迓鼓,始於宋,興盛於明清,是活躍在山西省的地方民間祭祀活動。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里迓鼓
- 拼音:xiānglǐyàgǔ
- 注音:ㄒㄧㄤㄌㄧˇㄧㄚˋㄍㄨˇ
- 釋義:鄉間俗曲。
引證解釋
亦自謙音樂的俚俗、不高明。《老殘遊記》第九回:“申公在省城裡,彈好琴的多著呢,何必聽我們這個鄉里迓鼓。”戴鴻森註:“鄉里迓鼓,即‘村里迓鼓’,元曲曲牌名。‘迓鼓’原義當是‘衙鼓’,意思是鄉里人仿效官衙排場,不倫不類,此處用來自謙音樂的俚俗,將為人見笑。”
迓鼓,始於宋,興盛於明清,是活躍在山西省的地方民間祭祀活動。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