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都魯保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
- 面積:3.41平方公里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自然資源,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3.41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22℃,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208畝,人均耕地1.26畝,林地2,913.7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稻穀、玉米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二養”、“三培植”即:山地養雞;戶均養豬5頭以上;培植2000畝以上杉樹和板栗、甘蔗。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208畝(其中:田657畝,地 1,551畝),人均耕地1.26畝,主要種植等作物;擁有林地2,913.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50.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8萬元,占總收入的61.2%;畜牧業收入52萬元,占總收入的16.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19頭);林業收入19萬元,占總收入的6.19%;第二、三產業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7.8%,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0人,省內務工45人。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361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0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一事一議籌勞1,860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 方式公開。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55戶飲用井水,有5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6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4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9戶。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80畝,有效灌溉率為7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2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畝。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6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6戶,占農戶總數的4.8%。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61 戶,共鄉村人口1739人,其中男性877人,女性862人。其中農業人口1739人,勞動力 1058人。該村以彝、漢族為主(是彝、漢、哈尼、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49人, 彝族1387人,其他民族203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39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50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5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距離小新街中學16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8人,其中小學生212人,入學率98%,中學生36人,入學率89%。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08.00畝(其中:田657.00畝,地1551.00畝),人均耕地1.26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黃豆等作物;擁有林地2913.7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88.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板栗、香蕉、甘蔗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65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46人,黨員中男黨員40人,女黨員6人。 團員72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和勞動者素質低以及土地條件惡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二養”、“三培植”即:山地養雞,戶均養豬5頭以上;培植2000畝以上杉樹和板栗、甘蔗等。
地圖信息
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小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