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街道辦事處2007年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雙台鄉,整建制併入都昌街道。位於昌邑市區中西部,面積168平方公里,轄82個行政村,2.7萬戶,人口8.8萬,耕地面積13萬畝。更換模版
基本信息欄 (當前模板:行政區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都昌街道辦事處
- 下轄地區:82個行政村
- 面積:168平方公里
- 人口:8.8萬
管轄區域,主要職責,
管轄區域
都昌街道
主要職責
轄區內有民營企業272家,限額以上企業37家,其中工業企業32家。2007年,全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1775.7萬元, 比上年增長19.3%;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3.2億元,實現利稅1.7億元, 分別增長29.5%和44.2%。第三產業增加值達704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56元。 都昌街道素有“姜鄉” 之稱, 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生薑生產加工基地,已有200多年的種植栽培歷史,種植面積達1.4萬畝,年產量達5500多萬公斤。街道轄區內還有5000畝蘆葦、1萬畝淡水養殖、4萬畝棉花等農業資源,發展潛力巨大。昌邑經濟開發區坐落在都昌街道轄區內,規劃面積24.7平方公里,是昌邑市工業新城區和新的經濟成長點,開發區已實現“九通一平”配套面積15平方公里,累計投資5.1億元,已聚集項目104個,總投資86億元。開發區已形成了石化、紡織、食品、 機械等5個較大規模的工業園區,聚集了石油化工、紡織機械、海島新材料、紡織印染、熱電聯產等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11個,成為開發區骨幹項目集群,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完善的產業體系。
都昌街道辦事處東與煙臺市、青島市毗鄰,西與濰坊市區接壤。 206國道橫穿東西,下小路縱貫南北。2001年都昌街辦與昌邑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區街合一,面積70平方公里 (其中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總面積15平方公里) 。轄53個行政村,人口5.6萬,耕地面積5.1萬畝。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14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31元,財政收入704.8萬元。 工業門類齊全,重點發展絲綢、紡織、印染、服裝、輕工、機械、電子、食品加工、石油加工、建材、工藝品等產業。開發區及招商引資方面,提出並圍繞“快速建設築平台,以民為先抓安置,降低門檻促招商,包攬服務樹形象”的工作宗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廣招海內外客商,成為昌邑招商引資的聚集地和經濟發展的亮點和重要載體。已有二十餘個大、高、新項目落戶開發區。個體私營經濟是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形成了蔬菜加工、紡織紡紗、印染服裝、建築建材、珍稀動物養殖等產業。 農業方面,盛產大姜等蔬菜,素有“姜鄉”之稱,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生薑生產加工基地, 種植面積達2萬畝,年產8000多萬公斤。暢銷全國,並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 土豆種植面積達1萬畝,年產3000萬公斤。優質蔬菜基地吸引了龍源日昌、博通食品、琨福蔬菜批發市場等農業龍頭企業安家落戶,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良性經濟運行模式。苗木林果是又一大產業,有10多個品種,苗木面積達4000多畝,林果面積達5000畝。
都昌街道辦事處2003年在辦事處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實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全街辦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6億元,比上年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763.9萬元,比去年增長8.4%;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3.1億元,利稅12543萬元,分別增長26%和24%。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61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95元。 都昌街辦地處山東半島與內陸腹地的交通咽喉,東與煙臺、青島毗鄰,西與“鳶都” 濰坊市區接壤,南有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濰萊高速公路、309國道, 206國道橫穿東西,下小路縱貫南北,北靠大萊龍鐵路、環渤海公路和下營港,近距青島、濟南機場,交通方便、通訊發達,是投資開發的理想之地。素有“姜鄉” 之稱,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生薑生產加工基地,已有200多年的種植栽培歷史,種植面積達1萬畝,年產量4000多萬公斤。土豆面積達到1萬畝,年產量達3000萬公斤。圓蔥面積達到6000畝,年產量達3000萬公斤。苗木林果有10多個品種,面積達6000餘畝。開發區坐落在都昌街辦轄區內,區內設施配套齊全、政策優惠、服務優良、手續簡便,管委會享有同級政府的審批管理許可權,對入區項目單位實行“包攬式"全程代理服務。 區內重點發展絲綢、紡織、印染、服裝、輕工、機械、食品加工、石油加工、建材、工藝品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