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夫

郭英夫(1881~1941)又名英甫。陝西鹹陽東郭旗寨(今屬鹹陽市渭城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英夫
  • 出生日期:1881
  • 逝世日期:1941
  • 又名:英甫
人物生平,任務紀念,

人物生平

青年時代參加中國同盟會,在甘肅、新疆伊犁和陝西等地進行反清活動。在蘭州時曾被清政府逮捕入獄, 經當地革命黨人營救脫險回陝。
1918年8月,于右任張鍅分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和副總司令,編靖國軍為六路,郭任第一路第三支隊司令,駐鳳翔、岐山一帶,與陳樹藩軍對峙。
為深入調查敵情,奉命化裝去扶風一帶偵察。路遇陳軍密探向他透露:“我來打探靖國軍情況,陳軍即將進攻,如能活捉或打死郭堅、郭英夫,即可領重賞、升大官。”還請郭與其合作。郭佯為答應,旋迴部隊匯報敵情,做好了迎敵準備。
1919年春,郭的第三支隊和王珏的第二支隊正在苦守乾縣時,第一路司令郭堅和第二路司令樊鐘秀分別與奉軍許蘭洲局部議和,接受奉軍改編。郭英夫和王珏拒不受編,同年5月被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分別任命為靖國軍第七路正、副司令。
當時乾縣守軍只有三個營另兩個連,共1000餘人,其中一半人還沒有槍。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王、郭利用乾縣臥牛城易守難攻的有利條件,決心死守乾縣。從年初起,天天都有戰鬥,然乾縣城的陣地始終沒有丟失。陳樹藩部曾用毒招:造謠郭已暗中投降,企圖離間郭、王關係。王珏到郭家問明究竟後,兩人更加緊密團結。
是年5月,全國已議和停戰,但陳軍仍圍困乾縣。郭一面孤軍作戰,一面向三原總部報告,並通電全國討陳。這時,郭堅又派人到乾縣,再次勸郭、王受編,被拒絕。
不久,郭、王奉總部命令經五峰山、淳化到達三原。于右任總司令對郭部作了慰問和嘉獎;廣東軍政府也作出對守城有功部隊的全體官佐各升一級的決定。
郭到三原不久,靖國軍總部又派他率所部去臨潼縣北田鎮駐防、就餉。
直軍閻相文、馮玉祥入陝後,決定對靖國軍進行改編。郭與于右任、楊虎城等堅持孫中山反對北洋軍閥的一貫主張,聯絡靖國軍第三、四路軍的部分力量,發動了高陵事變,解除了靖國軍第三路的武裝,接管了高陵縣城防務。後事變失敗,郭等被押,已出了“就地正法”的布告。幸有楊瑞軒、胡景翼營救,將郭等接到三原胡家花園,後轉往何家花園,脫離了危險。
1924年北京政變後,郭任國民軍胡景翼部第二軍高參,參與指揮攻打河南黑石關、洛陽等戰役。郭親臨前線督戰,斗篷被射穿了17個彈孔。戰後胡景翼贈給他一把寶劍,劍身刻有“英夫劍”三字;還贈郭金牌一面。不久,胡病故,郭送靈櫬至陝西華山安葬。返豫後,國民軍二軍在豫西失敗,郭繞道山西,被閻錫山扣押年余,1927年回陝。
1933年,于右任推薦郭擔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編纂。
1934年楊虎城推薦郭擔任西京日報社社長,還任省黨部常務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陝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又推薦郭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他仗義執言,抨擊漢奸賣國,主張抗戰到底,並曾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減輕陝西軍糧負擔等議案,受到時人好評。

任務紀念

1941年1月17日在重慶逝世。于右任得到噩耗曾送輓聯一副。其文是:“三事望中央,遺言無一語及私。一生為革命,難忘半載守乾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