥,鄧林園,方曉義*.(2012).同伴網路過度使用行為和態度、網路使用同伴壓力與大學生網路成癮的關係.心理發展與教育,28(6):634-640.
53. Liu, Q., Fang, X., Deng, L., Zhang, J. (2012).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Parental Internet use and Internet-specific Norms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8: 1269-1275.
54. 張錦濤,劉勤學,鄧林園,方曉義*,劉朝瑩,蘭菁. (2011).青少年親子關係與網路成癮:孤獨感的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27(6): 641-647.
55. 萬晶晶, 張錦濤, 劉勤學, 鄧林園, 方曉義*.(2010).大學生心理需求網路滿足問卷的編制. 心理與行為研究, 8(2): 118-125.
56. 袁曉嬌, 方曉義*, 劉楊, 藺秀雲, 鄧林園. (2010).流動兒童社會認同的特點、影響因素及 其作用.教育研究, 3: 37-45.
57. 胡寧, 鄧林園, 張錦濤, 方曉義*.(2009). 家庭功能與青少年問題行為關係的追蹤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5(4): 93-100.
58. 萬晶晶,方曉義*,鄧林園,黃麗娜. (2007). 母子性格匹配、對性格的喜好程度與青少年期母子溝通. 心理學報, 39(2): 267-276.
59. 萬晶晶,方曉義*,鄧林園,黃麗娜. (2007). 青少年期母子性格與家庭親密度的關係:性格喜好的作用. 心理學探新, 27(2): 63-68.
60. 林丹華, 蘇文亮, 鄧林園, Xiaoming Li. (2006). 流動人口的飲酒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心理發展與教育, 22(4): 52-56.
61. 方曉義*, 戴麗瓊, 房超, 鄧林園. (2006). 親子溝通問題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係. 心理發展與教育, 22(3): 47-52.
62. 方曉義*,藺秀雲,林丹華,李曉銘,鄧林園. (2006).保護動機對農村流動人口性病愛滋病高危性行為的預測. 心理學報, 38(6): 877-885.
書稿編譯
1.《心理學導論——思想與行為的認識之路》第11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第十七章:《心理治療》)
2.《兒童青少年臨床訪談技術》,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第五章:《家長訪談》;第六章《教師訪談》)
3.《家庭治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年(鄧林園,編著,第一章)
4.《兒童心理學手冊》(第6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鄧林園,翻譯,第四卷第十章)
5. 《新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年,副主編
6. 方曉義,張錦濤,鄧林園等譯. 《i成癮》,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