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應貴

鄧應貴,196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安岳縣龍台區岳溪鄉龍盤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84年12月參軍入伍。在部隊,鄧應貴先後當過炮手、炊事員、飼養員、班長,無論在哪裡,無論做什麼工作,鄧應貴都任勞任怨,盡職盡責。他當新兵時,被評為訓練標兵;做炮手時,是連隊的技術尖子;擔任班長時,所在班訓練成績在連隊最突出。由於表現出色,他先後受到連隊嘉獎兩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應貴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省安岳縣
  • 出生日期:1963年2月
  • 逝世日期:1988年7月
  • 職業:軍人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捨己為人的好戰士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社會評價,

人物事跡

1988年鄧應貴回家探親,他和同鄉戰友周樹彬乘上了從成都開往重慶的列車。剛到第二個小站,有一位旅客了下車,空出一個座位,一名青年坐上了,另一名青年又去擠,倆人發生了爭吵,並動起手來,先坐上的青年突然從兜里掏出匕首,頂在擠座位青年的左側胸部。相隔一丈來遠的鄧應貴快步衝上前去,一把抓住那青年拿刀子的手,勸他們說:“大家出門在外,要互相體諒,不能動刀子!”在他的開導下,很快平息了事端,旅客們對鄧應貴投去了讚許的目光。
1988年7月1日下午5時許。鄧應貴家鄉龍盤村18歲女青年張佳秀和她16歲的妹妹張佳英,乘著14歲少年王明德撐的小木船過瓊江河時,突然一陣風,把小船刮翻。三人全部落水,張家姐妹不識水性,生命危在旦夕,在河邊打豬草的女青年薛維芬見此情景大聲呼喊:“有人落水啦!”“快救人啊!”撐船的王明德游上河岸後,也大聲呼救。這時,回鄉探親的鄧應貴正在離河邊20米處的玉米地里打豬草,聽到呼救聲,立即向河邊跑去,邊跑邊扔下背簍向迎面走來的薛維芬迅速問明情況,不顧自己水性不好和水情複雜,未脫衣服就跳入河中,向落水者游去。他一把抓住張佳秀的手,因張佳秀未能拉住而滑脫。鄧應貴又上前拉住她的胳膊,將其至岸邊,交給本村17歲的男青年張懷兵。此時,鄧應貴的體力消耗已經很大,臉色發青,全身發抖,連話也說不出來,但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毫不猶豫地再次向河心游去。這時,張佳英背著背簍,還在水中時沉時浮。鄧應貴上前拉下了張佳英身上下墜的背簍,拉著潛入水中去救張佳英,但因筋疲力盡,雜草纏身,就再也沒有浮出水面。趕來的民眾首先把張佳英救上岸,又去摸沉入水底的鄧應貴,等到將他打撈上岸時,他已停止了呼吸。張家姐妹得救了,鄧應貴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所獲榮譽

鄧應貴犧牲以後,組織上清理了他的遺物,只有兩套舊軍裝,一雙舊皮鞋,七個記了四萬餘字的筆記本,還有《星火燎原》、《做“四有”革命軍人》兩本書。他留下的物質遺產微不足道,但留下的精神財富卻極其寶貴。家鄉的人們懷念他,說他是“難得的好孩子”、“是家鄉的光榮和驕傲”。駐地的民眾懷念他,稱讚他是“部隊培養出來的好戰士”。
1988年12月,政府有關部門批准鄧應貴為革命烈士,1989年4月北京軍區黨委授予他為“捨己為人的好戰士”榮譽稱號。

社會評價

鄧應貴用短暫的一生,實踐了自己“讓別人生活得更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的願望,譜寫了一曲新時期革命戰士無私奉獻的頌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