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牧師日記

鄉村牧師日記

《鄉村牧師日記》是羅伯特·布列松執導的劇情片,由克羅德·萊杜主演,於1951年2月7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喬治·貝爾納諾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在鄉村傳教的青年牧師不為世俗所理解,忍受著病痛折磨,經歷內心激烈的自我鬥爭後,最終獲得自我救贖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羅伯特·布列松
  • 編劇:羅伯特·布列松
  • 主演:克羅德·萊杜
  • 製片人:Léon Carré、Robert Sussfeld
  • 出品公司:Union Générale Cinématographique(法國)
  • 中文名:鄉村牧師日記
  • 外文名:Journal d'un curé de campagne、Diary of a Country Priest
  • 其它譯名:一個鄉村牧師的日記
  • 發行公司:Kino Video(美國)、Brandon Films Inc.(美國)
  • 製片地區:法國
  • 拍攝日期:1950年3月到5月 
  • 類型:劇情
  • 片長:115分鐘
  • 上映時間:1951年2月7日(法國)
  • 分級:USA:Approved
  • 對白語言:法語
  • 色彩:黑白
  • imdb編碼:tt0042619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不久前來到昂布里古擔任神職的青年牧師正在念日記,他只願在日記中向教徒和上帝袒露心聲。初來乍到的牧師過著孤苦清貧的生活,卻並沒有得到教眾們的接受和理解。他深感村民們的淺薄、頑固、注重實利和對生活的厭倦是產生邪惡的溫床。但是,他的忠告和規戲收效甚微,人們反而勸告他不要過分執著於獻身精神。牧師拯救了伯爵夫人的尋魂卻招來了人們的譴責,說他破壞了一個家庭。最終,心力交瘁的牧師死於胃癌。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青年牧師克羅德·萊杜--------
伯爵讓·里維爾--------
伯爵夫人Rachel Bérendt--------
尚塔爾妮科爾·拉德米拉爾----伯爵的女兒
托西的牧師André Guibert--------
路易絲小姐妮可·茂瑞----尚塔爾的家庭教師
塞拉皮塔Martine Lemaire--------
德爾本德醫生Antoine Balpêtré--------
達弗里蒂Bernard Hubrenne--------
奧利維耶Jean Danet----伯爵的侄子
大教士Gaston Séverin----伯爵的叔叔
管家Jeanne Étiévant--------
法布賴加斯Léon Arvel--------
副市長Martial Morange--------
迪穆謝爾夫人Gilberte Terbois--------
咖啡館顧客Germaine Stainval--------
女傭Yvette Etiévant--------

職員表

製作人原著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藝術指導布景師
Léon Carré Robert Sussfeld喬治·貝爾納諾斯羅伯特·布列松Guy Lefranc羅伯特·布列松Léonce-Henri BurelJean-Jacques GrünenwaldPaulette RobertPierre CharbonnierRobert Turlure
音效
Jean Rieul、Roger Corbeau、Robert Juillard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鄉村牧師日記
    青年牧師
    演員:克羅德·萊杜
    初到鄉下教區工作,患有嚴重的胃病。性格敏感、憂鬱、堅忍,也有些固執。他以拯救人的靈魂為己任,在日記中寫下自己與上帝的交流的心得。面對人們不再看重信仰的現狀,他努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來改變這一切。但得到的卻是周圍人的冷淡和誤解。他痛苦萬分,也一度動搖過,但到最後仍堅持住了自己的信仰。
  • 鄉村牧師日記
    伯爵夫人
    演員:Rachel Bérendt
    尚塔爾的母親。她因兒子夭折而精神抑鬱,因丈夫的婚外情和女兒的蔑視而心灰意懶。命運的乖戾使她遷怒於上帝。在牧師勸導下,她決心重拾信仰。她寫信給牧師述說精神解脫的快樂,卻在當晚因心臟病發作而突然死亡。
  • 鄉村牧師日記
    尚塔爾
    演員:妮科爾·拉德米拉爾
    伯爵夫婦的女兒。她把內心中的痛苦和憤怒全告訴了牧師:父親與女教師私通,而母親沉浸在喪子的傷痛中,對她沒有一絲愛意。她決定要離家出走,用墮落來報復家人。
  • 鄉村牧師日記
    伯爵
    演員:讓·里維爾
    村子裡的地主。專橫,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沒有同情心,更不把乳臭未乾的青年牧師放在眼裡。當妻子猝死後,他認為是青年牧師是“兇手”。
  • 鄉村牧師日記
    塞拉皮塔
    演員:Martine Lemaire
    村子裡的小女孩。是主日學校里唯一能回答青年牧師提出的問題的學生。青年牧師曾誤會她與朋友合夥嘲笑他。而實際上,她對青年牧師懷有深深的敬意,試圖保護他。
  • 鄉村牧師日記
    德爾本德醫生
    演員:Antoine Balpêtré
    退休醫生,喜歡打獵,有傳言說他性情凶暴。在為青年牧師診察時,他稱自己不信仰上帝,但又說從青年牧師的眼睛看出牧師是個虔誠忠實的人,是和他一樣的與眾不同的人。不久後,他死於槍枝走火,人們又謠傳說他是自殺。
  • 鄉村牧師日記
    達弗里蒂
    演員:Bernard Hubrenne
    青年牧師以前在教會的同學,現在被逐出教門,成了一個生意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但還是只能過著貧苦的生活,精神上也很茫然。
  • 鄉村牧師日記
    托西的牧師
    演員:André Guibert
    另一個教區的老年牧師,老於世故,經常就教務與精神、生活問題與青年牧師進行探討。雖然他對青年牧師態度友善,卻像其他人一樣誤會青年牧師酗酒,譴責青年牧師貿然勸伯爵夫人重新皈依導致夫人猝死。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布列松從眾多信奉天主教的候選人中選中了瑞士演員克羅德·萊杜。他們每周日都在一起討論角色,持續了一年多。萊杜還在修道院住了一段時間,熟悉牧師的舉止,以便能夠按布列松的構想,成為一個人物模型,而不是演員,呈現一種無意識的、本能的狀態。
  • 該片中其他角色的扮演者很多不是職業演員,常常是布列松覺得面熟的人。
  • 該片的拍攝地點加來北岸正是小說作者貝爾納諾斯的老家。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結果
1951年
第16屆威尼斯電影節
金獅獎
羅伯特·布列松
提名
國際獎
羅伯特·布列松
獲獎
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
羅伯特·布列松
獲獎
義大利影評人獎
羅伯特·布列松
獲獎
1954年
第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電影獎-最佳外國男演員
克羅德·萊杜
提名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改編之爭
圍繞喬治·貝爾納諾斯的小說《鄉村牧師日記》的改編,法國電影界發生過一場爭奪。在貝爾納諾斯去世前,編劇讓·奧朗什和皮埃爾·博斯特曾完成過一個改編劇本。奧朗什和博斯特的劇本試圖通過誇張的動作和緊湊的語言賦予作品一種小場景戲劇性色彩。他們刪除了德爾本德醫生一角,重新編排了重要對白,用一個小人物絕望的哭喊結束電影,還把尚達爾與牧師的對白變為女孩朝神聖的主人吐了一口唾沫。因此,貝爾納諾斯並不滿意他們的劇本。
貝爾納諾斯的朋友雷德蒙·布魯克貝格爾也嘗試過把《鄉村牧師日記》電影化。他以自己的職業風格重寫了作品,強調教區中的同流合污,以凸顯和加劇牧師的焦慮。這種改編同樣不能令貝爾納諾斯接受。
1948年,布列松應製片人皮埃爾·格爾恩之約,開始創作《鄉村牧師日記》的劇本。同年7月,貝爾納諾斯去世。格爾恩研讀了布列松的劇體後,決定離開這個項目,但他把著作權賣給了布列松。後來,貝爾納諾斯文學作品的負責人阿爾貝·貝甘接受了布列松的提議,法國國家製片局同意為該片注資,至此,布列松在這場改編之爭中勝出。
改編策略
布列松認為一部卓越的文學作品的現實就是這部作品本身,文學作品的描述無法離開文學,為了忠實於原作,必須把握語言的主幹,因此他把“忠實於小說文字”作為影片的創作原則,為影片定下了策略:僅做刪減,絕無增添,尊重原著文字,突出文學性。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上映國家/地區上映時間
法國
1951年2月7日
西德
1952年4月8日
美國
1954年4月5日
瑞典
1955年10月17日
芬蘭
1961年12月15日
澳大利亞
1970年6月7日
捷克
1999年7月5日
中國香港
2002年11月16日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布列松在改編伊始聲稱要採取忠實原著的作法,影片確實證實了這一點。他緊緊把握住原作主幹,因此給人以忠實原作的印象。然而,他的“忠實”是創造性的打破原格局的最隱蔽、最內在的形式。影片始終用貧乏的畫面的取代小說中富有感染力的具體描述。如果布列松“忠實”原著,影片就不應該拍成這樣。他是有意採取了完全相反的做法。與小說相比,影片更具“文學味”。他對原文的尊重歸根結底不僅是一個愜意的約束,而且是創樹一種風格的辯證因素。該片的問世,使電影改編步入了一個新階段。它的忠實性與獨創生的辯證關係可以歸結為電影與文學的辯證關係。這裡已經不是移植,儘管非常忠實,非常巧妙;更不是帶著深深的敬意自由地汲取素材,以便便拍一部與原著並峙的影片;而是依據原小說,通過電影形式,構造一部次生的作品。這不是一部與小說“媲美”的影片,而是一個獨立的美學實體,它仿佛是由電影擴充的小說。該片給人們的啟發是,利用小說與電影的差異,通過影片強詞小說的存大,比利用兩者的共同點把小說“化”為影片更見成效。(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評)
儘管影片的形式顯然與外界隔絕,但是該片將自己放置於廣闊的天地中。它是一部書寫在筆記本紙頁之間的電影,而背景是充滿光與聲的田野。日記賦予牧師的專注力與自律力讓他在最後的時刻獲得靈魂的升華。他實現自我認識的嚴格工具——他的書寫——讓他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形象,並因此讓他與耶穌合一。通過一種相似的文本戒律,布萊松能夠和“他的”主題——一本小說合一。經由電影的形式超越電影,他成功地進行了一場關於改編的倫理和潛能的革命,他以視覺和聲音“演繹”了一部小說。與其說他成功駕馭了自己的主題,不如說他真正與主題融為了一體。(美國電影理論家達德利·安德魯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