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異松

鄒異松(1933年2月-2020年4月6日),男,河北省吳橋縣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工業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光學儀器系研究生。

台北時間2020年4月6日20時45分,鄒異松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紐西蘭惠靈頓逝世,享年8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異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吳橋縣
  • 出生日期:1933年2月
  • 逝世日期:2020年4月6日
  • 職業:教育
  • 性別:男
人物介紹,人物生平,社會職務,學術研究,獲獎記錄,

人物介紹

鄒異松,男,1933年2月出生,河北省吳橋人,1948年3月在大連參加革命工作,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遼南軍政幹校學習,1948年6月進入大連關東電訊專科學校電訊系學習,1949年1月進入大連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預科及本科學習,1955年9月進入北京工業學院儀器系(現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攻讀研究生,1957年12月畢業留系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作為我校軍用光學(現光學工程)國家重點學科長期的科研教學核心成員、學科帶頭人之一,對教研室建設、專業建設、學科發展都做出了貢獻。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2月離休。

人物生平

鄒異松,中國軍用光電成像技術領域知名專家、北京理工大學微光與紅外夜視成像技術專業的初創者與學科帶頭人之一、光電學院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工程系教授,兼任中國電子學會光電子學與量子電子學分會專業委員。
1948年3月在大連參加革命工作,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遼南軍政幹校學習;
1948年6月進入大連關東電訊專科學校電訊系學習;
1949年1月進入大連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預科及本科學習;
1955年9月進入北京工業學院儀器系(現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攻讀研究生;
1957年12月畢業留系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作為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軍用光學(現光學工程)國家重點學科長期的科研教學核心成員、學科帶頭人之一,對教研室建設、專業建設、學科發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91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待遇;
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7年2月離休;
2020年4月6日,鄒異松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紐西蘭惠靈頓逝世,享年87歲。

社會職務

鄒異松曾任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光電技術”專業組副組長,在兵器與國防的微光紅外夜視行業擁有廣泛影響力,以他寬廣精湛的專業知識與敏銳的洞察力,在國防光電火控領域的發展規劃制定以及科研項目建設與整體水平提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曾兼任中國光學學會紅外光電器件專委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光電器件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兵工學會夜視技術專委會名譽委員等職。

學術研究

鄒異松從事光電成像學科的科研和教學工作40餘年,曾擔任北京理工大學光電成像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任教研室副主任。在光電成像理論與特性分析方面學術造詣尤為深厚,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為微光及極低照度下的圖像探測過程建立了系統的分析理論,具有指導性意義。
鄒異松主持多項國防領域重點科研任務,如“××夜視器件信噪比檢測系統”、“××夜視像增強器瞬時調製傳遞函式測試系統”、“光電成像器件檢測技術的智慧型控制系統”、“微光電視實時圖像處理技術”等,其研究成果被我國軍用夜視系統、×××發射地面監測系統等採用,多項達到國際同類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
鄒異松出版了學術專著三本,其中“電真空成像器件理論分析”的專著獲國家教委的優秀教材一等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要有刊在英國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文集的“光電成像圖像探測理論”和刊在光學學報的“光電成像延遲的理論分析”等論文。

獲獎記錄

鄒異松在光電成“像增強器瞬時調製傳遞函式的研究”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夜視器件信噪比的研究”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微光電視圖像處理技術研究”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
鄒異松先後獲兵器工業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兵器工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3項,國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獲國防類發明專利1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
鄒異松編著出版《光電成像原理》等3部教材、專著,具有行業影響力,其中《電真空成像器件及理論分析》獲國家教委全國高等院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