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地理

鄉土地理

鄉土地理是地理學科科目之一。 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就曾主張教給兒童鄉土地理知識。1904年,中國清政府公布《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在初等國小堂一、二年級講授“本鄉地理”。內容為“鄉土之道里建置,附近之山水以及本地先賢之祠廟遺蹟等類”;目的在“養成其愛鄉土之心”。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起陸續出版鄉土地理教科書,上海國學保存會編輯印行。每省五冊,供初小一、二年級上、下學期以及三年級上學期用。教材內容淺顯,並配有山川名勝、物產交通的插圖;書前冠以全省最新精測地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土地理
  • 拼音:xiānɡ tǔ dì lǐ
  • 定義:省區以下較小地區的綜合地理
  • 組成:本鄉的地理位置、地形
介紹,教學目的,教學意義,

介紹

中學課程標準規定,“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進行鄉土地理教學,首先應明確鄉土地理的區域範圍。“鄉土”一詞,按《辭海》的解釋,是指“家鄉、故土”,“亦泛指地方”。可見,“鄉土”是一個邊界模糊的地域概念。
鄉土地理作為區域地理學中的一個特定的科學概念。因其是從“鄉土”一詞延伸發展而來的,其所指的區域範圍,尚有不同的解釋。如《辭海》中解釋為省區以下較小地區,而《地理學詞典》則解釋為“可以一省、市或地區為單位,也可以一個縣、區和鄉為單位”。據此,中學地理教學中,對“鄉土地理”區域範圍的劃定,先後也有變動。如1978年原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中把“鄉土地理”的範圍規定為:“一般包括本省(直轄市、自治區)地理和本縣地理;而原國家教委1986年頒布的《全日制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和1987年頒布的帆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大綱》則規定了“鄉土地理限於本縣(市)地理”。
結合我國“鄉土地理”教學的實踐並綜合考慮我國各地區的特點本課程標準中對"鄉土地理"的範圍作了如下的規定:一般要求以“縣一級行政區”為單位;但也考慮到我國各地區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從而規定,也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鄉土地理的教學可以講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區(地級市)地理”。

教學目的

鄉土地理是指本鄉本土上的地理。課程標準把“鄉土地理”作為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標準中的這段話包含有四層意思:
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1、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雖然鄉土地理講的是學生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許是學生熟識的,但是,這並不等於學生已認識和理解了家鄉的地理環境,這中間還有一個將感知提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鄉土地理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以實踐和綜合學習為主要學習途徑,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2.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鄉土是學生觀察、了解祖國的“視窗”,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祖國有更深切的感受,從而有助於學生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因此,課程標準把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鄉土地理”的教學安排在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的最後部分,並作為綜合學習的載體是因為這肘學生通過學習“地域和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有可能將所學得的地理方法運用於鄉土地理的學習;同時.由於"鄉土地理"所屬的範圍就在學生身邊,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踐,因而更利於學生好展野外考察或社會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因此,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對於提高學生的國民素質是十分重要的。
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4.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課程標準中要求:“鄉土地理要結合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區域地理特徵,體現太地關係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可持續發展觀念,是人們在反思人類改適利用自然的實踐中形成的,因此,只通過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是難以真正確立的;而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結合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析自然條件對家鄉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文化、生活諸方面的影響以及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等事件對家鄉自然環境的影響在理論聯繫實際中才能逐步確立。換句話說,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確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鄉土地理的學習只能較好地體現了這種實踐。因此,課程標準也把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

教學意義

通過鄉土地理教學,實現上述教學目標也就能充分體現學習鄉土地理的重大意義。
1.一般說來,鄉土是學生自幼生活並在這裡成長的地方,因而也是學生所熟悉的地方通過鄉土地理學習,能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家鄉伴隨自己成長而發生的變化。也就是說,鄉土地理具有更貼近學生生活的特點。因此家鄉的山山水水、家鄉人民的勤勞奮發的精神、家鄉的 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動的事實,其遠勝於一般地理教學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圖片展示或錄像等音像展現的事實因而也就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家鄉的故土情結,可以激發學生樹立改造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志向,這就有助於促進學生將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付諸實踐。
2.鄉土地理的學習,因其可緊密聯繫當地社會和經濟建設的實踐從而能有力地促進課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繫。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中所涉及的諸如區域地理位置的評價、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分析影響區域農業或工業生產的地理因素、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 防災減災等地理基礎知識以及繪製地圖、地理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學生都可緊密結合鄉土地理的學習套用於地理實踐。
3.這樣的地理實踐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因為其打破了封閉式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可以在家鄉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通過自由選擇家鄉地理環境某幾個要素或某一要素開展綜合或專題的研究,這對培養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無疑是極為有益的。
4.通過這樣的地理實踐,不僅有助於培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可在考察、調查等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