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川縣

鄧川縣

鄧川縣是一個已經撤銷的縣,別稱“德源”,古為鄧賧詔地, 因境內有氵彌苴河、羅時江、永安江三江平列如“川”,故名鄧川。公元1274年設州,一直為鄧川州、鄧川縣。1958年底併入劍川大縣,1985年12月設建制鎮。現隸屬雲南省洱源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鄧川縣
  • 別名:德源城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雲南大理
  • 下轄地區:雲南省洱源縣
  • 地理位置雲南西部
  • 海拔高度:約為2000~ 2500米
  • 類型:人口居住集中、經濟發達的農耕區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駐地簡介,經濟發展,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鄧川縣位於雲南西部地區,地處滇西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約為2000~ 2500米。海拔較低的地方形成壩子,地勢平坦,有河流貫穿其間,是人口 居住集中、經濟發達的農耕區。
鄧川縣的平壩主要有兩處,一處以縣境西部的縣城為中心,為鄧川壩;一處以縣境東部的黃坪鎮為中心,為江寅壩。鄧川壩是洱海北端的小平原,數條河流從北至南,注入洱海滇藏公路也從中穿過,是全縣政治和經濟的中心。江寅壩分布在羅漏河兩岸,呈東西 條狀,是鄧川通往永勝及四川的要道。壩南的雞足山是滇西佛教聖地。每年春節,來自本縣及滇南各縣、四川、西藏及緬甸的香客,雲集此山。黃坪鎮是香客進山路線中的最大市鎮。

歷史沿革

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奴隸主貴族興起,境內有鄧賧部落。麟德元年(664)年5月,設鄧備州。神龍元年(705)年,唐御史李知古殺害了鄧賧詔主豐咩。神龍三年(707)年,豐咩子咩羅皮襲鄧備刺史,聯合浪穹、施浪及吐蕃,殺李知古“斷屍祭天”,重新歸附吐蕃。開元二十五年(737),皮羅閣襲取大厘城(今喜洲),咩羅皮敗走野川,不久鬱憤而死,子皮羅鄧回鄧川,在鼎勝山北築土城固守。開元二十六年(738)皮羅閣焚殺鄧賧等五主。貞元十年(794),南詔攻破吐蕃,將浪穹、施浪、鄧賧三詔合併,稱浪穹州。元朝元憲宗七年(1257年),置鄧川千戶所。元十一年(1274),鄧川千戶所改設為州,浪穹千戶所改設為縣。明成化年間設鄧川驛,崇幀十四年(1641年),鄧川州城由舊州遷到此,更名新州後,現鄧川鎮一直是鄧川州、鄧川縣的治所。民國元年(1912年),鄧川州改為鄧川縣。1958年10月,鄧川、洱源、劍川縣合併為劍川大縣。1985年12月16日,鄧川設立鎮。

駐地簡介

鄧川城原名德源城,原為施浪詔的望欠部落居住的地方。鄧賧詔為南詔戰敗後,設鄧川賧,對鄧川城多次加以增修,遂成南詔名城之一。後因無水,元代州治設寺寨鋪。明崇須十四年(1641年),知州敖宏貞建新州城,築城牆2233米,高5米,厚1.5米,挖護城河2300餘米,寬2米。建東、南、北城樓3座,鐘樓、鼓樓各1座及知州、土官、吏目等衙舍。現在的鄧川鎮,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泥濘不堪的土路,鋪成了水泥大道,新建的一幢幢高樓,代替了低矮的平房,新擴建的農貿市場,全天迎接著南來北往的客商。

經濟發展

鄧川是雲南乳製品加工業的主要基地,鎮內的鄧川奶粉 廠,於1959年建成,為國家大二型企業。產品有奶粉、麥乳精、奶油等。在同類產品中,鄧川奶粉、奶油具有營養成分全、乳香味濃的特點,深受海內外用戶歡迎,年創稅利130多萬元。
鄧川由於交通便利,物資交流十分活躍。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會--"漁潭會",就在鎮南部的沙壩街場舉行。漁潭會會期7天一10天,以馳名的鄧川奶牛以及各種農具為大宗交易物資。除此之外,主要是出售嫁妝用具。準備在秋後嫁娶的人家,都要來這裡備辦嫁妝,如來自劍川的木雕家具,騰衝的玉器、金銀首飾,以及白族民間的剪紙、刺繡等。因此漁潭會又被白族人稱為嫁妝會,規模僅次於大理三月街。

地圖信息

地址:041鄉道與214國道交叉口東100米洱源縣鄧川地區醫院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