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草原的西邊,原本是個乾旱缺水的地區,間或有水也是苦水難飲。不知在何年何月這裡卻冒出了108眼神奇的泉水,於是,在這個地區的喇嘛中形成了規矩,凡是有志佛門,篤學修煉的弟子,必須要發下宏願到這108眼泉水的每眼泉邊念經禮佛一日,只有修完這門功課,方才能早入佛學正道修成正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爾多斯祭泉
- 地點:鄂托克草原
- 性質:宗教
- 類別:佛教聖地
簡介,人文歷史,
簡介
祭泉,在蒙古族祭祀文化中是十分難得的珍稀現象,然而,在鄂托克旗查布蘇木的敖倫布拉格至今仍然較完整地保留著這一傳統習俗。
在這方古老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敖倫布拉格草原上,留下了遠古時期難以計數的恐龍活動的爪印和尾印痕跡的化石;流傳著成吉思汗遠征西夏,曾在這裡整軍、打造兵器的史跡;而今這裡又成為享譽全球的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的原生基地。祭泉的傳統習俗,就是從這裡萌生傳承、歷數百年而不衰。
人文歷史
這裡的牧民更視泉水為大自然的神聖所賜,奉為“洛素伊金”(水神),對之供奉祭祀頂禮膜拜,祈求神泉永遠滋潤草原大地,永保草畜興旺,人丁平安。
不知從何年起,在神泉旁每月逢五必然要有人來祭祀。烏仁都西大山裡的迪雅阿貴廟喇嘛在這裡修廟,對修煉念經的喇嘛調度管理。祭禮活動則由附近的幾戶牧民主持。
去年金秋盛季,筆者親赴神泉考察,只見該地平坦開闊,地廣人稀,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河川式灘地,茂密生長著一簇一簇半尺多高的紅色、綠色和黃色的當地人稱作“布德爾”的草本植物,一群肥壯的駱駝時而低頭吃草、時而昂首遠眺,成片的羊群靜靜地散布在色彩斑斕的草叢之中,飛鳥低徊,長空靜寂。泉眼就分布在這美麗草灘的邊緣,細細的泉水如涌如滲從沙縫中流出,緩緩向前,在陽光下反射出一條亮亮的光帶伸向遠方,融人多彩的草原。眼前一棵神樹上披掛的哈達在微風中飄動,昭示著這泉水的聖潔。
在神泉附近,查布文化站長巴特爾帶著我們拜訪了主持祭泉的65歲老牧民巴扎爾嘎迪。他告訴我們,解放以後幾乎沒怎么搞祭泉活動,只是在清明節時有些人自發而來,簡單地祭一祭。改革開放以後,黨的政策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大家在放羊時聚在一起議論要恢復這個活動,於是,在泉水附近壘石建了一個敖包,於1994年重新開始了祭泉活動。
現在祭祀神泉,選擇在農曆5月19,每年舉行一次。屆時遠近成百的牧民自動蜂擁而至,或乘騎、或趕車,帶著肥碩大尾的羊背子、餅子、鮮奶、美酒聚集到一起。祭祀在上午開始,主持人以巴扎爾嘎迪為首,率領眾人叩拜“洛素伊金”,薰香燃柏,潑散食物,繞泉祭灑白山羊奶和紅牛奶、美酒等,還有數位喇嘛在敖包旁披紅袍,執手鈴,閉目誦經。
祭祀活動按舊制要舉行5天,現在集中在一天進行,除誦經祈禱之外還要舉辦“那達慕”活動的摔跤、賽馬比賽,商貿活動購物交易都很紅火。如今傳統的祭泉習俗活動,與廣大牧民的文化娛樂生活相融和,展示著新生活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