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郴州字牌
- 特點:簡單便捷,變化多端,技巧性強
- 顏色:紅黑兩種
起源,牌面,組成,顏色,玩法,基本術語,計分規則,相關信息:五通橋,
起源
其實橋字牌的發明,同五通橋的鹽業發展密切相關。
五通橋鹽業歷史源遠流長。據史書記載,鑿井製鹽始於秦,歷唐、宋而逐步開發。清代中葉,江浙、湖廣、陝西等地富豪、商賈紛紛來到五通橋投資開發鹽業,由鹽業的發展而帶動商貿經濟的大繁榮。字牌鹹信在清朝中葉出現於四川樂山五通橋區,是流傳於鹽工的遊戲,最早以竹籤作牌。產品的字型很特別,稱為橋字牌。
民國期間,字牌在湖南就相當流行,名堂(番種)有姊妹花、節節高、全大、全小等,據說該省以善於打跑符著稱的是衡陽人。在黔陽縣,喪家會打字牌守夜,有“居喪不哀”、“弔者大悅”之說。字牌也出現於在該省民歌,如“四月蕎麥花開,四個姑娘打字牌,碰噴嘖、碰噴噴...”。據易君左所言,毛澤東也嗜好打字牌,而且很精通。
郴州字牌是一種古老的遊戲,在湖南通常稱為“跑鬍子”或“跑胡紙”其組牌規則與麻將相似,但又比麻將更加靈活、變化多樣,深受湖南人民喜愛,在民間很流行,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娛樂方式的增加,很多年輕人並不怎么玩,移動時代的到來,玩手機的人也越來越多,這個流行於街頭巷尾的郴州字牌,也慢慢失去往日的身影。2016年11月3日,秉承最正宗郴州字牌玩法的移動版郴州字牌手遊,由桂林力港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推出了,喜歡玩字牌的可以下載在手機上隨時隨地玩兒了。而習慣了手機生活的年輕人也可以通過手機與長一輩的親人一起玩,增加互動交流。
牌面
組成
字牌的牌面都是中國漢字的數字,由如下幾種牌組成:
小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四張;
大寫“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各四張;
顏色
字牌的顏色分紅黑兩種,“二”、“七”、“十”和“貳”、“柒”、“拾”為紅色,其餘為黑色.
玩法
莊家抓21張,其餘2家抓20張,抓滿後,如果沒有人胡牌的話,莊家可以把亮張牌拿到手中,打出不需要的牌。莊家除開亮張外,其餘的底牌任何時候都不能拿到手中,與原有的牌相混,也不能換牌。打出的牌要要翻開房子自己與下家之間的桌面,讓所有人清楚的看到。
基本術語
玩法不同,規則也就不同。但也有些術語是一致的。
句
又稱方。
三張牌或四張牌為一句。
三張牌要成句只有兩種情況:
1.順子。三張牌不僅要相連成序,且必須大小一致,如一二三,肆伍陸。另外還有特殊的順子,二七十,一五十。這兩個也得大小一致。二七十一般可以成句,一五十有些玩法則不可以成句。
2.三張。三張牌數字一樣,可以大小不同。如二二二,三叄叄。
四張牌要成句則只有一種情況,即四張。四張牌必須大小、數字都一樣。如三三三三,伍伍伍伍。
胡
你手上所有的牌都成句了,或者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跑雙,則該局牌結束,你贏。
注意:有些玩法需要滿足一定的息數才能胡。
吃
吃牌,即普通的成句牌。可以吃別人打的,或者牌堆里摸的。
碰
碰牌,即自己手上有兩張大小數字一樣的牌時,別人再打一張或摸一張這樣的牌,則可碰。
字牌由數字組成
如桌面上出現小“二”,你手上有“二二”,則可以碰。
煨
煨牌,也稱掃。與碰類似,也要三張大小數字一樣的牌才能構成。但是第三張牌必須是自己摸的。
如你手上有“二二”,你又摸一張“二”,則必須煨。煨牌不讓別人看,蓋在桌面上。
煨舊
也稱掃舊。即之前有碰的機會時,你沒有碰,結果自己摸牌煨同樣的牌。
傳統字牌與現代字牌
如你手上有“二二”,別人摸或者打一張“二”時,你沒有碰,結果後面你又摸一張“二”,則必須煨舊。煨舊的牌必須讓大家看到。
跑
跑,即你手上有三張大小數字一樣的牌,或者你煨了,別人再打一張或者摸一張同樣的牌,則必須跑,把你的牌放在桌面上。
如,你手上有“二二二”或者煨了“二二二”,別人再打一張或者摸一張“二”,你則必須跑。把你的三張牌擺出來構成四張。
提
與跑同,但第四張牌是自己摸的。
跑雙
跑或提的時候,所有牌都成句,只有兩張牌不成句,但是這兩張牌大小數字一樣,則跑雙胡牌。
如你手上有“二二二”“三三”,其他都成句。則此時若有人摸到“二”,且你前面沒人胡牌,則你可以跑,再胡牌。
計分規則
提:大字12胡,小字9胡
跑:大字9胡,小字6胡
偎:大字6胡,小字3胡
貳柒拾:6胡
二七十:3胡
壹貳叄:6胡
一二三:3胡
相關信息:五通橋
五通橋是個水陸碼頭,當時運進煤炭、運出鹽巴完全靠船隻,每天都有數以百噸計的鹽、煤下河上岸,茫溪河上船隻來回穿梭,岸邊碼頭工人搬個不停,顯現出一派興旺景象。鹽商和攬頭為便於與碼頭工人結算搬運費,實行每抬一包鹽或一筐煤,發一塊標有數字的竹製牌子,碼頭工人就憑牌子到指定地點領取搬運費的計算方式,牌子越多,獲取的報酬也越多。閒暇時,碼頭工人拿著領到的竹牌玩數字遊戲,從中尋樂,從而萌發了最早的字牌活動。當時,一些富人的太太們閒得無聊,看到碼頭工人的這種遊戲好玩,也跟著玩起了竹牌。只是這種牌玩起來厚重而不方便,加之最初的數字比較單一,變化簡單顯得有此乏味。後來,有人在牌樣和數字上作了改進,採用硬殼紙剪裁替代竹牌,數字上由原來的一至十,每字4張,共40張改為紅黑兩色,紅色為大寫壹至拾,黑色為小寫出至一至十,每字各4張,共80張,以後又在牌樣上不斷美化製作,精心裱糊。橋字牌產生已有百餘年了。在清代叫字牌,稱之“橋字牌”是在民國時期。那時還分“葷打”和“素打”兩種打法,級別計算類似數番。素打是指起牌後手中無數,無坎逗。葷打必須逗夠10和才能和牌,有吃漂、大和、坤大(即房房數)、上台等規矩,後又增加了瞟10和、瞟中、瞟大等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