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晉中大院

鄉土中國:晉中大院

《鄉土中國:晉中大院》是2005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鄉土中國:晉中大院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語言:簡體中文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第1版 (2005年10月1日)
140頁
ISBN: 7108017377
條形碼:
尺寸: 22.4 x 14.8 x 1.2 cm
重量: 240 g

作者簡介

王先明,山西屯留縣人,1957年生。歷史學博士。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兼任南開大學社會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社會史、文化史的研究。著有《近代紳士——一個封建階層的歷史命運》、《近代新學——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嬗變與重構》、《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論》等。

內容簡介

從小生活在鄉村,只是從遠山近水的視野中,能夠感受到鄉村的無邊無際,兒時的我真不知道山的那邊除了自己熟悉的村子之外,還能有什麼。鄉村是什麼?在孩童的心靈里,村頭場院裡高高堆起的穀草垛、碼放的齊整整的麥草山,才是自家的村子;村首那殘破的奶奶(送子觀音)廟,親族老人們在封禁甚嚴的年代偷偷給奶奶神進香的那份膽怯與虔誠;逢五遇六的廟會上人山人海的喧鬧,戲場內青年男女的打鬧與嬉戲;星輝月朗下端著盛滿“和子飯”的海碗在井台上說東道西的那份愜意——這就是鄉村的風情和鄉村的生活。
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生活的體驗,是伴隨著成長和教育的結果。從此才有了鄉村以外的生活經驗,也才有了鄉村與鄉村之不同的認識。
晉中的鄉村因了歷史的成因,擁有獨特的社會文化特色和民情風俗。至少在我的記憶中,晉中的祁縣、太谷、平遙人遇到外地的山西人,總是用一種小瞧的眼光打量一番。儘管在“人民公社”時期山西鄉村社會生活水平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在外鄉人面前,晉中人總帶有一種來自歷史的自傲——這只是一種膚淺的感覺而已。
20世紀90年代起,晉中人從一個偶然的發現中,醒悟到歷史遺存的院落所能帶來的經濟價值,明清時期留存的許多巨宅大院才被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予以不同的認識。
從太北洸村的三多堂曹家,到祁縣渠家、喬家堡的喬家,直到靈石縣靜升鎮王家的線路,像一個典型的農家鉤鐮形狀擺放在山西晉中地圖中央。雖然是以經商而聞名,但這些家院卻是明清以來晉中鄉村村落家院的名勝。在華夏大地上,那是和福建永定的土樓、和徽州民居同樣積澱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擁有獨特民情風貌的百姓生活樣本。
山西的古村落很多,但能有如此悠長的歷史,同時有如此完整而又完美的村落格局的宅院,又集中在同一個區域內,恐怕也就是晉中了。
但晉中的社會文化與民俗卻不僅僅是幾所古老、豪華的大院所能代表,即使是晉商的文化與習俗,也遠遠超出了大院所能容納的範圍。明清時期的晉中鄉村,科名不盛而“重商”之風甚烈,社會結構和價值導向都明顯趨於商。古老的大院不過是這種區域社會特徵的歷史凝結而已。
山西梆子戲在清末民初的盛行,晉中社火獨有的魅力和群體特徵,都與大院背後的巨商家族的行為、觀念密切相關。在祁、太、平這個明清時期的“金三角”地域的鄉村里,隨便一個村姑都能唱出一段原汁原味的“祁太秧歌”。充溢著濃郁鄉情和歡快節奏的秧歌戲,融入了村民們田間地頭的生活和青年男女之間情愛恩怨的糾葛,直露的表達和生死相依的民間故事,常常超越了傳統倫理規範,甚至有與傳統倫理規範牴觸之處。或許,民間的這種表達只是“戲劇化”的情感宣洩,與生活本身相去已有不小的距離了。但民間這種表達本身,就構成了韻味十足的區域文化特色。
晉中鄉村的社會文化內涵當然非此小書所能揭示,但我想以歷史散文的筆調,以寫實的心志描摹出晉中鄉土社會生活的歷史情狀、文化內涵、民俗風貌以及在農家田野上培育出的明清商業村落的基本特色。

媒體評論

書評
多數人對山西的記憶應該都是從余秋雨的《抱愧山西》開始的吧?從那時起,一個沉寂了多時的,有著高牆深宅大院,曾經富甲天下的山西終於重施脂粉,步入我們的視野。 “鄉土中國”新推《晉中大院》,作者王先明教授是山西人,字裡行間有著對少年歲月的牽情,如斑駁的記憶散灑在那些麟次櫛比宏偉建築的檐間;故土已遠,當用另一種目光回望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理性的思索,一份對鄉土文化的尊重。

目錄

前言
地圖
壹 明清華爾街
貳 匯通天下
叄 庭院深幾許
肆 綿綿瓜瓞
伍 商俗與鄉風
陸 遺廟今何在?
柒 鄉夢悠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