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若愚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21年
- 逝世日期:2012年10月12日
- 職業:古文字、文物考古、名畫金石篆刻
- 代表作品:《太平天國革命文物圖錄》
簡介,郭若愚先生,
簡介
郭若愚先生早年師從郭沫若、鄭振鐸、鄧散木、阮性山等大師名家,學習古文字、文物考古、名畫金石篆刻等多方面的技藝,很早就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可觀的成績;改革開放後,郭老依靠深厚的國學根底,對錢幣、紫砂陶、紅樓夢研究、文房四寶、篆刻等多方位考察探索,撰寫出一批富有新見的文章和著作。
郭若愚先生
郭若愚先生走了,年屆九十又二。住院四年多,郭先生在10月12日因病逝世。
郭老精彩的一生,承載著他進入歷史長河。早年,他師從二十世紀的大師名家,如郭沫若、鄭振鐸、鄧散木、阮性山等,學習古文字、文物考古、書畫金石篆刻等多方面的技藝,他潛心探討中國文化,很早就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可觀的成績。三十歲左右撰寫出《殷虛拾掇》和《殷虛拾掇二編》,均由其師郭沫若題寫書名,以示肯定。後又與曾毅公、李學勤集掇出版了《殷虛文字綴合》,由鄭振鐸作序,郭沫若題名,更是震動學術界。這些研究成果,把郭老推向當時中國古文字研究的前沿。
建國後,郭老從中學教育部門調入了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工作,與海上文史專家一起共事,有柳翼謀、徐森玉、唐弢、潘伯鷹、謝稚柳等先生。他們之中,既有參加革命活動的文學家,也有學識淵博的傳統學者,以及書畫名家。郭老身在其間,為後來的研究探索中華文明,帶來了左右逢源的機遇。
上世紀下半葉,我國考古工作者在祖國大地發掘出一大批珍貴的楚國竹簡。這些楚簡以其瑰譎的書體,豪放銳利的筆觸,前所未有的面目,吸引著郭老和世人。他在古楚地區湖南、湖北各博物館中觀賞原簡、分析照片中楚簡的蛛絲馬跡,寫出富有價值的研究文章。1994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了郭老這方面的專著《戰國楚簡文字編》。這部著作,積四十年功力,風雨歲月並沒有使郭老堅韌而細緻入微的學術心性消磨,反而他的觀察研究更趨深入。這部著作,對於了解我國古代制度、文物稱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亦為研究古代書體方面的一部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在楚簡文字中浸淫,他心追手摹,不經意間自己的書法作品也染有楚簡的神韻。
十年動亂結束後,郭老漸漸步入老年。離休後的1980年,他被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聘為教授,講授古文字和甲骨文。上課時,他將甲骨、鐘鼎、古璽印、大小篆、隸書、章草和現代的簡化字串聯在一起,追本溯源,觸類旁通,把原本較為枯燥乏味的一門學問,講得生動有趣,激發起了學生們強烈的興趣。
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裡,郭老依靠深厚的國學根底,在自身喜歡的學科中,如錢幣、紫砂陶、紅樓夢研究、文房四寶、篆刻等多方面考察探索,撰寫出一批富有新見的文章和著作,如《陳端友刻硯藝術》、《紅樓夢風物考》、《筆墨紙硯圖錄》、《鐵雲藏貨》等。即便在住院前夕,還出色完成了“郭若愚博物品鑑叢書”——《智龕品壺錄》、《智龕品錢錄》、《智龕品硯錄》三書,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