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及分布
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茶
研究所於1974~1992年以為母本、梅占為父本,採用
雜交育種法育成。在湖北鹹寧、英山、竹溪、鄖縣、孝感、武昌等地有栽培。河南、湖南等省有引種。1992年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省級品種。
特徵
樹姿半開張,分枝性強,生長勢較旺。葉長橢圓形,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身微內折,葉尖漸尖,葉質柔軟。芽葉黃綠色,茸毛中等,節間較長,一芽三葉百芽重91.5g。花冠直徑3.5~5.Ocm,花瓣5~7瓣,花柱3裂。
![鄂茶1號 鄂茶1號](/img/b/87f/wY3QTMxADOiJDOhhzNxUWMxQTN1QGZ2UWOhNDN1QzNiRzYiVWOxIj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鄂茶1號 幼苗
特性
芽葉生育力和持嫩性強。春茶萌發期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產量高。春茶一芽二葉乾樣約含胺基酸3.0%、茶多酚29.8%、兒茶素總量18.8%、咖啡鹼3.4%。制綠茶,色蒼綠稍翠,香氣似栗香,味鮮醇,很好喝。抗寒、抗旱性強。扦插繁殖力強。
適栽地區
湖北綠茶茶區。
![鄂茶1號 鄂茶1號](/img/5/50d/AO3EjN2EzY5IWMlNmZldTYidzYlFTMmdTMxcTZkRWNlVzM1gjM2Q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鄂茶1號
栽培要點
採用雙行栽植,每穴2株為宜,按常規進行定型修剪和采養。適宜機采。
技術要點:
雙行條植;畝栽4~5千株;茶樹定型修剪在二足齡時進行:第一次定剪高度為15~20厘米;第二次在原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第三次再提高12~15厘米;採摘芽葉應以一芽二葉為主。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品質產量:鮮葉中胺基酸含量為2.11~4.04%,茶多酚含量25.90~30.81%,酚、氨比例適當,制的茶品質好。1989~1991年武昌金水試驗,畝產分別為433.5公斤、485公斤和552公斤,比對照福鼎大白茶分別增產66.41%、12.70%和9.37%。湖南長沙、河南信陽試種,比福鼎大白茶增產10%以上,表現適應性較廣。
![鄂茶1號 鄂茶1號](/img/2/0b1/gZ3YGO4MDN2ADOhNWZ3AjYlFWOwMWZidjMmJmZzQzM1gzMwEzY1cz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成規模收集鄂茶1號
樹冠芽葉較密,發芽較整齊,芽葉萌發屬中生類型。開採期比早生品種遲3~5天。葉長橢圓形,葉尖漸尖。成葉葉質柔軟,葉色深綠,富有光澤。芽色黃綠,茶芽飽滿,芽茸毛短而密,枝梢生長持嫩性強。一芽三葉長5.12~6.87厘米,重0.78~1.05克。節間較長,一般為4~6.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