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邑賦史論

《都邑賦史論》是一部歷史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王樹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都邑賦史論
  • 作者:王樹森
  • 作品類型:歷史
  • 連載狀態:已完結
內容簡介,章節目錄,

內容簡介

都邑賦是我國古代賦體文學中的一種重要品類。自西漢揚雄作《蜀都賦》,開都邑賦之先河,而後東漢班固創《兩都賦》、張衡創《二京賦》,正式確立京都大賦的創作體制始,遞降而及明清兩代,這種以全面介紹某一都邑自然、人文和歷史狀況為主要內容的都邑賦就一直代不乏作,幾與整個傳統社會的歷史相重合。然而自20世紀初起,由於封建制度被推翻,加之語言領域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語體變革,都邑賦也逐漸衰隱,而且屢屢被作為廟堂文學、形式主義文學的代表而橫遭指斥。事實上,如果認真檢討兩千年的都邑賦創作史,就會發現,這一類陳陳相因的“老”題材,並非一無是處。即便是在現代中國,我們也依然能夠從它身上發現諸多可貴的價值。

章節目錄

第一章 論古代都邑賦的現代價值_一、都邑賦是認識古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視窗
第一章 論古代都邑賦的現代價值_二、都邑賦是承載民族文化心理的歷史文獻
第一章 論古代都邑賦的現代價值_三、都邑賦是考察古典文體互動的典型個案
第二章 走出俳優——論《兩都賦》的賦史意義_一、“自悔類倡”:西漢賦體文學之困
第二章 走出俳優——論《兩都賦》的賦史意義_二、從“輟不復為”到“不可闕也”
第二章 走出俳優——論《兩都賦》的賦史意義_三、《兩都賦》的創作實踐
第二章 走出俳優——論《兩都賦》的賦史意義_四、賦家主體意識的高揚:東漢後期賦體文學的氣象
第三章 極軌之後的雙轍並進——從左思《三都賦》到南北朝都邑賦的創製與批評_一、《三都賦》產生前後
第三章 極軌之後的雙轍並進——從左思《三都賦》到南北朝都邑賦的創製與批評_二、六朝南方賦壇對都邑賦的思考
第三章 極軌之後的雙轍並進——從左思《三都賦》到南北朝都邑賦的創製與批評_三、北朝都邑賦的創作
第四章 盛世何以難見大賦——唐代都邑賦及其創作啟示_一、問題的提出
第四章 盛世何以難見大賦——唐代都邑賦及其創作啟示_二、唐代都邑賦的創作概述
第四章 盛世何以難見大賦——唐代都邑賦及其創作啟示_三、唐代都邑賦的創作啟示
第五章 走出宮廷 走向南方——論宋元都邑賦的歷史轉變_一、宋元都邑賦的市井風情
第五章 走出宮廷 走向南方——論宋元都邑賦的歷史轉變_二、宋元都邑賦的地理轉向
第五章 走出宮廷 走向南方——論宋元都邑賦的歷史轉變_三、宋元都邑賦的歷史定位
第六章 守成與創變——明代都邑賦的多樣探索_一、明代都邑賦的城市類型
第六章 守成與創變——明代都邑賦的多樣探索_二、各具特色的京都賦
第六章 守成與創變——明代都邑賦的多樣探索_三、明代都邑賦的復古問題述評
第六章 守成與創變——明代都邑賦的多樣探索_四、《朝鮮賦》與《交南賦》:兼談明代中外交往與都邑賦之關係
第七章 理論與創作的雙重輝煌——論清代都邑賦_一、清人對都邑賦題材的理論思考
第七章 理論與創作的雙重輝煌——論清代都邑賦_二、清代都邑賦創作概述
第七章 理論與創作的雙重輝煌——論清代都邑賦_三、地理與考據之學對清代都邑賦的影響
第八章 “賦代志乘”說評議——以都邑賦為中心_一、“賦代志乘”說的提出
第八章 “賦代志乘”說評議——以都邑賦為中心_二、“賦代志乘”說的合理性
第八章 “賦代志乘”說評議——以都邑賦為中心_三、“賦代志乘”說不契合賦體發展實際
第八章 “賦代志乘”說評議——以都邑賦為中心_四、賦注的作用
第九章 一次令人深思的文體“復興”——“百城賦”與古典文體的百年際遇_一、20世紀賦體文學發展及其成因簡述
第九章 一次令人深思的文體“復興”——“百城賦”與古典文體的百年際遇_二、“百城賦”及其創作啟示
第九章 一次令人深思的文體“復興”——“百城賦”與古典文體的百年際遇_三、“百城賦”的期待
附錄一 余恕誠先生的唐詩研究_一、鮮明的時代底色
附錄一 余恕誠先生的唐詩研究_二、宏大的學術氣象
附錄一 余恕誠先生的唐詩研究_三、堅定的作品意識
附錄一 余恕誠先生的唐詩研究_四、結語
附錄二 厚植根基 著眼未來——談恩師余恕誠先生的研究生論文指導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