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未

郭未

郭未,男,九三學社社員,北京大學博士,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未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出生地:四川南充
  • 職稱:南京大學教授
  • 學歷/學位:博士
  • 專業方向:人口社會學,健康社會學
  • 任職院校:南京大學
  • 職務:博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學術成果,出版圖書,主持課題,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郭未,四川南充人,九三學社南京大學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博士,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蘇省第六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兼任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社會工作實驗教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摩洛哥王國新南方政策研究中心外部專家(External Expert),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先後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錢學森城市學金獎提名獎、南京大學本科教育教學魅力導師獎、南京大學“中國銀行”青年教師教學成果獎等學術與教學獎項。研究領域為人口社會學與健康社會學範疇的人口、環境、技術與社會(PETS),人口變化與公共健康(PDPH),城鎮化、健康與福祉(UHW),老齡化與社會發展(ASD)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Population Studies: A Journal of Demography,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等文科領域知名英文SSCI與A&HCI期刊,以獨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及CSSCI中文期刊發表研究論文五十餘篇。作為項目主持人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子課題(1項)、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項目(1項)等縱向與橫向科研課題近二十項。

學術成果

同行評審學術論文
58. Sooner, Later, or Never: Changing Fertility Intentions Due to COVID-19 in China. Population Studies: A Journal of Demography, 2022, Accepted. (SSCI)
57. Hou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in Urban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ural Migrants and Urban Locals.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DOI: 10.1002/psp.2600. (SSCI)
56.元宇宙的社會學議題:平行社會的理論視野與實證向度. 江蘇社會科學, 2022, (2), 138-146. (CSSCI)
55. 流動時代的健康中國:社會經濟地位、健康素養與健康結果. 人口學刊, 2022, 44(2), 1-18. (CSSCI;《社會科學文摘》2022年第5期5000字以上轉載;《中國人口報》2000字觀點摘編)
54. Local, Trans-Local, and Fellow Townspeople Ties: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Social Relations on Physical Health among China’s Rural-to-Urban Migrants. 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2022, DOI:10.1080/1369183X.2022.2088485. (SSCI)
53. Exploring 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kdown Policy Stringency and Public Negative Emotions among 120 Countri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Mediating Role of Population Mobility.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2022, DOI: 10.3389/fpsyt.2022.753703. (SSCI & SCI)
52. A Chinese Tale of Three Regions: A Century of China in Thousands of Film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2, 9 (1), 1-12. (A&HCI)
51. Public and commercial medical insurance enrollment rates of rural-to-urban migrants in China.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1, DOI: 10.3389/fpubh.2021.749330. (SSCI)
50. Sexual debu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Effects of family context. 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 2021, DOI: 10.1017/S0021932021000523. (SSCI)
49. Effect of ambient air qualit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Chinese working adult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296, 126509.(SCI)
48. Childhood migration and work motivation in adulthood: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1, 132, 481-490. (SSCI)
47. Subjective distress about covid-19 and its social correlat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Hubei province of China.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1, 289, 46-54. (SSCI&SCI)
46. Social factors and worry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Evidence from a large survey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21, 277, 113934. (SSCI&SCI)
45. PM 2.5 exposure and anxiety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prefectures. BMC Public Health, 2021, 21(1), 1-8. (SCI)
44. Childhood adversity and the propensity for entrepreneurship: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Great Chinese Famin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21, 36(1), 106063. (SSCI) (FT-50, Author names appear in alphabetical order. Equal authorship)
43. Comparison of second-child fertility intentions between local and migrant women in urban China: A Blinder–Oaxaca decomposition. 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2021, 47(11), 2417-2438. (SSCI)
42. 流動時代中的中國城市住房與社會融合:流動人口的視角——基於CMDS2014數據的實證分析. 社會學刊, 2021, (04), 80-114.
41. Fertility intentions of having a second child amo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home ownership.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2020, 26(2), e2289.(SSCI)
40.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amily income and health status in China: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erception.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20, 25(13-14), 2499-2510. (SSCI)
39. The effect of aging attitud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lder adults in China. Research on Aging, 2020, 43(2), 96-106. (SSCI)
38. The road not taken: sexuality education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sexu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of Western China.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2020, 4(2), 186-201.
37.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網路社會心態:一個整合分析框架.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 41(12), 157-164. (CSSCI)
36. 流動時代中的少數民族:比較視野下的社會融合狀況與結果——基於CMDS 2017數據的實證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 2020, 31(03), 53-70.(CSSCI;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21年第1期全文轉載)
35. 流動中的小鎮青年:心懷遠方還是惦念故鄉——基於CMDS 2016數據的實證研究. 中國青年研究, 2020, (02), 67-73.(CSSCI; 《教育文摘周報》2020年第18期轉載;《中國青年研究》2020年度優秀論文獎)
34.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thnic minority elderly in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2019, 92(3), 301-321. (SSCI)
33. Impact of PM2. 5 on second birth intentions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in a low fertility contex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9, 16(21), 4293.(SSCI & SCI)
32. Economic status, family dependence, and health outcomes of older people in Wester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2019, 62(7), 762-775.(SSCI)
31.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among older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Coping styles as mediators.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019, 47(5), 1235-1245. (SSCI)
30. 青春搖曳:家庭、學校、儕輩及網際網路對中學生性價值觀的影響——以中國西部一所縣城中學為個案. 中國青年研究, 2019, (05), 57-63.(CSSCI)
29. 西部農村養老服務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及行為選擇. 青海社會科學, 2018, (06), 120-127.(CSSCI)
28. 從傳統走向非傳統: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新取向.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8, (05), 119-128.(CSSCI;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工作》2019年第1期全文轉載)
27. 鄉關何處: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民工入戶意願及選擇. 人口與發展, 2018, 24(03), 35-42.(CSSCI)
26. 性別視角下的“農轉非”路徑及其收入回報基於CGSS2008—2013數據的實證研究. 社會, 2018, 38(03), 105-135.(CSSCI; 江蘇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5. 中國健康老齡化水平:省際視角下的差異與政策啟示. 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 2018, (06), 62-80. (本文也獲得2019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十三屆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4. 獨弦不成曲:“全面兩孩”後時代生育政策中的“自我”與“他者”.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7, 38(06), 13-18.(CSSCI;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人口學》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社會學報》2017年第4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文摘》2017年第4期4000字以上轉載;《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9期4000字以上轉載)
23. 中國民族社會工作的發展圖景:歷史概述與現狀反思. 廣西民族研究, 2017, (01), 30-35.(CSSCI)
22. 尊年尚齒:西部農村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問題芻議.中國社會報, 2017年8月7日第3版.
21. 中國人口學學科發展的實然困境與應然向度——基於教育學視角的分析. 學海, 2016, (06), 90-95.(CSSCI)
20. 健康老齡化:歷史維度下的日本啟示. 蘭州學刊, 2016, (05), 148-155.(CSSCI)
19. 高中階段進入義務教育的中國意義—基於人口分析技術視角的實證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 2015, (05), 80-93.
18. 西部地區青少年性行為風險因子探究——以四川省X縣Y高中為例. 人口與發展, 2015, 21(06), 68-77. (CSSCI)
17. 維吾爾族人口發展辨析(2000~2010). 西北民族研究, 2015, (03), 37-47.(CSSCI)
16. 西部地區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諮詢服務提供——人口和計畫生育服務網路的套用. 人口與社會, 2015, 31(01), 81-88.
15. Condom use at sexual debut among Chinese youth. 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 2014, 46(2), 139-154. (SSCI)
14.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發展分析:2000~2010. 人口學刊, 2014, 36(06), 13-21.(CSSCI;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15年第1期全文轉載;《經濟學報》2014年第6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2期3000字以上轉載)
13. 合理性與合法性之間的衝突:《人口與計畫生育法》面臨的困局及破解. 社會主義研究, 2014, (03), 168-172.(CSSCI;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法學文摘》2014年第4期3000餘字轉載)
12. 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政治參與圖景——基於CFPS的發現. 青年研究, 2014, (02), 52-61. (CSSCI; 本文收錄於,王國平主編. 《流動人口的城市融入與服務管理創新研究》. 395-414頁,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本文也獲得2014年度第四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提名獎)
11. 流入地生育政策對流動婦女生育行為的影響分析. 貴州社會科學, 2013, (12), 144-147.(CSSCI)
10. 社會性別視角下的中國老年人口不健康預期壽命及代際支持.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13(06), 93-100.(CSSCI; 本文也全文轉載於《社會學報》2013年第6期,376-384)
9. 中國社會信任與社會風險透視——基於知識圖譜的視角. 科學學研究, 2013, 31(10),1477-1487.(CSSCI; 本文獲得第六屆中國人口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優秀獎)
8. 聯合國綜合指數的修正與檢驗——基於“六普”數據的考察. 中國人口科學, 2013, (04), 36-43.(CSSCI;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文摘》2014年第1期1600餘字轉載)
7. 簡析身份證號信息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統計研究, 2013, 30(06), 85-88.(CSSCI)
6. 中國老年人口的自理預期壽命變動——二元結構下的城鄉差異分析. 人口與發展, 2013, (01), 64-72. (CSSCI; 本文獲得第六屆中國人口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三等獎)
5. 中國城市青少年問題行為考察. 城市問題, 2013, (01), 74-80. (CSSCI)
4. The timing of sexual debut among Chinese you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2012, 38(4), 196-204. (SSCI)
3. 社會結構完整性與生育制度——費孝通先生《生育制度》的閱讀啟示. 人口與發展, 2010, 16(03), 101-106.(CSSCI)
2. 中國聽力殘疾人口的婚姻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人口科學, 2009, (03), 67-75. (CSSCI)
1. 知識譜系、話語權力與婦女發展——國際發展中的社會性別理論與實踐.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8, 45(04), 34-49. (CSSCI;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婦女研究》2009年第2期全文轉載)
中文教材或專著
1. 郭未. 人口學.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2. 陳雲松、郭未.社會環境與公眾健康:實證社會學視角.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
中文教材或專著的章節
1. 郭未. 老年社會學. 風笑天. 編著. 套用社會學導論 (249-265頁).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2.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郭未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8年5月
《人口學》是郭未所著的一本社科類著作,是人口學的第一門教程。第一版於2018年5月出版。

主持課題

2020, 中國流動人口的社會經濟地位、健康素養與健康結果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主持人,進行中。
2020,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網路社會心態及公眾情緒引導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研究專項),主持人,進行中。
2020, 雲南高原湖泊環境協作共治長效機制與對策研究,雲南省教育廳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共同負責人,進行中。
2020,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青年參與農村社會治理研究,共青團江蘇省委,主持人,進行中。
2019, 江蘇省“事實孤兒”群體研究,共青團江蘇省委,主持人,已結題。
2018, 中國健康老齡化評估指數體系研究,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持人,已結題。
2017, 南京市玄武區低保邊緣人群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南京市玄武區民政局,主持人,已結題。
2017, 南京市玄武區失地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其需求調查,南京市玄武區民政局,主持人,已結題。
2016, 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的配套改革措施及建議,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主持人,已結題。
2016, 合肥市城市學前教育、中國小布局規劃修編(2016—2020年):千人指標專題研究,合肥市
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人,已結題。
2014, 西部農村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4CRK014),主持人,已結
題。
2013, 西部地區青年人口風險性行為發生機制及干預措施研究—基於健康風險行為關聯性的視角,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3YJC840013),主持人,已結題。
2013, 戶籍限制放開背景下促進農民工中小城市社會融合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
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3JZD018;首席專家:劉林平教授),子課題主持人,已結題。

獲獎記錄

2019, 江蘇民政政策理論研究論文一等獎(全省共8篇)
2019, 南京大學“我最喜愛的研究生生涯導師”(全校共17位)
2019,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十三屆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全省共22篇)
2018, 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論文三等獎
2018, 南京大學本科招生工作先進個人
2017, 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資助
2017, 中國·江蘇省教育廳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資助
2016,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特殊貢獻獎
2016, 南京大學本科招生工作先進個人
2016,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學術成果獎
2016, Women Deliver Fellowship
2015, 南京大學“中國銀行”青年教師教學成果獎
2014, 第四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提名獎
2014, 第一屆全國老年學優秀青年學者獎
2014, 第一屆江蘇老年學優秀青年學者獎
2014, 南京大學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2014, 第六屆中國人口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論文三等獎及優秀獎
2014, 鄭杭生社會發展基金會“青年學者項目”獎
2014, 江蘇高校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13, 中國南京大學社會學院 學院特殊貢獻獎
2013, 美國布朗大學BIARI Fellowship
2011, 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聯合培養博士生獎學金
2010,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生獎學金
2009, 中國人口60年理論文章徵文比賽全國二等獎
2009, 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
2008, 中國第四屆中國人口學家前沿論壇“未來人口學家”獎
2008, 北京大學社會實踐與社會觀察活動傑出論文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