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樓海

他就是來自邊陲小鎮綏濱一中的數學教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樓海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員
  • 出生地:中國
簡介,生平,

簡介

1979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的信息,給出身非貧非雇的鄒樓海的前程投進了希望之光。
當時,被三中教師視為“數學靈童”的他,畢業後被破格留校任數學教師,但數學之海那浩蕩濤聲的誘惑,差使他背著學校考入了依蘭師範。

生平

入學後,小鄒猶如在燥熱的大漠中遇見了“東方齊洛瓦”,他拚命地攫取數學瀚海中每滴可被自身吸收的營養元素。酷愛數學的他,將圖書館裡唯一的一本《中學數學綜合題選》壟斷獨占了。圖書館有圖書館的規矩,借書不還是不行的。一張又一張的“催還單”,逼得他不得不抄寫後歸還。一寸多厚的數學著作,看懂讀完都令人生畏。要抄?談何容易!他邊抄邊做,整整一個學期,硬是把50多萬鉛字變成了墨跡。
名人的專著,令他迷信得五體投地。可一些解不開、結果不一的問題又使這位“自信執拗”的他很難苟同。怎么辦?求教、探討?數學的嚴謹科學性驅使他向“名人”發出了帶有一串“問號”的信函。
回信了。“《題選》中您指出問題都正確,這說明你學習很專,我很感激……”從此,他成了周玉政教授(大連工學院教授《數學幻方》發明者)手稿的校對者。
“合抱之樹生於毫米,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萬道數學習題的證明、解析夯實了他的基礎。實力、名氣使他從鄉下移位到縣城唯一的重點中學——一中。
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面對一雙雙懷疑、企盼、不屑多彩的目光,他沒多說什麼。
“別的科我管不了,數學我保證。”話,擲地有聲。一年,僅僅一年。高三、一班的數學成績跳躍式地上升。
高考揭榜了。他的學生鄧松平以數學100分的成績敲開了綏濱縣建縣以來誰也未敢問津的“清華”大門。弟子何寬赴省參賽掛銀而歸,實現了綏濱在數學賽事“零”的突破。
邊陲小鎮人們幻想的“闖進清華、賽場有名”的宿願在他的麾下實現了。
是偶然?是運氣?眾所紛紜。
87年9月新學期,上屆所有的高考“漏子”全都推給了年輕的他。年僅27歲的他面對數學平均分數均在“及格”以下的“複習班”心情沉了下來。拼!只有拼,別無選擇。每日十幾小時的教學、備課、輔導,他認了。加大作業量,學習也認了。可幾次“模擬”考試的成績仍不理想。他累了。他意識到了“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愛人、孩子,又被他拋在了腦外。每日晚,“子時”成了他的“黃金”時間。
一道簡單的代數題,他用不等式、三角函式、複數、幾何等不同層次的知識給學生列出了14種證明法;《曲線方程在物理解題中的套用》把學生的思維由平面伸向空間,由單嚮導入逆向……
學生們踏進了“快車道”。一分有耕耘,一分收穫。“複習班”高考爆出了“冷門”:全班參考37名學生,有27名考生以數學平均分數高於全省平均分數線7.1,全班平均94的高分考入各類院校。複習生王書平竟以數學110的高分居全區之首。
與此同時,他的處女作論文被“中學數學”雜誌採用發表。1990年是鄒樓海的豐收年。兩年來投出的幾百篇論文、書稿折回了“光譜”。在全國具有權威性《數學通訊》第四期刊載了他撰寫的《構造方程解題法》。第八期,姊妹篇《構造函式解題法》又被採用。年底第十二期《構造方程解題法》一文又署有鄒樓海名字與讀者見面。這三篇“數學構造”領域的系列論文在整個數學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反響。
數學權威承認了他。家鄉的父老折服了他。
“中國數學教育名人辭典編委會”來函:“鄒樓海先生:您的數學研究成果符合入典標準,大名和主要學術業績將收入《辭典》”。相繼,由康克清等名人任顧問的《中國當代教育名人辭典》也收錄了他的名惠和教研成果。剛過而立之年的他,對知識的占有欲達到了“膨漲”的程度。全國12個省的15家雜誌社先後發表了他的論文30多篇。他仍不滿足。
1992年10月,在這個收穫的季節里,他的教研之花——《直曲相交解題法》以粒滿籽飽的質量躋身國內數學“聖壇”——中國數學會的《數學通報》上。他的心血和汗水凝成了結晶。
“我取得成績仿佛象園那樣美好,但它只能標誌著過去。”——主人公語
桂冠、榮譽一起擁向了他:黑龍江省優秀教師;省、市級“教學能手”、優秀共產黨員……編撰的《初等數學解題指導》《中學數學精要》兩本著作先後出版;又一本10萬字的《探索學科間知識的奧秘》專著已來函待出……今年的“教師節”前,8月29日縣委又把“專業拔尖人才”的殊榮冠在了他的名下……
然而,他沒有激動,沒有陶醉。他的眸子越發顯得邃、莫測。
新學期開始了。他又向講台走去……
“今後的路,恰似曲線的漸近線,雖然欲達則不能,但卻激起了我不竭的追求……”
——主人公語
時間:1991年8月15日
地點:天津師大禮堂
全國首屆初等數學研究學術交流會的講壇上,在熱烈的掌聲中,他,結束了近十分鐘的《初等數學解題中的構造單位圓法》論文的宣讀。
閃光燈、攝像機旋即把角度調向了台上這位北大荒的青年。《數學參考》雜誌社副主編周桂馨率記者捷足先登圍住了剛要離去的他。“您是哪個省的?怎樣稱呼?這篇論文觀點很新,給我們談談好嗎?”
不知是緊張還是興奮,或是不適閃光燈的強光,他那白皙的臉頓時漲紅。汗,從面頰浸了出來……
“十七年走過的路,猶如螺旋線,蜿蜒伸拓,蘊含著奮鬥者那艱辛跋涉的足跡。”
——主人公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