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聚焦於中央蘇區的鄉村地區中國共產黨如何動員民眾參加革命這一問題,圍繞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動員活動及其與鄉村社會的關係展開分析,通過論述蘇區政權建設、土地鬥爭、軍事鬥爭、婦女解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的革命動員方法和措施,探討革命如何深入鄉村及其對鄉村社會產生的影響。
作品目錄
|
| | |
第一節 革命前的鄉村社會 一 傳統的鄉村權力結構 二 大革命時期的社會動員 第二節 早期暴動中的革命動員 一 革命動員的策略 二 革命動員的核心 三 革命動員的途徑 第三節 紅軍轉戰中的革命動員 一 重視宣傳 二 依託地方黨組織 三 改造地方武裝 | 第一節 建立和健全組織機構 一 組織機構的初步建立 二 組織機構的發展和完善 第二節 進行制度建設 一 代表會議制度 二 選舉制度 三 新的行政區劃制度 第三節 進行民眾團體建設 一 組織各種民眾團體 二 加強對民眾團體的領導 第四節 革命動員效果 一 提高民眾的政治參與 二 缺點和不足 | 第一節 分田運動中的動員 一 培養階級意識 二 照顧多數人的利益 三 保障分田利益 第二節 查田運動中的動員 一 組織構建 二 社會重構 三 製造鬥爭氣氛 第三節 革命動員效果 一 使土地革命深入鄉村 二 缺點和不足 |
| | |
第一節 擴大紅軍 一 進行輿論宣傳 三 開展歸隊運動 二 實行優待政策 第二節 組織地方武裝 一 編制地方武裝 三 指揮地方武裝 二 訓練地方武裝 第三節 保證戰時後勤中的動員 一 組織戰時服務隊 二 籌集軍費 三 滿足糧食供應 第四節 革命動員的效果 一 點燃民眾的參戰熱情 二 缺點和不足 | 第一節 革命動員與婦女解放 二 革命動員與婦女解放相互促進 一 革命前婦女的生活狀況 第二節 婦女解放運動中的革命動員措施 一 提倡男女平等,保障婦女權益 二 提倡婚姻自由,擺脫封建束縛 三 加強婦女組織,培養婦女幹部 四 發展文化教育,提高勞動技能 第三節 婦女解放運動中的革命動員效果 一 蘇區半邊天 二 缺點和不足 | 第一節 參與革命活動 一 從宗族走向政治 三 思想觀念的革新 二 參與蘇區經濟建設 第二節 民眾的抵制現象 一 對動員方式不當的抵制 二 對動員強度過大的抵制 |
|
作品思想
深入探討革命動員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
該書作者認為,革命在鄉村社會的深入需藉助一系列的動員活動才能得以實現,動員技巧的發揮及其實際效果直接關係到各項革命事業的順利開展。因此,考察中央蘇區的革命動員活動,對於深入了解中共革命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基於這一認識,該書詳細地論述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採取的各項革命動員措施,以此來反映中國共產黨如何實現對民眾的啟蒙,使之參與政治活動的過程。如在政權建設方面,蘇區政府在健全組織機構、進行制度建設,加強黨組織領導、重視民眾團體等各個方面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蘇區時期建立起一個從上而下一體化的動員機制,使得革命影響和革命觀念逐漸深入到了鄉村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從而實現整個社會運行機制與革命的統一,使農民真正進入了革命的行列。因此,中央蘇區革命政權的發展壯大與中共的社會動員是離不開的,有效的組織化是中國革命順利發展的一大法寶,廣泛的社會動員是鄉村革命的重要環節。
同時從該書可以看出,一方面,農村和農民問題為中國革命的發生奠定了社會基礎,預留了一定的發展空間;但在鄉村社會生態為中共革命提供了無窮的社會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制約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革命的進程和發展方向。而作為革命與鄉村的連線點的各種動員活動,能夠整合鄉村社會的各種有利因素,使其反過來促進革命的進一步發展。該書不少章節的敘述從社會變遷的角度反映了經過動員之後的鄉村社會對革命的反作用。如該書指出,能否有效地開展革命動員並汲取鄉村社會資源,對革命根據地的開闢而言仍是至關重要的。革命動員活動只有有效地打破原有的社會生態,革命政權才能真正在鄉村地區立足。如蘇區民眾的參政活動的變化與革命動員有著直接關係,蘇區創建初期民眾政治參與並不廣泛,隨著中共在蘇區革命動員的成功開展,蘇區民眾對政治有了一定的見解,蘇區民眾政治參與的主動性也不斷增強。就其效果而言,各種革命組織與動員活動有效地整合了鄉村社會的各種資源,使蘇區民眾的才智得到較大的發揮,有利於各項事業的推進。
展現中國革命的複雜圖景
該書通過早期暴動、政權建設、土地鬥爭、軍事鬥爭、婦女解放等事件中的革命動員技巧和具體措施的敘述,展現出蘇區各項政策的實際運行狀況,力求動態地反映出鄉村革命的過程。通過該書可以看到,首先,革命動員只有打破了舊的鄉村社會結構才能真正發揮出重要作用。在革命的初期,革命動員的主要目標是恢復和組建被打散鄉村中的中共黨組織和農民協會。為此,革命組織者們主要依靠當地各種鄉村關係形成農民的聚合進行了最初的革命動員,既有在鄉村既有秩序之下的日常交往圈和宗族關係,也包括處於鄉村社會邊緣的秘密會社等。許多革命者進行了大量艱苦的動員,使革命的影響在鄉村社會中逐漸地擴大。這些途徑有助於革命在鄉村社會中的快速傳播,並保證了革命者的安全。同時,也導致了鄉村社會舊結構被保留下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革命動員的範圍和效果。這一時期的革命動員仍未能進入鄉村社會的日常生活,鄉村社會中的小農經濟、近代城鄉二元結構、傳統權力結構等內源性因素仍制約著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這一時期的革命動員效果仍然是有限的,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改革和建立蘇維埃的主張尚未在鄉村地區得到廣泛的理解和回響,很多民眾帶著朦朧的認識而參與革命暴動。紅四軍轉戰贛西南和閩西以後,革命動員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紅軍在流動作戰中進行革命宣傳,與地方組織相互配合,並改造了地方武裝。經過了這些措施,中國共產黨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鄉村地區的革命動員道路,打破了舊的鄉村權力結構,從而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形勢。正是由於鄉村社會對革命動員的制約性,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必須通過反覆而深入的革命動員來持續地汲取鄉村社會資源,方能真正打破舊的鄉村社會結構。
作品評價
貴陽學院社會管理學院院長
周術槐:“該書從革命動員的視角,對當時中央蘇區革命動員的方式、動員的對象、動員的成效等方面作了深入細緻的研究與分析,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20世紀上半葉發生在中國境內的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從而激發更多的人熱愛黨史、學習黨史。”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鐘日興,1979年生,福建武平人。博士。贛南師範學院中央蘇區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央蘇區政治、社會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