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門秋思四首·其三

《都門秋思四首·其三》是清代詩人黃景仁的詩作。此詩景中寓意,景中含情,意蘊豐富,感情真切。首句“五劇車聲隱若雷”,既寫出了都市繁華,權貴聲勢,又反襯了詩人的窮愁潦倒,再接以“北邙惟見冢千難”,景象又轉為冷落淒涼,符合秋日氣氛和情調。頷聯的夕陽殘照,大有人生遲暮、時不待我的惆悵與惶懼。“山色將秋”,環繞一片衰颯之氣,透露時代氛圍。頸聯的修竹、白楊,都顯出清冷與蕭瑟,與詩人的心情相契合。尾聯的九月“風聲”,陣陣勁吹,令人寒慄,令人難以忍受,甚至要發出呼號與詛咒了。何況衣裳毫無著落,尚未剪裁呢。情緒愈演愈烈,悲不自勝。它感人肺腑,動人心弦,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都門秋思四首·其三
  • 作者黃景仁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都門秋思四首·其三
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惟見冢千堆。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
寒甚更無修竹倚,愁多思買白楊栽。
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注釋譯文

注釋

(1)五劇:道路縱橫、四通八達的地方,指京城繁華 的街道。盧照鄰《長安古意》:“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2)隱:盛大,形容聲音宏大。
(3)北邙: 在河南洛陽東北,漢魏王侯公卿死後多葬於此。古代詩文常以北邙泛指墓地。
(4)冢:墳慕。千:言其數量銀多。
(5)寒甚: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說自己的孤獨愁苦超過杜甫詩中的佳人。這足採用 “加一倍”寫法,使詩意推進一層,使思想感情的表達更自力度。
(6)白楊:一個傳統意象,源於《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遙望北郭墓。白楊何蕭蕭,松柏災廣路。…‘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白楊是一種肅殺悲涼景物,它蕭蕭作響,悲聲嗚咽,用以引起遊子的憨苦情懷和思鄉意忠。詩人故意要於居處多種白楊,意在強化並強調他的憂思愁情。

譯文

道路上達官貴人的車輪滾動之聲猶如隆隆雷聲,一眼望去北邙山上荒墳滿布。
漸漸沉落的夕陽好像規勸客居異鄉的遊子珍惜時光趕快登樓遠眺,放眼望去,只見秋光暮色圍繞城郭而來。
流落異鄉的我太過貧寒又無依無靠,愁思太多想買些白楊栽種,讓它在秋風中的蕭蕭聲來代替我不斷訴愁吧。
深秋時節全家人都在蕭瑟的秋風中顫慄;九月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但因家境貧困,禦寒的衣服還無法準備。

作者簡介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