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在皖西

話劇《鄧小平在皖西》作者為鄧丹晴,截取1947年9月中旬鄧小平同志視察皖西大別山一個縣的新解放區短短三天的活動為斷面,成功地再現了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堅毅果敢而又平易近人的革命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小平在皖西
  • 題材:電視劇本
  • 作者:鄧丹晴
  • 創作年代:1999年
  • 拍攝公司:八一電影製片廠
  • 主要角色: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等
內容簡介,創作過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安徽新戲》雜誌1999年第5期,發表了鄧丹晴原創話劇劇本《鄧小平在皖西》 ,同時發表了黃駿騎評論該劇本的文章《小事、大義、人心——讀劇本》 。講述在解放戰爭期間,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和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在黨中央領導下,與劉伯承、陳毅等同志一起運籌帷幄,率部千里挺進大別山,揮師中原,鏖戰淮海,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創作過程

安徽《江淮晨報》2002年12月28日,為劇本《鄧小平在皖西》作者鄧丹晴的文藝創作活動而發表了新聞報導《期盼偉人再現螢屏,青年作者欲捐劇本》,其內容如下所述 :
頂著凜冽寒風,2002年12月27日,潛山縣青年文藝工作者鄧丹晴走進本報接待室。1999年,他廢寢忘食,撰寫了上下集的電視劇本《鄧小平在皖西》,八一電影製片廠也將之列入了拍攝劇目,但因經費等原因而擱淺。三年來,這個劇本成了他的心結。
1966年出生的鄧丹晴,是潛山縣王河鎮文化站工作人員,1997年,鄧小平逝世後,他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創作了無場次現代話劇劇本《鄧小平在皖西》。該劇本脫稿不久,就刊發在1999年第五期的《安徽新戲》雜誌上。話劇劇本的順利刊發,更“刺激”了鄧丹晴的創作積極性,很快,他又在該劇本的基礎上,創作了上下集的同名電視劇本,1999年10月,鄧丹晴帶著完稿的劇本來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求教於方家。
1999年11月3日,八一電影製片廠致函潛山縣委、縣政府,信中稱:“我廠作為全國拍攝革命歷史和人民領袖題材影視作品的主要創作製作單位,現已將《鄧小平在皖西》列入拍攝劇目,鑒於我廠……投拍電視劇均與出資方合作的方式,對該劇的拍攝,我廠希望在資金上得到貴縣的支持……”令鄧丹晴痛苦的是,製片廠的來信在肯定了其創作成果的同時,也讓《鄧》劇的拍攝工作陷入了僵局,潛山縣沒有出資,《鄧》劇便沒有拍攝。
“六年夢隨鄧政委,一波三折比燭灰。蠶沐春暉在陋室,語絲新成識有誰?”鄧丹晴說閒暇所作的這首詩是自己苦悶心態的真實寫照。他對本報記者說,2004年是鄧小平同志百年誕辰,如果有可能將《鄧》劇搬上螢屏,他願意無償將該劇本捐出,這樣做,只是為了表達一個青年作者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記者在2002年12月27日採訪了潛山縣委宣傳部黃駿騎部長,黃說,潛山縣委、縣政府對於鄧丹晴的劇本一直很關注,對於其本人也很關心,對於《鄧》劇因經費問題而擱淺一事,他們覺得很遺憾…… (本報記者許烽城)

作者簡介

劇本《鄧小平在皖西》作者鄧丹晴是重慶市作家協會第1414號會員,江西省農業廳《江西農業》雜誌2013年執行主編,迄今發表、出版並被中國知網和中國國家圖書館收錄的原創作品主要有:電影劇本《風雲一日天柱山》(發表於《安徽新戲》雜誌1994年第5期),話劇劇本《鄧小平在皖西》(發表於《安徽新戲》雜誌1999年第5期),新聞通訊《“江西機插第一縣”崇仁記事》(發表於《江西農業》雜誌2013年第3期),新聞特寫《水稻制種——“洋學員”紛紛學藝宜黃縣》(發表於《江西農業》雜誌2013年第4期),長篇國際移民小說《上海姑娘在巴黎》(2010年11月由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非自費”出版),教育學術專著《非常教育6+1》(2011年1月由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非自費”出版)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