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舊居博物館(郭沫若故居紀念館)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郭沫若故居紀念館一般指本詞條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傑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在我國文化科學戰線奮戰了60個春秋,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文化遺產,是繼魯訊之後我國文化路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座落於樂山市沙灣區沫水街中段的郭沫若舊居,是郭沫若誕生和少年時代生活、學習的地方,是世界文化成功崛起的起點。郭沫若舊居博物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 類別:歷史類
  • 開放時間:1992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 地點:四川省樂山市沙灣沫水街中段
  • 竣工時間:1980年4月籌備復原
館址位置,管轄隸屬,舊居介紹,復原設定,館舍介紹,館藏文物,發展歷史,展覽設定,國際交流,歷史沿革,開放時間,

館址位置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沙灣沫水街中段。郵編:614000
樂山郭沫若故居

管轄隸屬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是樂山市一縣級博物館,分舊居和博物館兩部分。舊居於1980年4月籌備復原,同年7月對外開放,並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舊居博物館於1992年3月18日動工修建,同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隸屬樂山市沙灣區文體局。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舊居介紹

郭沫若舊居是郭沫若誕生和少年時代生活的地方。舊居座西向東,是一座四進三天井穿斗木結構的小青瓦平房,共有大小房間36間,占地2189平方米,建築面積1108平方米。舊居始建於清代鹹豐年間,經逐步擴建,到郭沫若父親郭朝沛經營家業時,至今依然保持著古樸的風貌。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少年郭沫若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郭沫若舊居正門

復原設定

舊居基本按1939年以前的格局復原布置。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郭沫若舊居客廳
第一進臨街的兩間是當年經營日雜山貨的"鳴興達號"商鋪。
第二進是郭沫若誕生的地方及其父母早年起居室。
第三進為其兄長郭開文的居室,水井、廚房、膳房、會客房和其父母晚年居室及1912年郭沫若結婚時的新房,郭沫若出走後,原配夫人張瓊華一直住在這裡。
第四進是郭沫若家人居室及客廳,四進深處是郭沫若四歲半啟蒙受教的"綏山山館"家塾及其啟蒙老師沈煥章先生的臥室。"山館"前是幽靜的花園。郭沫若早年的《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詩便作於此。緊靠花園是為紀念郭沫若誕辰100周年新建的沫若書法手跡碑廊。舊居共展存實物500餘件,還原了郭沫若當時的生活情景及郭氏家概況。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館舍介紹

博物館是緊依舊居後花園,占地3.35畝,為仿古建築,建築面積為1800平方米,為一樓一底三合庭院建築,與舊居座向一致,其主體建築一層為郭沫若生平陳列大廳,二樓為接待室、會議室、辦公室等。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文豹堂

館藏文物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現存館藏文物及館史資料近3000件,其中有關郭沫若的資料和實物2000餘件。

發展歷史

成立創造社
1921年7月中旬,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等人在日本東京開會,發起成立創造社。會議決定出版《創造季刊》。9月,郁達夫在為《創造季刊》寫的出版預告中明確提出:創造社要"打破社會因襲,主張藝術獨立,願與天下之無名作家共興起而造成中國未來之國民文學"。經過郭沫若、郁達夫回國籌辦,上海泰東書局在9、10月間出版了三本創造社叢書:郭沫若新詩集《女神》、朱謙之的《革命哲學》、郁達夫的第一部小說《集沉滄》。郭沫若的《女神》出版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郭沫若舊居詩廊
1921年8月,郭沫若的詩集女神由泰東圖書局出版。這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詩集,收
入"五四"前後的詩作57首,也有少數早年的作品。其中有《鳳凰涅》、《天狗》、《地球我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集體現了"五四"時期那種毀壞一切,創造一切的狂飆突進精神,用新詩的形式歌唱中國人民的希望、理想、憤怒和反抗。
《創造季刊》創刊
1922年5月1日,《創造季刊》創刊,它是創造社前期具有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傾向的文學刊物。該刊在創刊號上刊登了郭沫若的《海外歸鴻》和郁達夫的《藝文私見》,對沈雁冰主編的《小說月報》和鄭振鋒主編的《文學旬刊》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從而引起了創造社和文學研究會之間的論爭。論爭的內容主要是對文學與社會之間的論爭。論爭的內容主要是對文學與社會的關係有不同的看法,即作品是作家主觀思想意識的表現呢,還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創作是無目的無功利的呢,還是要為人生為社會服務?這次論戰持續了3年。至1924年2月28日出版第2卷第2期後停刊。共出6期。前2期分別由郁達夫、郭沫若編輯,後4期由成仿吾編輯,由泰東圖書局出版,以發表創作為主,兼刊理論文章和翻譯作品。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郭沫若故居紀念館)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周報創刊
1923年5月13日,創造社的《創造周報》創刊,泰東圖書局出版,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編輯。發刊詞是郭沫若寫的一首詩《創世工程之第七日》 。詩中表示“我們是不甘於這樣缺陷充滿的人生,我們是重新創造我們的“自我”,我們自我創造的工程,便從你貪懶好閒的第七天上做起”。《創造周報》於1924年5月停刊,共出52期。
《 沙灣區文物陳列》在主建築左廂房,展出該地方出土文物近百件。
論新文學運動
《創造周報》第三號發表郭沫若撰寫的《我們的文學新運動》。文章說:我們暴露於戰亂的慘禍之下,我們受著資本主義這條毒龍的巨爪的蹂躪。我們渴望著平和,我們景慕著理想,我們喘求著生命之泉。........ 我們於任何方面都要激起一種新的運動,我們於文學事業中也正是不能滿足於現狀,要打破從來的因襲的樣式而求新的生命之新的表現。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郭沫若故居紀念館)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評價"整理國故"
1924年1月13日,郭沫若在《創造周報》第三十六號發表《整理國故的評價》一文。郭沫若在文章中說:
大凡一種提倡,成為了民眾意識之後,每每有石玉雜糅,珠目淆混的傾向。整理國故的流風,也幾乎為了一個時代的共同色彩了。國內人士上至名人教授,下至中小學生,大都以整理相號召,甚至有連字句也不能圈斷的人,也公然在堂堂皇皇地發表著作。這種現象,決不是可慶的訊息。國學研究家就其性近力能而研究國學,這是他自己的份內事;但他如不問第三者性情如何,能力如何,向著中學生也要講演整理國故,向著留洋學生也要宣傳研究國學,好像研究國學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那他是超越了自己的本份,侵犯了他人的良心了。這種人不僅欠缺知言之明,也犯定了輕蔑人格的罪過。
但是厭棄國學的人,果如已本著良心的命令要研究科學或者要造機關槍,那最好是自己向研究者所犯的弊病是同一樣的,同是超越了自己的本分而侵犯了他人的良心了。
人生的行路本自多殊,不必強天下人於一途。一人要研究國學必使群天下的人研究國學,一人要造機關槍必使群天下的人去造機關槍,這無論如何是辦不到的事情,即使辦到了,也同是無用;人人都去研究國學,造機關槍去了,誰還種米來供人吃飯呢?
文學就是革命
1926年5月16日,郭沫若在《創造》月刊發表文章《革命與文學》,大聲疾呼說,革命能帶來文學的繁榮,文學就是革命。他說:
我們中國人的所謂文學家,他們是居住在另外一種天地的另外的一種人種。他們的生活是風花雪月。他們對於世事是從不過問的。世事臨到清平的時候,他們或許還可以謳歌一下太平,但一臨到變革的時候,他們的生命便感受著一種威脅,他們對於革命,比較冷靜的,他們可以取一種超然的態度,不然便要極力加以詛咒。
我始終承認文學和革命是一致的,並不是兩立的。文學是永遠革命的,真正的文學是只有革命文學的一種。所以真正的文學永遠是革命的前驅,而革命的時期中總會有一個文學的黃金時代出現。
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終於感情的。作家的感情愈強烈愈普遍,而作品的效果也就愈強烈愈普遍。一個時代好的作品愈多,就是那個時代的文學愈興盛的表現。革命時代的希求革命的感情是最強烈最普遍的一種團體感情,由這種感情表現而為文章,來源不窮,表現的方法萬殊,所以一個革命的時期中總含有一個文學的黃金時代了。
革命時期是容易產生悲劇的時候,被壓迫階級與壓迫者反抗,在革命尚未成功之前,一切的反抗都是要歸於失敗的。這種個人的失敗史,或者團體的失敗史,表現成為文章便是一篇悲劇。而悲劇在文學的作品上是有最高級的價值的,革命時期中容易產生悲劇,這也就是革命時期中自會有一個文學上的黃金時代的第二個原因了。
自傳反正前後
1929年8月,郭沫若的第二部自傳反正前後由現代書局出版。不久即被國民黨以"詆毀本黨"的罪名查禁。
1931年,此書改名為劃時代的轉變,重新出版,並加以說明:"本書原名反正前後.......後因某種誤會,停版將及二年,現因讀者紛紛要求再版,乃將內容修正一過,改易今名,並經呈部審定,以內容並無過激,核准發行"。
1932年,又被查禁。
詩讚塞上風雲
1940年10月19日,《贊塞上風雲》電影攝製組回到重慶。在為他們舉行的歡迎會上郭沫若即興作詩,道:"以藝術的力量克服民族的危機,以塞上的風雲,掃蕩後方的烏煙瘴氣!"這部影片由陽翰笙編劇,應雲衛導演,王士珍攝影,盛家倫配樂,舒秀文黎莉莉周伯勛等著名演員主演。影片描寫了蒙漢兩族人民識破日本特務利用愛情糾葛挑撥離間,製造民族糾紛的陰謀後,攝製組於1月曾去塞北攝取外景,中途經過延安,受到延安文藝界熱烈歡迎。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郭沫若故居紀念館)
電影《贊塞上風雲》劇照
發表《進步贊》
1945年12月,昆明發生“一二·一”流血慘案後,郭沫若發表諷刺《詩進步》贊:
誰能說咱們中國沒有進步呢?
誰能說咱們中國進步得很慢?
一二·九”已經進步成為“一二·一” 了,
不信,你請看,請鼓起眼睛看看。
水龍已經進步成為了機關槍,
板刀已經進步成為了手榴彈,
超度青年的笨拙的劊子手們
已經進步成為了機械化的好漢。

展覽設定

博物館陳列分:《郭沫若生平陳列》、《沙灣區文物陳列》、《中日友誼陳列》、《沫若書畫院書畫展》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郭沫若故居紀念館)
前為郭沫若、成仿吾左郁達夫合影
《郭沫若生平陳列》設在主建築的一層,整個陳列分五個部分和時期,用248幅照片。圖表和42件實物,再現了郭沫若光輝戰鬥的一生,展覽的資料、實物中許多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右照片為1923年5月文學團體創造社發起人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合影)

國際交流

《中日友誼陳列》,是博物館最具特色的陳列,從舊居恢復開放,至郭沫若誕辰100周年,以沫若文化為橋樑的中日友好往來陳列。以日本川市贈送的35件禮品、輔以80餘幅照片,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誼,完成了郭老先生的心愿。
《沫若書畫展》是為紀念郭老誕辰100周年舉辦的。展出書畫作品近百件,多為全國著名書畫家的作品。這是反映了畫家們對郭老的懷念之情。

歷史沿革

中 國 文 化 戰 線 上 的 又 一 面 光 輝 旗 幟。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化名人中,郭沫若是最有研究價值的一位,也是研究最不充分的一位。已經出版的傳記和研究著作有數十冊,可是這些書中的“郭沫若”與真實的郭沫若相去太遠了。周恩來說過“有人說,學術家與革命行動家不能兼而為之,其實這在中國也是過去時代的話。郭先生就是兼而為之的人”。他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的一個舊式家庭,從小受好的是傳統教育。後來留學日本,接觸到的卻是非驢非馬的文化的怪胎。回到沙灣的故居,他心情或許非常陰鬱,這座大宅院出奇地陰暗和拘謹,即使在四方的天井裡也暗無天日,天井裡的青石板地面爬滿厚厚的綠色的苔蘚。也許郭氏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這個陰森冷漠的院落......《沫若故里——沙灣》專題郵冊和《郭沫若舊居》個性化郵票正式面世。有這樣的資料表明:“詩人郭沫若出生於樂山西南36公里處的沙灣,沫若二字,得之於故鄉兩條江水的古名----沫水是蜿蜒流經沙灣的大渡河,若水則是家鄉附近的青衣江。自己取的名字當然與自己的性格有聯繫,“智者樂水”,詩人郭沫若無疑是聰慧過人的。郭沫若舊居坐落在沙灣老街中段,為一座四進穿斗的結構平房,共有大小房舍36間,建築面積1108平方米。舊居最早建於清代鹹豐年間。最外側是兩間經商的匍面,入內則分別有郭沫若父母,兄長的往室。還有一間則是郭沫若1912年結婚時的隹房,郭沫若婚後三日即出走,直到27年後奔父喪才回家。後面是郭家的私塾----“綏山山館”。整個郭氏舊居給人的感覺是低矮壓抑,色調深沉的,很難想像這裡誕生了一位歌唱《女神》的詩人。門外的街道行匆匆,一片市聲,而郭沫若的腦海里則嚮往著《天上的街市》......”。四川樂山沙灣的舊居,已經闢為紀念館供國內外人士參觀。

開放時間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每天上午 8:00 下午 17:00 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