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靈之戰

都靈之戰,發生於公元312年。君士坦丁率領4萬大軍進入義大利挑戰馬克森提烏斯,在都靈與馬克森提烏斯派出的有為數可觀具裝騎兵的軍隊遭遇,並給予敵軍以毀滅性打擊。

基本介紹

  • 名稱:都靈之戰
  • 發生時間:312年
多年羈絆,城外的見招拆招,結果,

多年羈絆

都靈之戰
堪稱重騎兵鼻祖的 斯基泰人
作為古代世界的最強衝擊部隊,具裝重騎很早就已屹立於軍事舞台之上。公元前7世紀,當時的斯基泰人就知道將原始馬鞍固定在戰馬腹部與臀部,從而開啟了策馬衝鋒的輝煌時代。由於防護需要,這些遊牧貴族往往會身披鎧甲上陣,部分首領與大貴族也開始裝備馬鎧於坐騎正面,強化近身交戰時的防禦水平。
此後,原始的具裝騎兵又經過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人塞琉古希臘人帕提亞人薩爾馬提亞人的持續發展革新,迅速在不同的軍事領域內都占據重要位置。他們經常從頭到腳都披掛鐵制盔甲,雙手既可持矛也能使弓,就連坐騎也是全副武裝,仿佛穿上了一層鐵衣。因而被以“鐵罐頭”綽號名滿天下。
都靈之戰
帕提亞與亞美尼亞人的具裝大戰
作為常與遊牧打交道的老手,羅馬人自然也很熟悉這些特殊兵種。在勢力不斷向東擴張的過程中,先後遭遇過塞琉古、本都亞美尼亞和帕提亞人的具裝騎兵阻擊。自己的北部邊界,也出現過薩爾馬提亞人的類似部隊。君士坦丁與馬克森提烏斯交惡的半個世紀前,還在伊姆瑪亞戰役中摧垮帕爾米拉帝國的具裝鐵騎。由於發現這些重裝單位的正面衝擊力強大,早期帝國軍隊也曾嘗試加以引入。只是規模終究太小,也不可能讓具裝騎士們成為軍團主流。
然而,一切停滯都因三世紀危機的到來而發生改變。伴隨著薩珊波斯哥特人的威脅大增,此起彼伏的入侵警報也對邊疆守軍提出了更高要求。顯然,機動水平不足的步兵軍團,已經被證明無力應付嚴峻形勢。於是,羅馬騎兵的地位就開始得到提升。
都靈之戰
公元4世紀 迎戰波斯具裝的羅馬騎兵
公元 259-260年間,伽利埃努斯皇帝將各軍團配屬的騎兵數量,由過去的120人增加到760人。此舉無疑標誌著羅馬騎兵改革拉開序幕。只是由於相關資料的缺乏,讓我們尚不清楚後者在軍事體系中底扮演著什麼角色。
但到公元 286-305年的戴克里先與四帝共治階段,具裝騎兵已經完全取代昔的日禁衛軍職能,成為奧古斯都和凱撒們的宮廷守護。比如君士坦丁的精銳衛隊,雖然只有500人規模,卻完全仿照南俄草原上的薩爾馬提亞人配置。他的對手馬克森提烏斯則更進一步,直接學習東方的帕提亞/薩珊模式,創建起人馬具甲的重型化騎兵。甚至還將其建制照搬到軍團,讓重甲騎士的矯健身姿開始頻繁出現於羅馬陣中。

城外的見招拆招

都靈之戰
馬克森提烏斯的具裝騎兵 就模仿自東方的波斯
公元 312年初,君士坦丁正式向馬克森提烏斯宣戰。隨後就帶領一支40000人的大軍從高盧南下,準備將異常重要的義大利控制下來。但在途徑阿爾卑斯山時,就被對手派往波河平原的軍隊中堅阻擋,其中也不乏可達數千規模的具裝騎兵。
都靈之戰
隨君士坦丁南下的4世紀軍團步兵
顯然,義大利的執掌者希望利用鐵騎的衝鋒陷陣能力,一舉擊破師老兵疲的外省挑戰者。那位沒有在歷史上留名的將領,也根據其命令行事,把騎兵部隊都安排到古城都靈以西的丘陵上。準備等敵軍趕來強攻城市,再突然對其發動攻擊。然而,君士坦丁在每次發動戰爭前,一定會事先派出偵察人員探知敵軍虛實。所以很快就發現了這批隱藏部隊,迫使他們不得不直接亮明蹤跡。最終演變為雙方之間的大規模會戰。
都靈之戰
馬克森提烏斯的波斯式具裝騎兵
據記載,馬克森提烏斯的麾下軍隊,被布置為一個巨大的楔形戰陣。最精銳的具裝騎兵位居正中,其它騎兵和步兵軍團都排列兩翼。雖然這支部隊的數量缺乏可靠記載,但從指揮官的布陣思路也可以看出,就是要最大程度的發揮重騎兵衝擊能力。與之相反,君士坦丁由於人多勢眾,只需布置出中規中矩的傳統陣型。但這位來自高盧大區的奧古斯都,都同樣把自己最精銳的鐵甲騎兵部署在全軍最強排,真實反映出那種與日俱增的需求。
很快,馬克森提烏斯的軍隊搶先發起進攻。其中最精銳的具裝騎兵加速上前,直接同當面的對手展開廝殺。因為裝備完全師從波斯風格,所以僅靠3米長的康托斯長矛,就具備了壓倒對方氣勢的巨大威力。加之騎手和馬匹都有護甲拱衛,更在近距離的相持中占盡優勢。
都靈之戰
君士坦丁的薩爾瑪提亞式重騎兵
至於君士坦丁麾下的新式騎兵,雖然也極力追求重甲化,還是比較保守的沿襲了短矛+大盾傳統。加之坐騎普遍沒有盔甲,自然在各方面都遜於對手。不過,君士坦丁也從未打算靠馬戰來輕鬆解決問題。他們的主要職責在於吸引和限制對手,引誘敵人前來攻打身後的本陣。原來,這位皇帝早已在陣中布置了一個秘密武器--即裝備狼牙棒的步騎兵。
雖然發展重騎兵的歷史較晚,羅馬人卻很早就知道如何予以破解。通常就是用類似棍棒的鈍器擊打,對重甲包裹中的敵人以致命一擊。當馬克森提烏斯的具裝一路追擊詐敗對手,便不知不覺地沖入埋伏圈中,恭候多時的棍棒手們也立即從陣型縫隙中鑽入。為製造更好的重錘效果,他們還在棍棒頂端加裝了金屬槌頭,讓鈍擊的效果更為顯著。突然遭遇偷襲的鐵騎手們,還沒來得及進行任何調整,便接二連三地被從馬鞍上打落。
都靈之戰
正在伏擊具裝騎兵的羅馬狼牙棒步兵
更為致命的是,君士坦丁還命令兩翼人馬同步展開包抄。由於對方的楔形陣衝擊受阻,造成兩側後續部隊的進退失據,很快就為更靈活的輕騎兵們合圍。各分隊也容易出現割裂狀況,讓對手得以不斷在彼此間進行穿插。馬克森提烏斯的指揮官們縱有十八般武藝,也不可能挽救如此絕望的處境。

結果

最終,君士坦丁的部隊取得完勝,徹底擊潰了本就千瘡百孔的敵方陣營。先前還被馬克森提烏斯寄予厚望的精銳具裝騎兵,不得不拋棄戰鬥後各自逃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因附近的都靈市民抵制而無法入城避難,全部被追擊者殺死在城牆附近。具裝騎兵在羅馬軍事體系中的首秀,就以這種糟糕的方式收場。
都靈之戰
君士坦丁的兩翼騎兵 成功將剩餘敵軍包抄擊潰
可能是開創時間太短訓練不足,又或者是指揮官沒有經驗的緣故。原本在東方遊牧世界中混得風生水起的鐵甲菁英們,居然來到義大利後水土不服,完全沒有體現自己的應有價值。正因如此,諸如韋格蒂烏斯之類的古典軍團崇尚者,才十分鄙薄甲騎具裝的作用。帝國內部的軍事守舊勢力也刻意將其貶低為貴重水貨,一度對該兵種的推廣起到了反面效應。
不過,具裝騎兵對軍事變革的深遠影響卻不可能就這樣止步不前。事實上,在都靈獲勝的君士坦丁,很快就效仿起對手的做法,近衛軍騎兵也改組為徹底的鐵甲菁英。他們在羅馬軍隊中的地位,也必將隨時代的發展而與日俱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