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麥22

鄂麥22是襄樊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培育的優質中筋小麥品種。該品種豐產、較穩產,農藝性狀和籽粒商品性均好,適用於當前糧食優質品種推廣的需要,具有良好的開發套用前景。2004年4月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目前在鄂北部分地區推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麥22
  • 原代號:40019
  • 特性:幼苗半直立,半冬性
  • 穗長:10cm
來源產量,特徵特性,栽培要點,適宜範圍,

來源產量

鄂麥22原代號為40019,是用鄂恩一號變異株與荊州323雜交,經系譜法選擇培育成的小麥新品種。1998~1999年度參加省小麥預備試驗,因品質性狀表現好進入1999~2000年度的省小麥區試優質組的試驗,平均每666.7平方米產368.02kg,比對照增產3.29%,不顯著,居10個參試品種第5位;2000-2001年度,平均每666.7平方米產321.63kg,比對照增產11.94%,達到極顯著水平,居9個參試品種第3位。兩年平均為344.83kg,比對照增產7.15%。
2001-2002年度在襄樊市原種場進行了面積為133340平方米的生產試驗,平均每666.7平方米產373.4kg,最高田塊達到408.6kg。2002-2003年度在襄北農場五分場三隊進行了面積為66670平方米的生產試驗和良種繁殖工作,平均畝產35o.8kg。

特徵特性

2.1、植物學形態特徵和生物學持性:幼苗半直立,半冬性。越冬期遇低溫葉片略帶暗紫色,中期長相清秀,葉色青綠,劍葉短、寬、上挺,主莖10—11片葉。分櫱力中等,成穗率較高。株型緊湊,株高90cm左右。莖桿粗壯,抗倒能力較強。出苗至成熟195天左右。
穗紡錘型,長芒、淺紅穎殼,穗長10cm,單穗小穗數22個左右,穗粒37粒左右。粒卵圓形,腹溝淺,白色、硬質,千粒重45g左右。
2.2、抗逆性:根據省農科院植保所和省各區試點病害鑑定,鄂麥22中感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和條鏽病。又據2004年觀察,對條鏽病的感染有所減輕。
2.3、品質特性: 1999 ~2000年度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810g/l、蛋白質(乾基)含量13.17%,濕麵筋含量30.6%,沉降值29.5mL,吸水率59.8%,穩定時間4.5min,綜合評價值為57。居省小麥區試(B組)9個參試種的首位。2002~2003年度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再次測定的結果是,容重776g/L,蛋白質(乾基)含量14.56%,濕麵筋含量32.7%,沉降值39.8mL,吸水率60.8%,穩定時間5.9鐘,主要指標達到國家專用小麥中筋標準。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中英作物基因工程和基因組學聯合實驗室通過用SDS—PAGE技術分析,鄂麥22在Glu—A1,Glu—B1和Glu—D1的基因位點上,含有與麵包烘烤品質密切相關的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HMW—GS)中的1,7+8,5+10優質亞基。是近年來湖北省審定的小麥品種中少有的。

栽培要點

根據鄂麥22的品種特性及各地的高產栽培實踐,要達到666.7平方米350~400kg的產量目標,其產量結構是666.7平方米的有效穗為30萬,每穗40粒左右,千粒重45g左右。其主要栽培技術要點為:
3.1、適時播種:範圍在10月18日-11月5日。在此期間力爭早播,確保基本苗在15萬左右。播期推遲,播種量相應增加。高產田塊,力爭冬前畝總莖櫱數達48萬,平均單株莖櫱數達到3~4個;最高莖櫱不超過80萬,成穗率達45%左右。
3.2、科學施肥:在肥料運籌上應掌握前促、中、後輔助的原則,一般中等肥力田塊需施純氮12~15kg/666.7平方米,基肥約占總氮量的70%,冬春平衡肥占10-15%,孕穗肥占10-15%,磷、鉀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3.3、做好病、蟲、草防治工作:對鄂麥22來說,除搞好麥田常規病蟲、草害防治工作外,要注意防治赤霉病和條鏽病。

適宜範圍

適宜在鄂北崗地及周邊地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