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地區下古生界及加里東期侵蝕面儲集性能研究》是由地礦部華北石油地質局第三普查勘 探大隊綜合研究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葉儉、胡顯穆、張澍田、頓鐵軍、徐叔明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爾多斯地區下古生界及加里東期侵蝕面儲集性能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30290[06424]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華北石油地質局第三普查勘 探大隊綜合研究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930290[06424] |
項目名稱 | 鄂爾多斯地區下古生界及加里東期侵蝕面儲集性能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 | 地礦部華北石油地質局第三普查勘 探大隊綜合研究隊 |
主要完成人 | 葉儉、胡顯穆、張澍田、頓鐵軍、徐叔明 |
主題詞 | 油氣;儲層性質;下古生界;加里東期;侵蝕面;鄂爾多斯 |
成果摘要
對鄂爾多斯地區下古生界儲層分別以三個地表剖面為代表,論述了盆地東、西、南陶系、寒武系各組的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和成岩環境;利用包體測溫、粘土礦物混層結構比探討了該區各時期的古埋藏溫度。結合構造運動的和論證了該區下古生界儲層孔隙演化的基本規律。並指出:盆地東部儲間孔、晶間溶孔為主,其奧陶系灰岩經歷了多期的溶蝕-充填-再溶蝕保留了部分次生孔隙。經研究溶孔中充填物氧、碳同位素表明:溶蝕孔大氣水作用有關,裂隙與斷裂又是大氣水的通道。因此,溶蝕作用以加最為發育,其儲集性能最好,同時與當時構造斷裂、岩石陡坎帶有著密盆地西緣儲集層僅在壓溶縫合線附近見有孔隙,缺少表生成岩階段的強其儲集性能較差;盆地南緣因重結晶作用和充填作用發育,其儲層性能為:本區埋藏成岩環境下白雲石化作用與大氣水環境下的溶蝕作用是本成的重要條件。討論了下古生界不同地區不同層段的儲層孔隙類型、孔分布、儲集物性和毛管壓力曲線特徵,指出本區奧陶系儲層基本屬低滲-小容量儲集層,寒武系則為低滲透、細孔喉、小容量儲集層。有利儲東期侵蝕面和懷遠運動侵蝕面,主要孔隙類型為各種溶蝕孔和裂縫。資料與地質分析相結合,在鑽井資料基礎上,對加里東期侵蝕面的儲集性時期侵蝕面古地貌的演化特徵進行了探討,並指出孔滲條件較好的高產貌斜坡地帶,並與東西向、北東向的潛山及其裂縫帶有關,指出最有利區為靖邊-定邊東西向陡坎帶及其近側地區,次為慶陽-吳旗鏈狀潛山審旗鞍部隆起地區,並在此基礎是進行了儲集條件的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