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軍傑出愛國將領,在黃海與日寇海戰中為國捐軀。民族英雄。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其後人多為仁人志士,漢族,廣東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祖籍廣東東莞懷德鄉人。生於富裕人家,其父鄧煥莊,專營茶葉生意,嘗於廣州及津、滬、漢、香港、秦皇島等地開設祥發源茶莊,並始建鄧氏家祠。少時隨父移居上海,從西方人學習算術、英語。
基本介紹
- 本名:鄧世昌
- 所處時代:清末
- 出生時間:1849年10月4日
- 去世時間:1894年9月17日
- 主要成就:甲午海戰
- 評價:海軍傑出愛國將領
簡介,連環畫冊,與甲午戰爭,氣壯山河,
簡介
- 民族英雄鄧世昌1867年6月,沈葆楨(林則徐女婿)到福州馬尾船政學堂任職。以製造輪船須培養造船人才,開辦製造學堂(前學堂);因法國長於製造,故套用法文教學。以駕駛輪船須培養駕駛人才,開辦駕駛管輪學堂(後學堂);因英國長於駕駛,故套用英文教學。這兩個學堂與船廠同時興辦,所招學生,都是福建省本地人羅豐祿、何心川、蔣超英、劉步蟾、葉伯鋆、方伯謙、林同書、鄭文成、林泰曾、李達璋、嚴復、沈有恆、邱寶仁、陳毓淞、林永升、葉祖珪、陳錦榮、黃煊、許壽山、林承謨、柴卓群、鄭溥泉、黃建勛。船政第一次招考學生後,又從廣東招來已學過英語,並且基礎較好的學生鄧世昌、葉富、呂瀚、李和、張成、李田、黎家本、林國祥、梁梓芳、卓關略等十餘人。他少年時就聰穎好學,“有幹略”。1868年,他懷著救國的志願,以各門課程考核皆優的成績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航海,成為該學堂駕駛班第一屆學生。他在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1871年被派到“建威”練習駕駛,隨船巡歷南洋各島。1874年被任命為“琛海”兵船大副,以後歷任“海東雲艦”、“振威艦”、“飛霆艦”等兵船管帶。1879年,李鴻章籌辦北洋海軍,他被調到北洋海軍,任“鎮南”炮船的管帶。1867年入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1年,被派至“建威”艦練習航海。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沈葆楨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管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軍侵台,鄧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補千總。又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升守備,加都司銜。1880年調入北洋水師,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和“揚威艦”、“致遠”艦管帶。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 1.《海疆英魂》
(一)基本信息
《海疆英魂——記甲午海戰中的鄧世昌和致遠艦》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2次印刷。《海疆英魂》是一部為民族英雄鄧世昌立傳的作品。該書資料豐富、內容詳實,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激情。作者陳明福是原海軍政治學院教授,此前,陳教授已經向讀者奉獻了《“重慶艦”舉義紀實》和《“中山艦”沉浮紀實》兩部有影響的書。
《英雄鄧世昌 》
(一)基本信息
《民族英雄鄧世昌》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出版發行;
《甲午名將鄧世昌》
《甲午名將鄧世昌》連環畫冊,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第一次印刷,12000冊,151頁。
內容介紹:連環畫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民族英雄鄧世昌在一個內憂外患、國將不國的年代裡出生、立志、求學、從軍禦敵到壯烈殉國的真實歷史。
連環畫冊
《鄧世昌血戰黃海》
《鄧世昌血戰黃海》連環畫冊,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發行,第一次印刷,印數6.25萬,64開,責任編輯顏熙之。
《愛國將領鄧世昌》(一)基本信息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語文(H);五年級第一學期,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10次印刷。
(二)第七課 愛國將領鄧世昌
鄧世昌是清末的一位愛國將領,他為保衛祖國的海防獻出了生命。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軍在牙山口外半島海面,向中國海軍發動突然襲擊。8月1日,中日雙方同時宣戰,甲午海戰爆發了。
1894年9月17日中午,我方艦隊在黃海海面與日本艦隊相遇,展開了一場激戰。戰鬥打響後,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冒著密集的炮火,縱橫海面,頻頻開炮,屢中敵艦。以先鋒艦“吉野”為首的四艘日本軍艦,進逼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號。為了保護旗艦,鄧世昌指揮“致遠”開足馬力,搶到“定遠”前面,迎戰來敵。
“致遠”在四艘敵艦的包圍之中,頑強作戰,不斷炮擊敵艦。不久,“致遠”艦上的炮彈打光了,鄧世昌命令用步槍射擊。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激戰,“致遠”艦彈孔累累,水線以下也多處受傷,船身傾斜,眼看就要沉沒。鄧世昌怒視著在海面橫衝直撞的“吉野”號,對大副說:“日本艦隊全仗‘吉野’橫行,如果撞沉它,我軍一定能取得勝利。”他登上艦橋,慷慨激昂地向全艦宣布:“我們為國作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現在我艦船傷彈盡,無力再戰,我決定撞沉‘吉野’,與它同歸於盡。”全艦官兵齊聲高呼,表示擁護。
鄧世昌登上駕駛台,兩手緊握舵輪,開足馬力,向“吉野”猛衝過去。敵人發現“致遠”向“吉野”衝來,立刻集中火力,轟擊“致遠”。“致遠”的甲板起火了,但是它在繼續前進,像一條火龍乘風破浪,沖向“吉野”。敵艦上的士兵見了,驚恐萬狀,紛紛跳水逃命,“吉野”的艦長也嚇得手足無措。可是,一顆日本魚雷擊中了“致遠”,頓時全艦爆炸起火,不久它就沉沒了。
落水以後的鄧世昌,仍然高呼殺敵不止。隨從把救生圈拋給他,他拒絕了。他飼養的“太陽犬”游到他身邊,銜住他的衣袖,想救起自己主人。鄧世昌親手淹死愛犬,自己也沉沒在洶湧的浪濤之中。全艦二百多名將士,除二十七人遇救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
鄧世昌的英雄行為大大激發了海軍將士的愛國熱情,他為國捐軀的英雄形象,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資料:
時代背景:甲午海戰是1894年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是年為農曆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日本為了吞併朝鮮,進而侵略中國,蓄謀挑起戰爭。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在牙山口外半島突然襲擊護送運兵赴朝的中國艦艇,日本陸軍從漢城出發,偷襲牙山清軍。清政府被迫於8月1日宣戰。此時,清朝統治集團分主和、主戰兩派。主戰派多為沒有實權的官僚,而實權則操縱在以李鴻章為頭子的主和派手中。主和派準備妥協、退讓。清軍受此影響,在戰爭中節節敗退。9月中旬,中日在黃海海戰(即課文中提到的那次戰爭)。10月下旬日軍侵入遼東半島,大連、旅順等地相繼失守。1895年2月,威海衛陷落,清政府向日本政府完全屈服。1895年4月,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馬關,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人物介紹:鄧世昌(1849一1894)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年選入福州船政學堂肄業。1871年派登建威練船練習航海,後曾歷任琛航大副,海東雲、振威、飛艇等艦管帶。1879年調赴北洋,管帶鎮南炮船。1880年,隨丁汝昌赴英邦接新艦。回國後任揚威管帶。1888年,任北洋海軍中軍副將,仍帶致遠如故。他“治事精勤”,具有愛國思想。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
與甲午戰爭
鄧世昌與甲午戰爭——紀念民族英雄鄧世昌殉國一百一十周年(精裝);作者:中共廣州市海珠區委宣傳部、鄧世昌紀念館等;2004年9月第1次印刷;頁數:445頁;32開。
一百一十年前,即1894年(農曆甲午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爆發了一場中日甲午戰爭。這場戰爭,正如孫克復先生所指出:它“一方面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空前的恥辱;另一方面也激發了蘊藏在中國人民心中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從而為日後成為燎原之勢的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留下了一把火種。
為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中共廣州市海珠區委宣傳部等六個單位在一班老同志的支持下,編印了這本《鄧世昌與甲午戰爭》,它的出版有利於海珠區的文化建設,具有緬懷、存史和教化的三重意義。
我們編印這本書的目的,是想通過宣揚英烈的事跡,弘揚民族的愛國精神,造就一代一代的“四有”新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雖然屢遭外敵入侵、權奸竊柄,歷盡萬千劫難,而至今依然維繫著國家的統一、主權的獨立,其重要原因在於我們這個民族具有強烈的民族氣節與優良的愛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