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鄧小平的故事:中共領袖開國元勛故事
-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 頁數:373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共黨史出版社
- 作者:李和文
- 出版日期:2006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1362063, 780136206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共領袖開國元勛故事系列中的一本,本書最具鮮明的特色是從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了小平同志光輝的一生。他的一生,猶如一部壯麗輝煌的史詩,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一部高亢激越的樂章,貫穿於整個20世紀。全書結構合理,行文流暢,收入的圖片是從1萬多張圖片中精選出來的,加上一些手跡、檔案資料和編著者撰寫的40多萬文字,形象、生動地再現了鄧小平波瀾壯闊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全面反映了鄧小平的業績、思想和風範。具有較高的審美與收藏價值,其中很多翔實的史料還對研究鄧小平理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早年往事/1
偉人的誕生/1
刻苦用功的學子/3
一張編號為82409A的工卡/5
“油印博士”/7
年輕的旅歐黨團組織負責人/9
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學生/12
“第二黃埔”的政治處長/14
二十三歲的中央秘書長/16
南疆上空的驚雷/18
魁星樓上的燈光/21
平馬整訓/23
“你是我們瑞金的老縣委書記/24
良師益友/26
“毛派”的頭子/29
《紅星》報的新主編/31
“娃娃頭”/34
精神會餐/36
同甘共苦/38
立馬太行/41
從組織“動委會”人手/41
智斗閻錫山/42
要愛護人民/45
響堂鋪伏擊戰與粉碎日軍的九路圍攻/47
難忘的教訓/49
卡爾遜的印象/51
馬背蜜月/53
辦政工幹部訓練隊/55
打破“囚籠政策’’/58
“三三制”的實質/61
面對空前的嚴重災荒/64
親密無間/67
“藥還是有的”/69
去延安/70
逐鹿中原/73
戰友情一,兄弟誼/73
“不握手會議”/77
膽略過人戰隴海/79
“要做智勇雙全的戰士”/82
“暗渡陳倉”過黃河/84
大別山中嚴治軍/86
縫製棉衣寄深情/90
“政策是黨的生命”/91
“你為啥給敵人一個鐘頭時間?”/94
“具體工作讓我多做些”/96
渡江戰役顯智謀/98
“過關教育”育英才/102
運籌帷幄南京城/104
殫精竭慮戰上海/110
情系成渝鐵路/115
主政西南/119
開國元勛/119
“封疆大吏”/121
“重慶應儘快奪取!”/124
與友鄰“平分秋色”/126
勝利歸功於誰/129
九十萬六千萬六十萬/131
榜樣的力量/133
“掛牌子,搭架子,擺攤子”/135
“拿到糧食就是政策”/136
會議桌前的風采/139
“共產黨也不忘故舊”/140
知識分子的知己/142
甘當小學生/144
溫暖的家/147
劉鄧點將/149
進軍西藏政治先行/152
和為貴/154
“資陽人”出土/158
一張照片寄深情/159
第二次出川/161
在總書記任上/165
同高、饒的鬥爭/165
權責分明的財政部長/168
第三次出任中央秘書長/171
毛澤東的評價/173
“我們不贊成這種大民主”/176
“連十九塊錢的權都沒有,不像話!”/179
為劉伯承說話/180
“這種燒結鐵,還不能算是鐵!”/183
要千方百計搞多種經營/185
“掛帥”/187
舌戰赫魯雪夫/189
“看吧!我們邊看邊談嘛!”/192
不吃食堂也是社會主義/194
多勞多得是天經地義的事/196
上廬山/199
“我這個總書記也有責任呀”/201
不能把毛澤東思想庸俗化/203
“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205
一錘定音/207
“我要看你們要乾的”/209
蒙難與復出/211
從中南海到“將軍樓”/211
走進“生命的綠洲”/214
“你是我們車間最好的鉗工”/216
在工人們中間/219
家庭中的“主力隊員”/223
井岡行/225
重返中央/228
“鋼鐵公司”對“鋼鐵公司”/231
受命於危難之際/234
兩部電影的“解放”/238
虎頭山下的較量/239
“我願意做你們的後勤部長”/242
支持真理標準的討論/244
“鄧小平旋風”/248
工作重點轉移的領航人/250
為受迫害的人平反昭雪/253
為中國革命博物館題名/255
讀書生活/257
夫妻情深/261
繪製改革開放的藍圖/267
情系深圳特區/267
點燃上海騰飛的希望/275
“開發區大有希望”/283
送給廈門的大政策/285
對“榮老闆”的支持和關懷/287
踏遍青山繪藍圖/292
華北軍事大演習的總導演/300
百萬裁軍震寰宇/306
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313
“特區姓‘社’不姓‘資’”/319
情滿珠海/325
廣交中外朋友/329
正式訪問美國的第一位中共領導人/329
令人愉快的談判對手/333
傾倒美國公眾/336
單獨會見義大利女記者/339
還我香港/343
哈默·馬爾科姆機車隊·熊貓/347
同楊小燕打橋牌/350
亮“底牌”和解人急/353
與外籍華人科技專家交談/355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357
祝賀愛潑斯坦七十壽辰/359
十年植樹添春色/361
黃山三日/365
擊浪黃海/367
同家鄉人民一起過春節/368
為“希望工程”捐款/370
接見十四大代表/370
偉人的誕生/1
刻苦用功的學子/3
一張編號為82409A的工卡/5
“油印博士”/7
年輕的旅歐黨團組織負責人/9
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學生/12
“第二黃埔”的政治處長/14
二十三歲的中央秘書長/16
南疆上空的驚雷/18
魁星樓上的燈光/21
平馬整訓/23
“你是我們瑞金的老縣委書記/24
良師益友/26
“毛派”的頭子/29
《紅星》報的新主編/31
“娃娃頭”/34
精神會餐/36
同甘共苦/38
立馬太行/41
從組織“動委會”人手/41
智斗閻錫山/42
要愛護人民/45
響堂鋪伏擊戰與粉碎日軍的九路圍攻/47
難忘的教訓/49
卡爾遜的印象/51
馬背蜜月/53
辦政工幹部訓練隊/55
打破“囚籠政策’’/58
“三三制”的實質/61
面對空前的嚴重災荒/64
親密無間/67
“藥還是有的”/69
去延安/70
逐鹿中原/73
戰友情一,兄弟誼/73
“不握手會議”/77
膽略過人戰隴海/79
“要做智勇雙全的戰士”/82
“暗渡陳倉”過黃河/84
大別山中嚴治軍/86
縫製棉衣寄深情/90
“政策是黨的生命”/91
“你為啥給敵人一個鐘頭時間?”/94
“具體工作讓我多做些”/96
渡江戰役顯智謀/98
“過關教育”育英才/102
運籌帷幄南京城/104
殫精竭慮戰上海/110
情系成渝鐵路/115
主政西南/119
開國元勛/119
“封疆大吏”/121
“重慶應儘快奪取!”/124
與友鄰“平分秋色”/126
勝利歸功於誰/129
九十萬六千萬六十萬/131
榜樣的力量/133
“掛牌子,搭架子,擺攤子”/135
“拿到糧食就是政策”/136
會議桌前的風采/139
“共產黨也不忘故舊”/140
知識分子的知己/142
甘當小學生/144
溫暖的家/147
劉鄧點將/149
進軍西藏政治先行/152
和為貴/154
“資陽人”出土/158
一張照片寄深情/159
第二次出川/161
在總書記任上/165
同高、饒的鬥爭/165
權責分明的財政部長/168
第三次出任中央秘書長/171
毛澤東的評價/173
“我們不贊成這種大民主”/176
“連十九塊錢的權都沒有,不像話!”/179
為劉伯承說話/180
“這種燒結鐵,還不能算是鐵!”/183
要千方百計搞多種經營/185
“掛帥”/187
舌戰赫魯雪夫/189
“看吧!我們邊看邊談嘛!”/192
不吃食堂也是社會主義/194
多勞多得是天經地義的事/196
上廬山/199
“我這個總書記也有責任呀”/201
不能把毛澤東思想庸俗化/203
“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205
一錘定音/207
“我要看你們要乾的”/209
蒙難與復出/211
從中南海到“將軍樓”/211
走進“生命的綠洲”/214
“你是我們車間最好的鉗工”/216
在工人們中間/219
家庭中的“主力隊員”/223
井岡行/225
重返中央/228
“鋼鐵公司”對“鋼鐵公司”/231
受命於危難之際/234
兩部電影的“解放”/238
虎頭山下的較量/239
“我願意做你們的後勤部長”/242
支持真理標準的討論/244
“鄧小平旋風”/248
工作重點轉移的領航人/250
為受迫害的人平反昭雪/253
為中國革命博物館題名/255
讀書生活/257
夫妻情深/261
繪製改革開放的藍圖/267
情系深圳特區/267
點燃上海騰飛的希望/275
“開發區大有希望”/283
送給廈門的大政策/285
對“榮老闆”的支持和關懷/287
踏遍青山繪藍圖/292
華北軍事大演習的總導演/300
百萬裁軍震寰宇/306
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313
“特區姓‘社’不姓‘資’”/319
情滿珠海/325
廣交中外朋友/329
正式訪問美國的第一位中共領導人/329
令人愉快的談判對手/333
傾倒美國公眾/336
單獨會見義大利女記者/339
還我香港/343
哈默·馬爾科姆機車隊·熊貓/347
同楊小燕打橋牌/350
亮“底牌”和解人急/353
與外籍華人科技專家交談/355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357
祝賀愛潑斯坦七十壽辰/359
十年植樹添春色/361
黃山三日/365
擊浪黃海/367
同家鄉人民一起過春節/368
為“希望工程”捐款/370
接見十四大代表/370
文摘
刻苦用功的學子
鄧紹昌對自己的長子格外器重,寄予了深深的厚望。鄧小平五歲時,父
親就將他送進私塾發蒙。小小年紀的他也十分自重自愛,一知道刻苦用功。
鄧小平發蒙的私塾,就設在昔日鄧翰林的“翰林院”。這是牌坊村當年
最顯眼的一所大宅第。只是盛時不再,家道中落,這所聲名顯赫的“翰林院
”競賣給了外姓旁人。私塾之所以設在這所大宅院的一角,固然是因為其院
落頗大,堪以利用,但其中大概也蘊含著欲藉助鄧翰林的福蔭,使牌坊村子
弟通過念書得仕,重複翰林昔日榮華的企盼!
當時私塾除教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幼學讀物外
,主要功課就是描紅習字。塾師評定蒙童成績優劣高下,就是看他誦背是否
流暢,習字作業則以紅筆圈或打“×”來區別。錯寫或結構不當的就在旁邊
劃一個“×”,寫得好的就畫一個圈。蒙童互相之間常常以自己所得圈圈的
多少來炫耀自誇。 鄧小平資質聰穎,悟性好,記憶力強。在先生教讀後,
他很快就能流利地誦背課文,深得先生的喜愛,常常被先生叫起來為其他同
學示範領讀。教室里不時傳出他那稚嫩然而十分認真的誦讀聲。對描紅習字
,他更是一絲不苟,反覆臨摹練習。他的習字本上的紅圈圈總是最多。鄧小
平的母親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十分能幹,知曉事理。每當看見放學歸來的
兒子又得到了好些個紅圈圈時,她就照例忙不迭地煮上一個雞蛋以作獎勵。
六歲時,鄧小平進入了協興鄉的北山國小,接受新式教育。他更加勤奮
自覺,刻苦認真。當時,從鄧家老院子到北山國小堂是一條近兩公里的鄉間
小道。小路高低不平,曲曲彎彎,一遇雨天,路面十分泥濘溜滑,很不好走
。鄧小平年齡雖幼,但從不畏難。不管春夏秋冬,他始終風雨無阻。母親每
當看到他渾身濕透,像一個小泥猴般回到家時,常常心疼地勸他雨天就留在
家裡自習。可是到了雨雪天氣,鄧小平又照舊說服母親,堅持按時前去學校
。在北山國小四載寒暑中,除了一次因病重無法起床外,鄧小平從未落過一
次課,一直保持全勤。除了那次因病落到第二名外,每次考試他均拔頭籌,
成為學校中人見人夸的好學生。
十一歲那年,鄧小平離開北山國小堂,順利地考入了廣安高等國小堂。
這所學校當時設在廣安縣城內的一個小山坡上。它是一幢兩層的小樓,青瓦
磚牆木欄,規模不大,每次只招一兩個班,每班二十人左右。但它卻是當時
全縣二三十萬人中唯一的一所高等國小,不是成績拔尖者,要想考進來是十
分困難的。由於學校距牌坊村有十公里之遙,鄧小平平常只在周末回家添些
日常用品,其餘時間在校住讀。父母不在身邊,鄧小平的學習更是全憑自覺
了。
1918年,鄧小平順利地完成了在廣安高小的學習,考入了全縣唯一的一
所初級中學——廣安縣中學堂。
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鄧小平的眼界逐漸打開。特別是在五四時代風
潮的擊拍下,他不再滿足於中學堂里“之乎者也”一類內容的學習。他渴望
能學習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企求能掌握一門可以富國強民的實用技術。父
親向他提出到重慶留法勤工預備學校學習的建議,正中他的下懷。他很快便
收拾好行裝,離開了家鄉,來到了一百公里外的重慶。
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是由當時重慶商會會長汪雲松和教育局局
長溫少鶴等社會賢達倡議創辦的,校址就在重慶市夫子祠內。它是當時這個
西南重鎮的最高學府,要想考進去也是很不容易的。但如同此前每次入學考
試一樣,鄧小平這次也是一試中的,如願地成為首期一百多名學子中的一員
。據鄧小平當時的同學回憶,“他是稍晚才進入這所預備學校的。他那時就
顯得非常精神,總是精力十分充沛,他的話不多,學習總是非常刻苦認真”
。
經過一年的學習,首期學員中能順利通過學校畢業考試及法國駐重慶領
事館口試和體格檢查的,共有八十多人。鄧小平名列其中,而且是年齡最小
的一名。這一年,他剛滿十六歲。
就這樣,經過十年時間的刻苦學習,一步一個台階,鄧小平於1920年8
月21日,和八十多名同學一道在重慶碼頭登上了開往萬縣方向的“吉慶”輪
,沿宜昌、漢口、九江一路順水東下,最後抵達上海,開始了他赴法求學的
漫長旅程。P3-5
鄧紹昌對自己的長子格外器重,寄予了深深的厚望。鄧小平五歲時,父
親就將他送進私塾發蒙。小小年紀的他也十分自重自愛,一知道刻苦用功。
鄧小平發蒙的私塾,就設在昔日鄧翰林的“翰林院”。這是牌坊村當年
最顯眼的一所大宅第。只是盛時不再,家道中落,這所聲名顯赫的“翰林院
”競賣給了外姓旁人。私塾之所以設在這所大宅院的一角,固然是因為其院
落頗大,堪以利用,但其中大概也蘊含著欲藉助鄧翰林的福蔭,使牌坊村子
弟通過念書得仕,重複翰林昔日榮華的企盼!
當時私塾除教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幼學讀物外
,主要功課就是描紅習字。塾師評定蒙童成績優劣高下,就是看他誦背是否
流暢,習字作業則以紅筆圈或打“×”來區別。錯寫或結構不當的就在旁邊
劃一個“×”,寫得好的就畫一個圈。蒙童互相之間常常以自己所得圈圈的
多少來炫耀自誇。 鄧小平資質聰穎,悟性好,記憶力強。在先生教讀後,
他很快就能流利地誦背課文,深得先生的喜愛,常常被先生叫起來為其他同
學示範領讀。教室里不時傳出他那稚嫩然而十分認真的誦讀聲。對描紅習字
,他更是一絲不苟,反覆臨摹練習。他的習字本上的紅圈圈總是最多。鄧小
平的母親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十分能幹,知曉事理。每當看見放學歸來的
兒子又得到了好些個紅圈圈時,她就照例忙不迭地煮上一個雞蛋以作獎勵。
六歲時,鄧小平進入了協興鄉的北山國小,接受新式教育。他更加勤奮
自覺,刻苦認真。當時,從鄧家老院子到北山國小堂是一條近兩公里的鄉間
小道。小路高低不平,曲曲彎彎,一遇雨天,路面十分泥濘溜滑,很不好走
。鄧小平年齡雖幼,但從不畏難。不管春夏秋冬,他始終風雨無阻。母親每
當看到他渾身濕透,像一個小泥猴般回到家時,常常心疼地勸他雨天就留在
家裡自習。可是到了雨雪天氣,鄧小平又照舊說服母親,堅持按時前去學校
。在北山國小四載寒暑中,除了一次因病重無法起床外,鄧小平從未落過一
次課,一直保持全勤。除了那次因病落到第二名外,每次考試他均拔頭籌,
成為學校中人見人夸的好學生。
十一歲那年,鄧小平離開北山國小堂,順利地考入了廣安高等國小堂。
這所學校當時設在廣安縣城內的一個小山坡上。它是一幢兩層的小樓,青瓦
磚牆木欄,規模不大,每次只招一兩個班,每班二十人左右。但它卻是當時
全縣二三十萬人中唯一的一所高等國小,不是成績拔尖者,要想考進來是十
分困難的。由於學校距牌坊村有十公里之遙,鄧小平平常只在周末回家添些
日常用品,其餘時間在校住讀。父母不在身邊,鄧小平的學習更是全憑自覺
了。
1918年,鄧小平順利地完成了在廣安高小的學習,考入了全縣唯一的一
所初級中學——廣安縣中學堂。
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鄧小平的眼界逐漸打開。特別是在五四時代風
潮的擊拍下,他不再滿足於中學堂里“之乎者也”一類內容的學習。他渴望
能學習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企求能掌握一門可以富國強民的實用技術。父
親向他提出到重慶留法勤工預備學校學習的建議,正中他的下懷。他很快便
收拾好行裝,離開了家鄉,來到了一百公里外的重慶。
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是由當時重慶商會會長汪雲松和教育局局
長溫少鶴等社會賢達倡議創辦的,校址就在重慶市夫子祠內。它是當時這個
西南重鎮的最高學府,要想考進去也是很不容易的。但如同此前每次入學考
試一樣,鄧小平這次也是一試中的,如願地成為首期一百多名學子中的一員
。據鄧小平當時的同學回憶,“他是稍晚才進入這所預備學校的。他那時就
顯得非常精神,總是精力十分充沛,他的話不多,學習總是非常刻苦認真”
。
經過一年的學習,首期學員中能順利通過學校畢業考試及法國駐重慶領
事館口試和體格檢查的,共有八十多人。鄧小平名列其中,而且是年齡最小
的一名。這一年,他剛滿十六歲。
就這樣,經過十年時間的刻苦學習,一步一個台階,鄧小平於1920年8
月21日,和八十多名同學一道在重慶碼頭登上了開往萬縣方向的“吉慶”輪
,沿宜昌、漢口、九江一路順水東下,最後抵達上海,開始了他赴法求學的
漫長旅程。P3-5
序言
北京天安門廣場正中,高高聳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它時刻提醒著人們
: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國的昌盛而奮鬥了一生。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
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她有過輝煌,也遭受過屈辱。當歷史進入十九世紀之
後,我們的祖國陷入了重重危機。她外受各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與凌辱,內
有封建腐朽勢力的壓榨與叛賣,大片領土被割讓,巨額財富被掠奪,無數民
眾被屠殺,亡國滅種已不是嚇唬小孩子的神怪故事,而是每一個中國人都面
臨著的實實在在的威脅。
面對祖國的危亡,中華好兒女們奮起了。他們前赴後繼、發動了幾百次
反帝反封建的暴動和起義,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但是,所有這些努力,都
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三座大山”仍然壓在中國人民的頭
上。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看到了自由解放的曙光;蘇聯工農大
眾翻天覆地的壯舉,為中國的革命者提供了借鑑。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迅速傳播,並與革命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東方文明古國,終於
踏上了復興之路。
雖然方向業已明確,道路逐步找到,但每一個革命者都知道,通向這神
聖目標的並非坦途。聚集在鐮刀斧頭旗下的中華兒女們藐視一切困難,更把
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攜起手來,毅然踏上了艱苦征程。為了救祖國出苦海,
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許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展現在讀者面前的這套
《中共領袖開國元勛故事》叢書要講述的,便是這些中華優秀兒女中佼佼者
的故事。
本系列叢書共有八卷,即:《毛澤東的故事》、《周恩來的故事》、《
劉少奇的故事》、《鄧小平的故事》、《開國元帥的故事》、《老一輩革命
家的故事》、《開國大將的故事》、《早期革命家的故事》。書中收錄的人
物,都是在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鬥爭中和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經濟
建設的偉大事業中立下了豐功偉績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中華民族
幾千年歷史上湧現出來的風雲人物中出類拔萃者。他們的道德文章堪為師表
,文韜武略出眾超群,革命精神足稱楷模。他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雖然書
中所講述的人物都已離我們而去,但他們留下的精神遺產,則成為我們民族
用之不竭的財富。
今天,全國人民正在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
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奮發工作,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蒸蒸日上。老一輩革命家們
留下的珍貴精神遺產,無疑是我們強大的精神支柱。我們相信,廣大讀者特
別是青少年一定能夠從這套書中感受到革命先輩崇高的精神境界,領悟到革
命先輩創業的艱難,從而更加珍惜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也一定能夠把革命
先輩們為之奮鬥的事業繼續下去!
二00六年六月
: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國的昌盛而奮鬥了一生。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
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她有過輝煌,也遭受過屈辱。當歷史進入十九世紀之
後,我們的祖國陷入了重重危機。她外受各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與凌辱,內
有封建腐朽勢力的壓榨與叛賣,大片領土被割讓,巨額財富被掠奪,無數民
眾被屠殺,亡國滅種已不是嚇唬小孩子的神怪故事,而是每一個中國人都面
臨著的實實在在的威脅。
面對祖國的危亡,中華好兒女們奮起了。他們前赴後繼、發動了幾百次
反帝反封建的暴動和起義,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但是,所有這些努力,都
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三座大山”仍然壓在中國人民的頭
上。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看到了自由解放的曙光;蘇聯工農大
眾翻天覆地的壯舉,為中國的革命者提供了借鑑。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迅速傳播,並與革命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東方文明古國,終於
踏上了復興之路。
雖然方向業已明確,道路逐步找到,但每一個革命者都知道,通向這神
聖目標的並非坦途。聚集在鐮刀斧頭旗下的中華兒女們藐視一切困難,更把
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攜起手來,毅然踏上了艱苦征程。為了救祖國出苦海,
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許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展現在讀者面前的這套
《中共領袖開國元勛故事》叢書要講述的,便是這些中華優秀兒女中佼佼者
的故事。
本系列叢書共有八卷,即:《毛澤東的故事》、《周恩來的故事》、《
劉少奇的故事》、《鄧小平的故事》、《開國元帥的故事》、《老一輩革命
家的故事》、《開國大將的故事》、《早期革命家的故事》。書中收錄的人
物,都是在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鬥爭中和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經濟
建設的偉大事業中立下了豐功偉績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中華民族
幾千年歷史上湧現出來的風雲人物中出類拔萃者。他們的道德文章堪為師表
,文韜武略出眾超群,革命精神足稱楷模。他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雖然書
中所講述的人物都已離我們而去,但他們留下的精神遺產,則成為我們民族
用之不竭的財富。
今天,全國人民正在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
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奮發工作,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蒸蒸日上。老一輩革命家們
留下的珍貴精神遺產,無疑是我們強大的精神支柱。我們相信,廣大讀者特
別是青少年一定能夠從這套書中感受到革命先輩崇高的精神境界,領悟到革
命先輩創業的艱難,從而更加珍惜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也一定能夠把革命
先輩們為之奮鬥的事業繼續下去!
二00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