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松

鄧健松,廣東省青年攝影家協會會員,男,1966年出生,現任正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健松
  • 性別:男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66年
  • 職業:公司經理
職務,所獲榮譽,人物感懷,

職務

廣東省攝影師家協會 會員
廣東省青年攝影家協會理事
中山市石岐區攝影學會副會長

所獲榮譽

2000年作品《漁港曲 》入選廣東省第十八屆攝影藝術展覽;
2000年作品《順流逆流》入選廣東省第十八屆攝影作品觀摩展覽;
2001年作品《永恆的追求》入選中國第九屆國際攝影藝術展;
2002年作品《哭泣的森林》、《大地脈動》、《雲南2001》入選第二十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2002年作品《麗江古城》、《人體》獲第二屆奧地利超級攝影巡迴賽“中國組”、“人體組”金牌;
2003年作品《廣東2002》、《雲南2001》獲第三屆奧地利超級巡迴賽 “人體組”、“中國組”金牌;
2003年獲廣東省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攝影家”稱號;
2004年《孤寂之美》、《黃山冬日》、《順流逆流》獲第二十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優秀獎;
2004年《孤寂之美》獲廣東省第二十屆攝影藝術展覽銀牌;
2005年作品《永恆的追求》“佳能杯”亞洲風采攝影展社會生活類一等獎;

人物感懷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直是我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理由。當肩膀上那伴隨著我浪跡天涯的行囊在不知不覺中轉換成沉重的攝影包時,我發現自己觀察的方式也因為有照相機這第三隻眼睛而悄悄的改變了。
每當翻看照片,旅途上曾經的艱辛和困苦早已雲散。春秋十載輪迴,手中的相機不但盡情地記錄著祖國大地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還記錄著我那刻的激動、喜悅還有困惑。難以忘記第一次在環山繞水的桂林陽朔的攝影創作,那展現眼前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山水畫軸以及灕江上多如繁星的漁火曾讓我醉而忘返;難以忘記在西部經受了風雪晴轉的變幻後大地上彩練當空時更讓我感嘆人生無常;難以忘記躺臥在香格里拉綠油油的草地上仰望藍天白雲,耳邊迴蕩著松贊林寺傳來的鐘聲時感受著天人合一的愜意;難以忘記在無邊無際的塔克拉瑪乾沙漠里倍感人的渺小;難以忘記當鏡頭對著聖潔莊嚴的梅里雪山時在心中向遠方的舊友新知默念的那句:扎西德勒。尤其難忘與王建軍老師、陳長芬老師一起創作的快樂時光――西藏神山下一邊感受著納木錯的震怒和羊雍錯的委婉一邊與王老師對酒當歌,直到空樽對月,樹掛繁星。領略著王老師對攝影的執著與專注,此時的我心中是何等痛快;在懷柔,如果沒有十多次起早摸黑地上鎮南樓拍攝的經歷,更難深深地體會到陳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地拍攝長城是何等艱巨!他們對攝影藝術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是我人生與攝影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動力。
在攝影人的天堂,我感動於藏族同胞對於宗教的虔誠以及人與自然相處和諧,美國攝影家菲爾·波吉斯那句:“沒有任何人有權力用‘落後’和‘愚昧’來形容其他的民族和種族”久久迴蕩在我的耳際,並成了我日後拍攝民風民俗時心態的指向表。原來前輩們的氣度與胸懷,平等對待自然萬物的態度以及在作品中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已對我影響至深。
前輩們的悉心教誨和同道的不斷的鼓勵,讓我在攝影的領域裡不斷進步,然而在參賽獲獎越來越多的喜悅背後也伴隨著莫名的憂思。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正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甚至是難以修復的破壞,這又該如何平衡?尤記當天,在尼雅坐看遠處的羅布泊和樓蘭古國,想著煙波浩瀚的大湖和那古絲綢之路中的璀璨明珠已成往事,不禁慨嘆人類在生態環境惡化的過程中竟是如此的蒼白無力……假如有一天,我們的後代只能通過照片所定格的畫面去尋找她曾經美麗的蛛絲馬跡,那將是何等的悲哀!
攝影是攝影人運用影像來抒發自己對生活對事物感受的一種手段。這些滿載拍攝者思想和情感的照片,往往能在社會中引發一股力量,這股力量有時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有時能改變社會的一種觀念,有時甚至能改變一個民族的前途……因此我想,作為一個攝影人,更應身體力行德藝雙修,善用和發揮攝影應有的作用。才能讓站在如詩如畫的攝影作品前的觀賞者通過我們的影像喚起他們共同保護環境珍愛自然的心。這也是我對攝影術創造者表達最高敬意的一種方式。
感謝攝影讓我走的更遠,也讓我的心更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