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婚禮知客司禮儀

禮儀詞以民謠體為主,散文體穿插其間。句式結構無嚴格規定,以道來朗朗上口、聞之悅耳動聽為原則。其詞格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為主,也有九字句,散文句式作開場白或詞間轉換加雜其中。禮儀詞多無定格,長短交織,有節有韻,可一韻到底,也可多韻轉換,也有無韻表誦的,不同的知客司在不同場合,多有臨場發揮。禮儀詞根據場合、對象的不同,內容有別,長短不一,短者四句、八句,長者可達數十上百句。禮儀詞語言樸實懇切,情意濃厚深長,常常使參加活動者,特別使酒酣耳熱者心情激盪,神彩飛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村婚禮知客司禮儀
  • 所屬地區:陝西·漢中
  • 申報單位:漢中市民眾藝術館
  • 遺產編號:I-18
信息,簡介,歷史淵源,基本特徵,基本如下:,相關器具與製品,保護計畫,

信息

所屬地區:陝西·漢中
文化遺產名稱:漢中鄉村婚禮知客司禮儀
遺產編號:I-18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申報日期:申報人/
申報單位:漢中市民眾藝術館
遺產級別:省聯繫方式:

簡介

禮儀詞以民謠體為主,散文體穿插其間。句式結構無嚴格規定,以道來朗朗上口、聞之悅耳動聽為原則。其詞格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為主,也有九字句,散文句式作開場白或詞間轉換加雜其中。禮儀詞多無定格,長短交織,有節有韻,可一韻到底,也可多韻轉換,也有無韻表誦的,不同的知客司在不同場合,多有臨場發揮。禮儀詞根據場合、對象的不同,內容有別,長短不一,短者四句、八句,長者可達數十上百句。禮儀詞語言樸實懇切,情意濃厚深長,常常使參加活動者,特別使酒酣耳熱者心情激盪,神彩飛揚。禮儀詞以當地土腔土調(漢中巴山一帶近臨四川,屬川西方言語系)表誦。主要由知客司在酒宴場合“唱”“獨角戲”。在一些特定場合,還有對誦對表,互誦互表的形式,如婚禮,知客司與坐席的客人對答互表,押禮先生、媒人與女方知客司、女家主人禮儀交接、迎送禮儀的相互表誦。婚禮過程中的“巴鋪”(即鋪床)、撒帳之人也有禮儀詞表誦。造屋上樑中知客司、土木匠人與主人的互表互誦禮儀詞等。
禮儀詞依據不同民俗儀式分為婚嫁禮儀詞、喪葬禮儀詞、祝壽禮儀詞、滿月禮儀詞、建造禮儀詞等。過去,凡是民間的紅白喜事聚會,都有知客司和禮儀詞出現。
此僅以婚嫁禮儀詞所涉內容為例。婚嫁活動禮儀詞分插香禮儀詞和婚禮禮儀詞兩個大類,以後者為主。
1、插香禮儀詞:男方及父母、押禮先生、媒人到女方行定婚之禮,男方到女方家門口,女方知客司有《迎客詞》,走時有《送客詞》,在男方擺禮之後,有《表禮詞》,男方押禮先生或媒人有《對答詞》,在席間,知客司有《祝酒、勸酒詞》,插香禮儀詞比較簡單,現在一些地方也有簡化這一程式的。
2、婚禮禮儀詞:由於山區特殊的地理條件,一般婚禮活動需進行三至四天,第一天為親朋好友、周邊鄰里上門,籌備酒席、安排迎親、嫁女相關事宜;第二天,男到女方迎親,男方須在女方住一宿,此日為女方“正酒”:第三天為男方“正酒”:迎親、招待賓客。現在有一些地方第二、第三天合併,因此女方的“正酒”在男方迎親的前一天舉行,女方籌辦酒席應比男方早一天開始。第四天(或第三天,只在男方家中)舉行拜客(即新媳婦拜認男方家門戶族中人和重要親戚)、泡茶(由女方送親主賓向男方家長交待女方情況,共商女子回門等事項)。婚禮禮儀詞依時間順序。

歷史淵源

禮儀詞緣起於知客司,為知客司在各種禮儀場合表誦的詞句。知客司緣於歷史上發展演變成禮儀化、規範化、風俗化的巴山農村古老的傳統婚嫁、喪葬、滿月、壽誕、建造等民俗禮儀活動。
《辭海》謂“知客”:“舊時專管招待賓客的人。”而漢中巴山一帶的知客司之“職權”要大於此義。在民間眾多禮儀活動中,知客司承擔整個禮儀活動的組織、實施,代主家發號施令,主持全盤事務,並形成當地從古及今的鄉村禮儀活動組織方式。這是人們在長期的民俗活動實踐中,總結了方方面面正反經驗,巧妙地將禮儀活動中主賓之間、婚事雙方所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各種自然糾葛,扭結在一位德高望重,且又能說會道,善解人意懂禮明理的第三者身上,這個人就是世代相襲、老幼皆知的“知客司”。而知客司對整個禮儀活動的組織實施是主要以表誦禮儀詞的形式來實現的。知客司禮儀詞在民間也稱“酒禮詞”、“吉利歌”、“禮言”等。
禮儀詞隨古代民間禮儀活動中的知客司的出現而誕生,並日趟成熟,世代傳衍。其源起於何時,無史書資料可考。在鎮巴縣的田野調查中,發現清末鄉村婚禮知客司的禮儀詞手抄本。知客司的禮儀詞多為地緣傳承,世代兼收並蓄,並不斷按合。從當代不少知客司沿用的禮儀詞中,有不少古漢語用詞,仍活在當地人們的民俗儀式上,可以窺視出知客司禮儀詞所承載的民俗禮儀活動的歷史淵源之悠久。
在鎮巴民俗專家、著名民歌手劉光朗先生收集出版的《巴山民俗歌謠·酒禮詞吉利歌》中,有許多至今仍用的古代漢語用詞,諸如婚事,男婚稱完男、完娶;女嫁稱于歸、出閣,通稱成緣結配。“于歸”舊時稱女子出嫁為歸。於:往,語出《詩·周南,桃夭》:“子之于歸,宜其家室。”後因以出嫁為“于歸”(見《辭海》)。稱媒人特講究,正二三月稱“紅爺”,四五六月稱“媒妁”,七八九月稱“月老”,十冬臘月稱“冰泮”,若四季通稱“紅爺”(或紅葉),亦稱“柯人”、“紅娘”。“紅葉”(紅爺)當源於唐代盛傳的“紅葉題詩”。“媒妁”:介紹婚姻的人。語出《淮南子·繆稱訓》:“媒妁譽人,而莫之德也。”“月老”:“月下老人”之簡稱,民間傳說專司人間婚姻之神。始見唐·李復言《續幽怪傳錄·定婚店》。“冰泮”:《詩·邶風·匏有苦葉》:“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後稱媒人為“冰人”、“冰泮”。“柯人”語出《詩,豳風·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禮記·中庸》:“執柯以伐柯”。後因稱為人作媒為“伐柯”或“伐柯人”,在巴山一帶簡稱為“柯人”。“紅娘”緣起於元雜劇《西廂記》中崔鶯鶯的婢女之名,因其促成崔與張生的結合,後民間稱熱心促成別人的姻緣者為“紅娘”。
古禮儀詞中稱主人家,視其身份,稱大榮封、大儲封、大翰撰、大世官(古代官職,由一族一姓世世執掌。始於先秦左右)、大台柱、大元戎等;現通稱東家、主家。稱賓客中的讀書人:奉迓(敬詞)文從、敢拔(敬詞)文旌、敬迓文旆、敢屈文駕等,現通稱先生;稱平交之人:翼迓(敬詞)垂軒、敬拔車駕、敢屈玉趾、奉拔華牽,分別指坐轎、乘車、步行、騎馬等參加禮儀活動之人,現通稱親朋好友;稱官宦之人:祗拔台駕、奉撥台旌等,現直稱其職;稱普通賓客:奉迓行旋、祗迎行驄、春迎行旌等;稱佛家人:奉迓法駕;道家人:奉板鶴駕。稱歲時:春夏稱伏臘,秋冬稱歲暮。
在古今的禮儀詞中,“成秦晉”、“結朱陳”之詞,隨處可見。“秦晉”指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後因稱兩性婚姻為“秦晉之好”。“朱陳”古村名。自居易《朱陳村》詩曰:“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蘇軾《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婚娶圖》詩:“何年顧陸丹青手,畫作朱陳嫁娶圖。”後遞用為聯姻代詞。
在喪葬禮儀詞中,詩經《蓼莪》中的三章,分別被用於“初獻”、“亞獻”、“終獻”祭禮詞中,且禮儀詞中典故不少,比如“二十四孝”中的王祥臥冰、孟宗哭竹、董永賣身、郭巨埋兒、朱氏割肝等,從禮儀詞稱謂、用語中的古代漢語之蹤跡,可見知客司禮儀詞流傳淵遠之悠久。據此推測知客司及禮儀詞的緣起,起碼有上千年之久。民俗活動中的禮儀詞,起碼的要求,要使用當時流行的通俗易懂的大眾語言,今天的古代漢語在昨天的歷史時空,當為大眾皆懂的“白話文”。而這些不斷整合積澱下來的“白話文”在歷代知客司不斷使用、傳承、普及的作用下,對於經常參加民俗禮儀並代代相襲的人群來說,就形成一種耳熟能詳的特定“語境”,在這種特定“語境”下生活的人們,即使經過了漫長的時間隧道,仍在這一空間中成為人人明白的“白話文”。這就是至今知客司仍沿用詩經中的“于歸”、“伐柯”等古代用語和歷史典故,人們仍明白其義的原因。2005年出版的《漢中地區志·風俗、方言卷》將禮儀詞作為“禮言”,“農村中山區婚宴時,主家請能說會道之人當總管稱‘支(知)客司’,料理一切。總管說禮言以助興,使幫忙者、客人們及廚師們心中高興。‘禮言’風趣幽默……今農村尤其山區此風尤存。”
知客司起源於古代,禮儀詞隨知客司的誕塵而緣起,在延綿不斷的民間慶典活動中不斷地兼收並蓄,並日臻完善,形成體系,最遲當在清代已十分完善。在上世紀50年代前,當處於高潮階段,之後日漸式微,現已處於瀕危階段。

基本特徵

漢中巴山鄉村知客司禮儀詞起碼具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1、口頭性。知客司禮儀詞均為口頭創作口頭流傳,並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加工,日臻完美。
2、大眾性。知客司等以喜聞樂見的大眾形式、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傳統與時尚結合的健康內容,在民間禮儀場合的大眾傳播,使禮儀詞博得廣大參與人群的認同和喜愛,具有深厚的民眾性。
3、傳統性。承載傳統禮儀習俗的知客司禮儀詞歷史悠久,隨世代民間禮儀活動兼收並蓄而“活態”傳承至今。並形成以禮儀詞為載體的巴山鄉村民俗禮儀慣制。
4、變異性。知客司在不同禮儀現場的即興創作,使不同的知客司的各類禮儀詞呈現出變化翻新、千姿百態的格局;隨著社會歷史文化的變遷,禮儀詞也隨之發生或大或小的變異,使之成為民間文學中一條流動的河流,反映著社會變遷、民俗流變。
5、載體性。這是與其它民間文學形式的不同之處。巴山民間禮儀習俗,是人們在特定時空中的習俗表現,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以禮儀詞為媒介,創造出許多民間禮俗經驗並在地域群體中傳習,形成了一套民間禮俗行為與禮儀觀念的排列組合,並經常地反覆出現,成為共同恪守的禮儀習俗慣制和人們認同的習俗規範,進而約束著人們的禮俗秩序。這當是知客司禮儀詞的載體作用所致。

基本如下:

(1)第一天,所有幫忙人到主家,知客司根據商定的分工,書寫分好工的“執事單”張貼後,招攏所有人員,以禮儀詞形式明確各項任務、職責(男女雙方均如此),《開場禮儀詞》開宗明義,示謝、宣布執事崗位及所需人數;要求大家盡職盡貴,齊心協力。然後逐項點崗位,明職責:《知客詞》(專司招呼客人之人)、《總管詞》、《管帳·管庫詞》、《廚倌師詞》、《奉煙敬茶詞》、《傳盤安席詞》、《斟酒奉酒詞》、《挑水抱柴詞》、《管燈管亮詞》、《撮火上炭詞》、《內外走雜詞》、《接客陪客詞》,然後各就各位,備辦酒席,至晚上開酒宴招待所有幫忙人,知客司致《安席禮儀詞》:明示廚倌準備上菜,招呼所有幫忙人入席,敬酒,並代主家致謝。
(2)第二天(此按第二、第三天合併式),“正酒”迎親。清晨,面對入席(早餐)的幫忙、迎親人,男方知客司發號施令辦交待事宜:《對迎親隊伍辦交接詞》、致《雲台鼓樂班詞》(雲台樂班為鎮巴縣有名的嗩吶樂班)、致《交接紅爺詞》、致《押禮先生詞》,主要內容夯實各自職責,確保一路平安,和諧文明,完成迎娶任務。舊時,在迎親隊伍出發前和歸來後,知客司應致請、送《車馬神祈禮儀詞》,請、謝車馬神保佑迎親事宜一路平安(現已基本消失)。當男方迎親隊伍至女方大門外時,女方知客司持請柬,與男方押禮先生互致《迎賓、進門禮儀詞》在鼓樂齊鳴交替中,女方知客司與男方押禮先生互致《一請,一迎詞》、《二請,二迎詞》、《三請,三迎詞》,女方知客司宅外門口行“三迎三請禮”,致《迎客進門詞》、押禮先生致《答謝詞》,迎親隊伍入座後,雙方還互相致禮詞。
迎親隊伍坐定,押禮先生在女方知客司引領下到女方堂屋神龕前行參神投柬禮,在叩拜後致《參神詞》,然後向女方主人投報柬並致詞,女方主人對答禮儀詞,押禮先生再向知客司致《報柬詞》、知客司答詞回應後,引押禮先生執放“紅包”的托盤,帶上鼓樂吹奏隊伍進大門、入廚房,行討杯盤禮,向廚師致《討杯盤詞》,廚師出兩份菜置盤內回致禮儀詞,押禮先生致謝後,將盤內菜置於主家堂屋神龕之上。
參神事畢,男方在女方堂屋擺彩禮,一一展示,押禮先生致《擺禮詞》,並向女方知客司交點禮物,送上禮物清單,知客司致《贊禮詞》,讚揚禮物齊備,質量好,女方主人答《謝禮詞》多言兩家結親,何必隆禮,卻之不恭,有違禮義之類。
擺禮結束,知客司招呼迎親隊伍入席,致《接風致酒詞》,致酒過程中,每巡酒知客司、押禮先生、女方主人,禮詞互致互答,酒過六巡,才能作罷。
迎親、送親隊伍席畢,女方在堂屋舉行稟親交禮(陪嫁物品)儀式,知客司與押禮先生互相致詞、交接。新娘上轎,迎親隊伍出發。
啟程後,押禮先生與媒人或接親娘子返回,取女方父母為女兒賞賜的“衣飯碗”,押禮先生向女家神龕揖禮進退三次,致《祝神詞》、《取衣飯碗詞》,向知客司及主人致《辭行詞》等,事畢,攜衣飯碗追趕迎親隊伍。
花轎至男方,鞭炮鼓樂齊鳴,男方知客司致《迎親下轎(車)詞》。片刻,拜堂儀式開始,由禮儀先生(若無,由知客司代行)主持,表誦《夫妻交拜典禮詞》或《拜堂周禮詞》。巴山婚禮均為四拜,謂好事成雙。新人入洞房,嫁妝進屋,“巴鋪”娘子鋪床,表誦《巴鋪謠》,男女孩童滾銷,巴鋪娘子撒花生,表誦《滾鋪詞》和《撒帳歌》。
與此同時,男方“正酒”宴席開始,知客司席前致《祝酒詞》,向女方送親人致《接風敬酒詞》,一對新人席間敬酒,知客司隨之致詞,席間女方有人致《表酒禮詞》,常雙方互表互對,煞為熱鬧。山區場院小,客人多,酒席常開數輪,每輪酒席開始,知客司都要席前致禮儀詞。
(3)第三天,拜客、泡茶儀式結束後,所有人等入席,為送親人餞行,為幫忙者致謝,知客司致《拜客酒禮詞》,答謝媒人致《謝媒詞》。
至此,知客司婚禮禮儀詞隨婚禮的完滿結束而劃上句號。
知客司禮儀詞品類繁多,僅婚禮而言一般有40餘種。且每種禮儀詞,無有定格,不同的知客司有不同的詞,同一個知客司對同一品類,常有十幾種不同的詞,因場制宜,且常現編現表。另外,在巴山帶上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生活方式、人文環境的差異,使知客司的禮儀詞,形成了不同風格和流派,如鎮巴、南鄭碑壩一帶追求儀整禮莊、承古用典;城固二里一帶的睿智奇巧、鬥智斗謀;寧強巴山一帶的幽默風趣、亦莊亦詼等,僅劉光朗先生收集的鎮巴縣《巴山民俗謠·灑禮詞·吉利歌》一書中的婚禮禮儀詞就有120多首;喪葬禮儀詞57首;祝壽禮儀詞5首;抱兒禮儀詞2首:滿月酒禮詞2首;建造禮儀詞18首。目前我們收集到的禮儀詞有近千首之多,但這僅只是民間禮儀詞的很小一部分。

相關器具與製品

知客司服飾:過去為“老夫子”形象,身著長馬褂,外套短馬夾,頭戴瓜皮帽,耳戴眼鏡子,手持長菸袋;現一般都是西裝革履,有的還備有擴音設備,手持話筒。
相關書柬:(1)插香(訂婚)時男方需帶所開具的庚書(指男方的,另一半交山女方填寫);(2)親迎時由押禮先生或下書人、或媒人(因地域不同,持書人有別),所持相關書柬,如團書、迎親書、報柬(舊時全套報柬類文書24種,半套12種,現簡化,但有些地方至今也有6種左右)、禮單書等作為去女方的“通關”文碟。
吹打樂器(用於迎親及婚禮場面):嗩吶2支、小鼓1個、馬鑼1今、大鑼1個(兩尺左右,雙人抬,迎親時鳴鑼開道之用)、彩旗6-8桿不等。知客司禮儀詞書籍:民間流散有古代(清以前)手抄本;1990年漢中地區文化文物局、漢中地區藝術學科規劃領導小組編印的《漢中民間歌謠集成》收錄有部分知客司禮儀詞;鎮巴縣劉光朗2002年12月編印的《巴山民俗歌謠·酒禮詞吉利歌》一書,收錄流傳於鎮巴鄉村的知客司禮儀詞數百首。
漢中巴山鄉村知客司禮儀詞,基本上屬地緣傳承。一般知客司都識文斷字,大多數知客司不以此為業。其傳承方式一是家庭式傳承,子承父藝,世代相襲;二是拜師學藝,師徒傳承:三是自學,或曰“偷師學藝”,一些人在多次參加域內的民俗禮儀活動中,聽知客司禮儀詞,默記於心,再加之有一定的編創能力,自學成才,由於缺乏史料記載,更久遠的傳承譜系,已無從考證,僅錄取調查過程中,我們所掌握的近代傳承情況及當代的知客司(均為男性),並分縣城、按師承體系列表於下。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上世紀80年代,漢中地區在進行十大文藝集成工作中,收集、整理部分知客司禮儀詞,並結集於《漢中民間歌謠》內部出版。
2、上世紀80年代中葉,鎮巴縣號召城鄉成立紅白理事會(以喪事為主),縣民政局草擬下發了《鎮巴縣紅白理事會章程》,對民間知客司進行了肯定,對一些年輕的知客司給予了鼓勵。
3、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鎮巴縣劉光朗深入民間,走訪調查縣內老知客司,收集、整理知客司禮儀詞,出版了《巴山民俗歌謠·酒禮詞吉利歌》一書。
保護內容
系統、準確地對巴山知客司禮儀詞,給予有效保護與傳承、研究。
一、靜態保護
1、進一步全面深入地開展以禮儀詞為中心的民俗空間、民俗禮儀、民間習俗及知客司情況普查。
2、將普查、收集資料,歸類、整理,建立檔案專櫃和音像、文字資料資料庫。
3、加強理論研究工作,開展以知客司禮儀詞為中心的漢中巴山民俗研究,編輯出版知客司禮儀詞及相關的民俗事象資料和研究成果。
二、動態保護
1、做好老知客司的保護工作,認定傳承人,對生活困難者發放生活補助。
2、動員老知客司帶徒傳藝,使這一民間文化形式後繼有人,活態傳承。
3、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淨化民間慶典活動,開展推廣、宣傳知客司禮儀詞在鄉村婚、喪、壽等人生禮儀慶典活動中的表誦。
4、開展知客司禮儀詞表誦、傳習、創作、交流切磋和理論研討活動。
5、編選優秀禮儀詞專集或編入演唱材料,供農村文藝演出和知客司傳習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