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福茶栽培技術規程》是2019年01月01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郴州福茶栽培技術規程
- 外文名: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enzhoufucha Cultivation
- 標準編號:T/CZSCYXH 001—2018
- 發布日期:2018年11月20日
- 實施日期:2019年01月01日
起草人,起草單位,適用範圍,技術內容,
起草人
廖漢昌丶劉貴芳丶 肖雪丶 李建湘丶 唐豪象 丶 劉少華。
起草單位
郴州市農業委員丶 郴州市茶葉協會丶郴州市農產品撿驗撿測中心丶桂東縣玲瓏王茶葉開發有限公司丶汝城縣金潤茶業有限公司丶宜章和宜綠色綜合農業有限公司丶資興市茶葉協會丶郴州古岩香茶業有限公司丶湖南安仁豪峰茶葉有限公司。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郴州福茶新建茶園及栽培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郴州市區域內生產的,使用"郴州福茶"商標的茶葉。
技術內容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郴州福茶新建茶園及栽培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郴州市區域內生產的,使用 “郴州福茶”商標的茶葉。
2、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對於本檔案的套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檔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檔案。
GB 276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NY/T 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範總則
GB/T8321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NY/T 5018 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
NY 5020 無公害食品茶葉產地環境條件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有機肥料
NY/T 1869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鉀肥
3、自然條件
3.1 自然地貌
3.1.1主要園區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2°13′~114°14′,北緯24°53′~26°50′之間。
3.1.2主要種植園區選擇海拔高度宜500~1500米。
3 2 氣候條件
3.2.1主要園區的平均年降雨量為1380~1670(㎜),年平均氣溫15-18℃,年均日照1370-1500小時,山區氣候明顯,晝夜溫差大,漫射光多,降雨量較充沛,極端最低氣溫-5~-7℃。
3.2.2其他氣候條件要求符合NY 5020的相關規定。
3.3 土壤條件
3.3.1主要產地的土壤成土母質為花崗岩風化物,板頁岩風化物,砂岩風化物和近代河流沖積物等四種類型。
3.3.2土壤多為弱酸性,土壤PH4.5~6.0,土層厚度≧30㎝。
4茶園建設
4.1 茶園選擇
4.1.1茶園選擇應符合NY 5020的要求,應距離化工廠、鉛鋅礦等重金屬礦區5km以上,距離高速公路或交通幹道0.1km以上,並具有可持續發展生產能力的區域。
4.1.2茶園土壤的成土母質為花崗岩風化物,板頁岩風化物,砂岩風化物和近代河流沖積物等四種類型。
4.1.3茶園土壤多為弱酸性,土壤PH4.5~6.0,土層厚度≧30㎝。
4.1.4宜選擇集中連片、適應機械化作業的區域。
4.1.5茶園坡度在25°以下,水土流失不嚴重的區域。
4.1.6冷浸田和長年積水地塊不宜建園。
4.2 茶園規劃
4.2.1建園時根據茶園面積的大小、地形和地理位置進行合理規劃,儘量集中連片。幹道、支道、步道、環道組成道路網,路路相通。主幹道寬2.5~3.5(m),適應機械化作業。
4.2.2茶園防護林帶
茶園應合理設定防護林帶,位於高速公路或交通要道兩側茶園應設0.1km以上的隔離林帶,防護林種植的品種應與茶樹無共生病蟲害。
4.2.3水利設施
平地茶園合理布置排灌溝渠,低洼茶園的排水溝渠深度應達到40cm~50cm;坡地茶園注意排蓄結合,應按一定面積修建中小型蓄水池等設施。
4.3 茶園開墾
4.3.1坡度條件
茶園的坡度應為10~25°。平地和坡度小於15°的緩坡地等高開墾;坡度大於15°的應建築外高內低等高梯級茶園,梯面寬不能少於130cm,開墾時應回填原表土。
4.3.2園地開墾
開墾深度應達45~50(cm)(條件不允許例外),在此深度內有明顯障礙層(如硬塥層、網紋層或犁底層)的土壤應破除障礙層。清除園區內樹蔸、石塊、雜草等雜物。
4.3.3深溝撩壕
4.3.3.1 設定茶行,茶行布置儘量與機耕道相垂直。單行種植行距130~150(cm)。雙行定植行距較大150cm±10cm。
4.3.3.2開深溝,要求寬45~50(cm),深50~60(cm)。
4.3.4施底肥
按每667㎡茶園施入農家有機肥不低於3000kg,磷肥50kg~100kg,回填熟土低於溝面20cm,肥料與土壤拌勻後,再回填表土至高出地面10cm,培細土壤(新建有機茶園按照有機食品管理要求施肥)。
5品種、種苗的選擇
5.1品種的選擇
應選用適應當地土壤、氣候等生態條件,適應茶類布局,並對主要病蟲有較強抗性、品質好、產量高、適制性強的良種。
5.2 種苗的選擇
種苗應選擇無性繁殖的良種苗木,苗木質量應符合GB 11767的要求,建議採用二級以上苗木。
6茶苗定植
6.1 定植時間
應根據當地氣候和品種發芽時間等特點,春季定植宜在2月下旬前,秋季定植在10月上旬~11月下旬(有條件的地方可選擇秋季定植為好)。
6.2 茶行布置
6.2.1 單行種植
行距130~150(cm),株距25~33(cm),每穴種植2株茶苗。每667㎡茶園按3000~4000株茶苗種植。
6.2.2 雙行種植
大行距150(cm),小行距30cm±5cm,株距30cm±5cm,兩小行距間種植的茶苗品字形排列,每穴種植2株茶苗。每667㎡茶園按5000~7000株茶苗種植。
6.3定植方法
按設定茶行開溝定植,回填土壓緊根莖部,再薄蓋一層細土,澆足定根水,並及時修剪。栽時根系不能直接接觸底肥,栽後應定期檢查成活情況,發現缺株,及時補齊。定植後注意苗期管理。
7茶園管理
茶園管理的農事活動安排、記錄見附錄。
7.1 茶園耕作
7.1.1幼齡茶園
7.1.1.1淺耕培土
茶園淺耕培土,在當年5月底之前進行淺耕培土1~2次,並除草保苗,淺耕深度8~12cm,並結合施速效肥,幼齡茶園適宜多次淺耕除草。
9月下旬至11月底前進行一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15cm~20cm,並結合施基肥。
7.1.1.2 夏季遮蔭
茶園可輔草覆蓋,冬季間種綠肥。
7.1.1.3 補苗
幼齡茶園補苗選擇在當年10月上旬至翌年2月底之前。
7.1.2成齡茶園
7.1.2.1中耕除草
成齡茶園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進行一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15cm~20cm。
7.1.2.2茶園冬培
茶園冬培工作應在11月底前完成,包括深耕翻土、疏枝清園、施基肥。
7.2 施肥
7.2.1 肥料選擇
按NY/T 5018、NY/T 1858、NY/T 1859的要求選擇和施用肥料。
7.2.2 施肥次數和時間
7.2.2.1 茶園每年至少施追肥3次、基肥1次。幼齡茶園適宜少量、多次施肥。
7.2.2.2 追肥應在每季茶萌發前施,時間分別是春肥2月中旬、夏肥4月下旬~5月上旬、秋肥7月中旬,基肥在秋末茶樹地上部進入休眠期後施,時間是10月中旬~11月上旬。
7.2.3 施肥數量
按茶園類型定追肥數量/(kg/667㎡)和基肥數量(kg/667㎡)以N:P:K計,幼齡期(定剪期)N:P:K的比例為1:1:1,N肥施用量為7kg/667㎡,P、K肥按比例施(下同);初始投產期N:P:K比例為2:1:1,N肥施用量為15kg/667㎡;盛產期N:P:K比例為3:1:1,N肥施用量為30kg/667㎡(其中紅茶N:P:K比例為2:1:1,N肥施用量20kg/667㎡)。
7.2.4 施肥方法
7.2.4.1 追肥以速效肥料為主,開溝10cm施肥覆土。春夏秋三次追肥數量比例為4:3:3。
7.2.4.2 基肥以有機肥和農家肥為主,結合秋末深耕開溝施肥,施肥深度20-25cm,並根據土壤養分狀況配施氮肥、磷肥、鉀和微量元素肥料。
8修剪
8.1 幼齡茶園修剪
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定剪高度離地15cm~20cm,剪去主枝,留下側枝不剪;第二次定剪高度離地30cm~35cm或在上次修剪的剪口之上提高10cm~15cm,剪平茶樹蓬面;第三次定剪高度離地45cm~50cm或在上次修剪的剪口之上提高10cm~15cm,剪平茶樹蓬面。
8.2 成齡茶園修剪
8.2.1 輕修剪
在茶季結束或春茶結束後進行,修剪深度為3cm~5cm,以剪除雞爪枝為主,可結合採收緊壓茶原料時進行。
8.2.2 深修剪
剪除冠面細弱枝,春茶或秋茶結束後實施,修剪深度15cm~20cm或剪除樹冠2/3的葉面積,結合採收緊壓茶原料。
8.2.3 重修剪
剪除冠面衰老雞爪枝、細弱枝、乾枯枝,剪去茶樹高的1/3~1/2;修剪的切口應光滑,樹冠平整,5月上旬前完成。
8.2.4 台刈
一般離地5-10cm剪除枝幹;修剪的切口應光滑平整,5月上旬前完成。
9病蟲防治
9.1 農業防治
9.1.1 換種改植或發展新茶園時,應選用對當地病蟲害抗性較強的品種。
9.1.2 分批、多輪、及時採摘,控制危害嫩芽葉的病蟲如小綠葉蟬、蚜蟲、茶橙癭蟎、茶餅病和茶白星病等的食物源,創造不利於病蟲發生的環境。
9.1.3 適時中耕除草,合理施肥、修剪、疏枝清園,以減少病蟲的種群密度和消除棲息場所。
9.2 物理防治
9.2.1 採用人工捕殺,減輕茶毛蟲、茶蠶、茶尺蠖、蓑蛾類等害蟲危害。
9.2.2 利用害蟲的趨性,進行燈光誘殺、色板誘殺或性激素誘殺。
9.3 生物防治
10.3.1保護和利用草蛉、瓢蟲、蜘蛛、捕食蟎、寄生蜂等有益生物。
9.3.2 有條件地使用生物源農藥,如微生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和動物源農藥。
9.4化學防治
9.4.1 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按GB/T 8321.1~8321.9的要求選擇和施用農藥(有機茶園禁施化學農藥)。
9.4.2 採用一藥多治或農藥的合理混用、輪用,防止病蟲的抗藥性。
9.4.3 採用低容量噴霧,注意噴藥質量,控制農藥對天敵的傷害和對環境的污染。
10鮮葉採摘
10.1 鮮葉採摘人員必須進行採茶前採茶技術培訓。
10.2 禁止用指甲掐采、捋采、抓采方式採茶。
10.3 根據茶類要求確定採摘標準。嚴把採茶質量,不採雨水葉、病蟲葉。不帶魚葉、鱗片,不帶泥砂,不帶老葉蒂梗。
10.4 採摘或裝鮮葉工具應透氣,不能緊壓,採下鮮葉及時送加工廠,嚴
10.5 實行分批查1次,並對問題進行糾正。自查和糾正結果應保存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