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新探

鄧小平理論新探

《鄧小平理論新探》是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榮開明。

基本介紹

  • 書名:鄧小平理論新探
  • 作者: 榮開明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6月1日)
  • 頁數:373 頁
  • 定價:43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048775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鄧小平理論新探》以改革開放30年來的實踐為基礎,以黨的重要文獻為依據,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視角,對鄧小平理論的科學含義、理論貢獻、理論功能、理論體系結構、歷史依據、實踐基礎、繼承基礎上的重大創新,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的新突破、中國現代化的新構思、民主法制思想的新建樹、精神文明的新視野、人才思想的新論述、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新貢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新的看法。進一步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和規律,啟迪人們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圖書目錄

前言
引論:鄧小平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提出及其重大意義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道路、旗幟的關係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層次結構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突出特徵
(六)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和奠基
(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鄧小平理論的發展和創新
一 理論的基本含義
(一)黨的十五大對鄧小平理論的論述
(二)理論的形成條件
(三)理論的基本原則
(四)理論的直接來源
(五)理論的歷史地位
(六)理論的特殊品質
(七)理論的基本內容
(八)理論的指導意義
二 理論的重大貢獻
(一)提出跨世紀的難題
(二)在破解難題中創立新理論
三 理論的巨大功能
(一)旗幟問題至關緊要
(二)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結論
(三)對待旗幟的態度和方法
四 理論的體系結構
(一)鄧小平有沒有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
(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和體系結構究竟是怎樣的
(三)鄧小平理論在當代中國是不是不可代替的
五 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
(一)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
(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
六 實踐經驗的理性升華
(一)放在世界歷史進程的總背景下去考察
(二)產生前的準備和孕育
(三)開始產生,形成概念
(四)全面展開,形成輪廓
(五)走向成熟,形成體系
(六)深化和拓展
七 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時代主題的新轉換
(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
(三)世界格局的多極化
(四)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八 理論創立者的獨特經歷和特有品格
(一)獨特的經歷
(二)獨具的特色
(三)特有的品格
九 傑出繼承基礎上的重大創新
(一)傑出繼承的主要表現
(二)重大創新的突出方面
十 經濟體制改革的新突破
(一)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不斷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十一 中國現代化的新構思
(一)反思歷史,明確中國現代化的發展規律
(二)面向現實,弄清中國現代化的基本國情和世情
(三)預計未來,規劃中國現代化的宏偉藍圖
十二 民主法制思想的新建樹
(一)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二)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三)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十三 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視野
(一)立足現實,為精神文明建設奠基
(二)面向世界,為精神文明建設定位
(三)面向未來,為精神文明建設定向
十四 人才思想的新論述
(一)形成的條件
(二)主要的內容
(三)突出的特徵
十五 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新貢獻
(一)思想路線的新闡述
(二)“三個標準”的新運用
(三)矛盾分析法的新發揮
(四)改革方法的新創造
附錄勤奮的探索豐碩的成果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榮開明,湖南省醴陵市人。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江漢論壇》主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院務委員會副主任、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生導師。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先後兼任中國唯物辯證法研究會、中國社會主義辯證法研究會理事,湖北省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特聘研究員、秘書長,湖北省政府法制研究會顧問,湖北省哲學學會、智慧財產權協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期刊協會、社會科學期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南財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湖北省委講師團、武漢市社會科學院兼職教授、研究員等。主持完成國家、省、市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2項,撰寫出版著作《人怎樣少犯錯誤》、《改革與哲學》、《論矛盾轉化》、《自由問題的反思》、《現代思維方式探略》、《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毛澤東治國方略》等20多部,在全國報刊發表文章570多篇。獲省、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5項,獲湖北省委宣傳部專題優秀文章獎27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