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玲(中山大學教授)

鄧小玲 主任技師/兼職碩導 副所長 1989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醫學檢驗系,獲醫學學士學位,2003年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獲醫學免疫學博士學位,2005-2006年前往日本神戶大學進修病原微生物學,2007年赴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作短期訪問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小玲
  • 職業:中山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重慶醫科大學醫學檢驗系
  • 主要成就:2003年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獲醫學免疫學博士學位
人物簡介,承擔課題,發表的論文,參編教材,獲獎情況,社會兼職,

人物簡介

[學位/學歷]
醫學博士
[研究方向]
細菌性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病原快速檢測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承擔課題

1.軍團菌檢驗和分子分型標準建立研究。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課題負責人,(No.: 2008B030301358)
2.鏈球菌分子生物學技術平台建立及G群鏈球菌致病性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負責人(已結題)。
3.廣東省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原分子特徵研究。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課題負責人,(No.:C2008001)
4.廣東省感染性腹瀉患者沙門菌加強監測項目。中美合作子項目六,項目負責人。
5.Surveillance on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pathogen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O grant: 07.02.01. AW.01,2006-2008. WHO項目,項目負責人
6.霍亂實驗室監測和預警技術體系的有效方法和工作流程。86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課題合作項目(項目編號:20060102Z4023),合作項目負責人。

發表的論文

1. 王崢,鄧小玲。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風險評估的概況及進展。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9, 36(5):276-280。
2. 鄧小玲,管大為,劉美真,等。廣東省歷年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原體分子特徵分析,中華微生物學與免疫學雜誌,2008,28(6):529-532.
3. 鄧小玲,李柏生,譚海玲,等。廣東省2007年霍亂監測特徵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08,29(7):696-699.
4. 鄧小玲,陳經雕,柯碧霞,等。廣東省布魯氏菌分離株的分子特徵分析,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8,24(9):851-854.
5. 鄧小玲,管大為,劉美真,等。MLST分型技術套用於腦膜炎奈瑟菌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華南預防醫學雜誌,2008,34(3):10-14.
6. 鄧小玲,管大為,柯碧霞,等。16SrDNA測序鑑定Β溶血性G群鏈球菌,四川大學學報,2007,38(6):999-1001.
7. 屈平華,鄧小玲,陳守義,等。一株弗蘭西斯菌的鑑定及其微生物學特性研究。微生物學報,2009,49(8):1003-1010。
8. 柯碧霞,鄧小玲,張麗華,等。廣東省2007年度非傷寒沙門菌監測及病原學特徵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08,29(12):1199-1203.
9. 管大偉,鄧小玲,劉美真,等。廣東省首株W135群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奈瑟菌的分子特徵分析。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09;43(1):14-18。
10.劉美真,鄧小玲,柯碧霞,等。廣東省48株腦膜炎奈瑟菌對5種抗生素體外抗菌活性分析。預防醫學論壇,2007;13 (4 ):301-303
11.管大偉,鄧小玲,柯碧霞,等。β溶血性G群鏈球菌致病性探討。疾病控制,2007,11(6):590-595。
12.柯碧霞,鄧小玲,譚海玲,等。廣東省福氏志賀菌毒力基因的研究。華南預防醫學,2006,32(2):56-60。

參編教材

1. 專著:《分子微生物學:診斷原理與實踐》,主譯,2008年,中山大學出版社,138.1萬字。
2.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培訓系列教材《病源生物學檢驗-細菌》,副主編。

獲獎情況

1.《病原菌分子分型技術平台建立及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套用研究》科研成果獲2009年度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項目負責人。
2.《LAMP基因快速檢測技術平台及重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系列試劑盒開發》科研成果獲2007年度廣州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社會兼職

1.衛生部第一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評審委員會委員;
2.廣東省預防醫學會衛生檢驗專業委員會常委;
3.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微生物與免疫學會委員會常委;
4.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委員;
5.粵港澳鼠疫防控專家組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