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惠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醫生
- 主要成就:外科手術每年達150例左右
- 職稱:主任醫師 教授
人物專長,醫生簡介,行醫心得,患者心聲,評價,
人物專長
職 稱:主任醫師 教授
擅 長:胸部各類腫瘤的診斷、手術、化療及綜合治療。膽道疾病、消化道腫瘤、甲狀腺、乳腺疾病的診治。對疑難雜症有較強的處理能力甲狀腺疾病,消化道腫瘤等疾病的診治。
醫生簡介
郭慧琴,女,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北京天壇普華醫院腫瘤治療中心特邀專家,擅長以手術為主聯合放化療、生物治療及中西醫結合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手段治療肺癌及其他胸部惡性腫瘤,截至到2009年是中國國內第一位獲博士學位的女胸外科中青年專家。
行醫心得
到底哪些因素能讓肺癌病人活得更長、更好些呢?郭惠琴認為,除了能否早診斷、早治療以及腫瘤本身的分型、分期會影響預後,醫生能否為患者“量身訂做”一個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是最關鍵的。事實上,中晚期患者如果治療得當,甚至可能比早期但治療不當的患者活得時間更長。社會上所說的肺癌患者1/3是病死的,1/3是嚇死的,剩下1/3是治死的。截至到2009年,針對癌症患者,手術、化療、放療仍然是經典的“三大武器”,但生物治療、心理治療、生活方式干預等手段也不可忽略,只有靈活套用上述“武器”,綜合施治,才能收到最好的療效。具體到肺癌患者來說,首先,必須儘快確診病情,其中包括:是不是肺癌、病理類型、分期乃至對全身狀況的評估。然後,為患者制訂一個最恰當的治療策略。例如,早期患者,手術是最佳選擇。有的患者術後需要化療來預防復發,提高手術療效。至於化療的劑量和次數,需要靈活掌握,多了會造成危害,少了又會“姑息養奸”。對於局部晚期患者,可以先化療,以降低分期,為手術創造條件。絕對晚期患者,失去了手術時機,則可以通過化療控制腫瘤進展,緩解症狀。最後,即使手術很成功,術後也不能大意,中醫扶正、心理支持、生活方式干預等措施都必須跟上。
患者心聲
一位來自河北省廊坊市的肺癌患者王先生說,最初我對癌症非常恐懼,當聽到被診斷為“癌症”時,我整個人都傻了。郭大夫開始耐心地為我作分析,講解“癌症”的病理和治療,讓我的思想轉變了很多,用平常心接受了手術,手術很成功。我已經平穩地度過了5年,做了複查,各項指標都很正常,是郭大夫讓我對生命有了更多的希望。
在協和醫院住院的病友們常說:“協和有個郭惠琴,她能治癌症,能救命,她治不了我們也死而無憾。”一位北京肺癌腦轉移的患者邵先生的家屬說,癌症不是絕症,它可以在大夫的精心治療下,讓身體逐漸恢復健康。有很多病人在被判死刑、不能治療的情況下,被郭大夫收下繼續治療,給了病人和家屬,與病魔作鬥爭的希望。讓我也認識了一個治療癌症非常全面的專家,我陪父親治病的4年時間裡,作為病人家屬,我看到郭大夫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位病人,手術做得好,化療方法運用獨到。這讓我們對治好病患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