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安

鄒志安

鄒志安,陝西禮泉人,中共黨員。1966年畢業於師範學校。歷任禮泉縣國小教師、縣文化館員,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專業創作員、理事、主席團委員。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愛情心理探索》,短篇小說集《鄉情》、《喔,小公馬》,中篇小說集《心旌,為什麼飄搖》等。憑藉《喔·小公馬》和《支書下台唱大戲》連獲第7、8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一舉躍上全國文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志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禮泉
  • 出生日期:1946年
  • 逝世日期:1993年1月16日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陝西乾縣師範學校
  • 代表作品:《喔,小公馬》、《支書下台唱大戲》等
簡介,人物去世,寫作特色,作品簡介,黃土,《喔,小公馬》,

簡介

陝西禮泉人。1946年農曆十二月六日出生於陝西禮泉縣阡東鎮。中共黨員。1968年畢業於陝西乾縣師範學校。歷任國小教師、縣文化館員,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專業創作員、理事、主席團委員。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處女作《劉東虎》發表於陝西日報。著有長篇小說《愛情心理探索》,短篇小說集《鄉情》、《喔,小公馬》,中篇小說集《心旌,為什麼飄搖》等。
鄒志安
鄒志安憑藉《喔·小公馬》和《支書下台唱大戲》連獲第7、8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一舉躍上全國文壇。
鄒志安,既是農民的兒子,他便把表現中國農民喜怒哀樂、理想追求和中國農村的變革生活作為自己的創作的主題。他便摒棄了我們這個年代的文學小圈裡的一些人,那種故作高雅、閒適及其浮艷媚俗的貴人氣,公開地宣告"為土命造影是我矢志不渝的創作目標",甘願為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億萬農民搖旗吶喊,助威鼓動。他以他的全部創作記錄下了在黨的領導下,二十多年來中國農民在社會主義的變革中的發展歷程和精神歷程。

人物去世

燃燒在文學的煉獄中——追憶鄒志安
可以說,1992年11月17日和1993年1月16日,是陝西文壇的災難之日,僅僅相隔一個月,路遙、鄒志安這兩位文學驕子相繼去世,讓文壇一時間被悲痛深深籠罩。 為了那份不能忘卻的懷念,鹹陽一個叫張憑的作家,用心寫下了一部長達18萬字的紀實小說《生命燃燒的歲月——著名作家鄒志安紀實》。通過對鄒志安生命歷程、心路歷程和創作歷程的追溯,以翔實的資料,樸實無華的文筆,為我們今天仍然執著地在文學的漫漫征途上跋涉的後來者,提供了一種關於文學與生命的參照,一種關於文學與生活關係的啟迪,一種關於文學與作家生存狀態的思考。書的前頁有作者這樣一段話:“沿著生活的河流,追溯著逝去的歲月,我們在尋覓著著名作家鄒志安所走過的足跡,也在尋覓過去的夢,儘管那是多么難以揭開的一頁,但畢竟是以滿腔熱血和一把辛酸,編製成的一個生動而令人咀嚼不盡的人生故事……”。
這本書再一次讓讀者潸然淚下,再一次讓文壇沉思。閻綱、周明、雷濤、陳忠實、曉雷、李星、京夫等文學界著名人士看過這本書後,認為鄒志安是黃土地的孝子,他一生歌頌黃土。他筆下的黃土取向於《父親》,《父親》取向於黃土,從親緣血脈的傳承上發現中國農民的傳統美德。笑聲中有哭聲,深情中見憂憤,而他的基調連同他的死,都帶有悲壯的氣質。他只活了46歲。《生命燃燒的歲月》,寫出了鄒志安整個創作和整個人生一起燃燒的過程,如怨如慕,令人感動。鄒志安的價值不僅在於他以數百萬字的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更在於他把文學化為人的一種生命狀態。他在文學的長河中創造了富有個性的閃爍著道德光彩的生命存在方式,而文學在他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成為了一種精神支撐,使他總是在人生的多個十字路口經歷著理智與情感的磨礪、選擇與被選擇的淬火,從而對文學與人生的關係作了哲學層面的詮釋。當我們讀到“對藝術來說,不能說有了生活就有了一切,但是,沒有生活,對藝術創作來說,卻什麼也不會有的”他的這些感悟時,我們不難看出,對於一個作家來說,他的苦惱是對生活認知程度的苦惱;他的困惑是對生活開掘深度的困惑;而他的輝煌則是對生活耕耘、提煉、提升的輝煌。這根本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沉痛,是一種煎熬和更生。從而,使得鄒志安以一篇《土地》躋身於當代中國文壇璀璨奪目的星空。這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應當引起我們處在網路閱讀時代,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處在文學日益繁華歲月,處在文學被各種此消彼長的思潮弄得眼花繚亂的環境下的作家們的深沉的思考。評論家楊煥亭認為,鄒志安的作品是以關中黃土地為背景的,潛藏並折射出重農、親農、哀農、憫農意識,這既是生命的本能,更是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現實主義精神的繼承。他在生命最後寫的那篇雖九死而不悔的《不悔》,既是生命的頑強立場,也是對文化人不幸的生存狀態的抗爭與呼號。所以,本質上講鄒志安是一個既繼承傳統的人文精神,又接受現實召喚、在現實主義道路上探索的作家。
從一定程度上講,鄒志安由農民到作家的人生軌跡,是陝西許多作家生命狀態的縮寫,他們在不懈中執著地堅守著對文學的追求。正如陳忠實先生說的:“我們悼念鄒志安,實質是在悼念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對黃土地,對土命人深深的愛戀;這種精神就是對文學事業執著追求並至死不悔;這種精神將和鄒志安的名字一起永垂不朽……”
(李向紅)

寫作特色

鮮明的時代特色,具有內在的生活激情,構成了鄒志安小說創作主要旋律。粉碎"四人幫"不久,他就寫出了《工作隊長張解放》、《土地》等優秀作品,謳歌了黨和人民的勝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更加振作精神。他密切地關注發生著歷史性變革的農村現實,一連寫出了《關中冷娃》、《糧食問題》、《鄉情》《賠情》、《竇莉莉》、《大鐵門》等中短篇,努力表現改革給我國農村帶來的勃勃生機和希望,熱情地謳歌和展示了農村改革家的嶄新精神風貌。近年,他的創作進入更深的心理層次,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地拓展在商品經濟大潮中社會文化心理的巨大變遷。他不斷探索,不斷求新,在藝術上不斷地從腳下那塊熟悉的土地吸取營養,又賦予新的表現,成為個性鮮明、有關中味的鄉土作家。關中原野的生活場影,鄉土風情,滄桑變故使他的作品有田園生活樸素清新的詩情畫意;而農村勞動者的艱苦創業和傳統意識以及同新的浪潮的巨大衝撞,則使他的作品又具有黃土般的沉重感。這一切構成了鄒志安小說獨特的認識價值和關中沃野清新、明麗、又厚實深沉的審美價值。他無愧是農民的兒子,人民的作家。

作品簡介

黃土

我的父親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民,勞動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黃土。黃土長了莊稼,卻並不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國老一輩的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
他死於肺心病。這是嚴重威脅勞動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國農民在平時,是不大主動去醫院檢查身體的,即有病躺倒,還要拖磨。我父親民國十八年遭年饉時去南山背糧,走冰溜子,回來時凍掉了十個腳指甲,並且紮下了病根。以後一直半聲咳嗽,而從不看病藥。直到死前幾個月,在我強迫下才去醫院作了第一次心電圖。醫生打比方說:“機器運轉一生,主機已經磨損,太缺少修復和保養了!”為了挽救,吃“心脈寧”一類比較貴的藥。他問:“一瓶多少錢?”聽說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語,後來就說:“不要買藥了,我不要緊。”當我不在時,就偷偷停止服藥。他一定計算過:一瓶藥的價值要買近二十斤鹽,要讓兒媳們勞動好幾天。
他平生也就知道勞動。繁重的勞動使他累彎了腰。不知創造了多少財富,自己卻捨不得亂花一分錢。有一次我給了他兩元零用錢讓他買點好吃的,半年後他還在身上裝著。在重病期間他出現了譫語,淨念叨“把豬餵了沒有”“把鋤頭安好”“麥黃了就快收”之類。臨死時他默默流淚,留戀這個世界——他為之灑盡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親從來無是無非,關心而弄不明白各種國家大事,可以說在精神上是貧困的。富有者被給與,貧困者被剝奪,那么他是被剝奪了:從前因為貧困而沒有機會接受文化教育,後來倒是不斷地接受各種政治教育,而終於都沒有弄明白。但他顯然沒有遺憾過,因為他有勞動,因此而填補了一切缺憾。巧者勞矣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但他還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亂,有安穩的日子。
他現在去了!黃土上勞動一生,最後回到黃土裡去。黃土是博大寬容的,無論善與惡,最終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時我跪在泥水裡為他送行。我曾經想到過:他活了七十七歲,已很不易;而我們周圍能活七八十歲的老人又實在太少。不是老人們不想活,也決非兒女們不孝順,實在是因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儘快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則是兒女們挽留老人多駐一時的最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無助。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勉力。
將軍和領導人死了,會有無數悼文,因為他們功勳昭著。一個普通勞動者死了,我們撒下這一把黃土,並期望世人能夠容納。

《喔,小公馬》

書名:喔, 小公馬
作者:鄒志安著
ISBN號:7-5354-0006-X
價格:RMB1.40
發行地:武漢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7.2
頁數:295頁
開本:19c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