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子化
- 外文名:Guo Zihua
- 別名:郭邦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96
- 逝世日期:1975
人物生平,相關事件,
人物生平
早年就讀於省立徐州第七師範學校。1919年參與領導回響北京五四運動的學生愛國運動,被推選為徐州學生聯合會會長。曾領導組織宣傳隊和抵制日貨小分隊,到各商店、火車站查禁日貨。後成立徐州地區八縣學生聯合會,被選為副會長。1920年夏參與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小組。1921年1月組織成立進步學生團體赤潮社,創辦《亦潮》旬刊。是徐州地區著名的學生領袖。1923年畢業於徐州師範。1924年春在北京加入國民黨。1926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在家鄉從事教育,秘密進行地下工作,1928年起先後任中共安徽省泗縣縣委組織部長兼馬廠區委書記、中共泗縣特委委員。1930年8月領導發動泗縣農民暴動,失敗後轉至沛縣任教。1931年1月任中共永城縣委委員兼組織部部長,後兼薛湖分區委書記。1932年8月被徐州特委派到山東棗莊煤礦從事地下工作,任中共棗莊區委書記,積極發展擴大黨的組織。1935年2月主持成立中共蘇魯邊區臨時特別工作委員會,任書記。他在同上級組織失去聯繫情況下,獨立地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積極發展抗日救亡活動。5月去沛縣幫助建立縣委,組織發動兩萬餘民眾的圍城鬥爭。1936年曾領導發動徐州賈旺煤礦5000工人罷工27天。1937年初奉命赴延安,向中共中央匯報蘇魯邊區黨的工作情況。不久中央批准他任中共蘇魯邊區特委書記,隨後出席中央白區工作會議。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書記,在四省邊界積極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抗日救國運動。1938年3月領導發動魯南沛縣、滕縣、嶧縣武裝起義,成立魯南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一總隊。同年夏率義勇隊到費縣抱犢崮山區開展游擊戰爭,開闢抗日游擊地。同年秋同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機關會合,任省委委員兼統戰部部長。1939年10月被選為出席中共七大代表,步行赴延安入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山東支前委員會主任,華東支前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編制委員會主任。1948年9月濟南解放後, 任濟南特別市市長。1949年2月起,先後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委員兼統戰部長, 山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代理主席。參與領導山東各解放區恢復發展生產,支持華東人民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1月調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兼上海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1955年2月後任國務院衛生部部長助理、衛生部副部長等職。被選為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75年12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相關事件
郭子化是我黨在棗莊較早的創始人之一,他為棗莊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建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那不可磨滅的事跡值得棗莊人民永遠紀念。
筆者曾走訪過郭老的親侄兒郭華魯先生,了解到郭子化少年時代鮮為人知的一些生活軼事,現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春天白茫茫
秋來水汪汪
兔子不拉屎
高粱長成麥秸長
十年九逃荒
這是郭子化家鄉早年的歌謠,這歌謠準確無誤地表達了幾十年前郭子化家鄉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郭老1896年生於邳縣最南端駱馬湖西岸土山鎮郭宋莊,這裡地勢低洼,村中建房大都是先聚土成堆,然後將房建在土堆上,大水來了,“鍋框子裡能捉到魚”是常有的事。到了這種時刻,想活命的老百姓也只有逃荒的份。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的郭子化究竟是如何學有所成,最終走向革命的道路的呢?
七股樹杈一支花
郭子化的父輩共兄弟七人,他的父親老六郭春茂,母親李氏全都不識字,就連這一大家七支父輩中也沒有一個識字的,因為不識字,不知受了多少說不盡的冤枉和苦痛,他們深深體會到文化的重要,因此決心要在家族中選一個孩子上學讀書,正好這時的郭子化處處表現得聰慧過人,老兄弟們一商議決定七家供他一個人上學讀書。
說起來“供給”也只是一點點可憐的學費而已,就是這微不足道的學費還要七家來湊,由此可見當時的生活是何等的窘迫。在今天的人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至於吃、穿的問題那是誰家也負擔不起的,只好由他們自己來“解決”。說到穿,天冷了,裝些破棉絮就叫棉衣,春天來了抽出棉來當袷衣,天熱了,再拆去一層就是單衣了,如此往復直爛到無法再穿。十來歲的孩子光著屁股是常事,當時還有句自我解嘲的俗話叫做“笑冬不笑夏,光著露著也不怕”。再窮些那就是衣不遮體了,穿還好說,吃才是真正的大問題,糠菜半年糧是令人羨慕的好戶,郭家兄弟七狼八虎都是好勞力,可是眼看著白花花的鹽鹼地,天大的本事也無處去使,更何況那時都是“人禍”比天災還要多的清朝末年。
小小年紀的郭子化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背負著七家人的希望走進了讀書識字的大門。
苘種午餐
要讀書總不能天天餓肚子,當時能進學屋的人家,好的不論,稍差些的大多都能有口飯吃,而郭子化一家人多地少,整天“提著小鍋當鐘敲”,吃不上飯是很平常的事,每到吃午飯時,郭子化隨著同學一齊回家,到家轉一圈,看看沒有吃的,轉身就溜回學屋.大人們看在眼裡疼在心上,眼看著孩子吃不上飯也不喊餓,郭春茂心疼得掉眼淚。 有一天他坐在湖灘上發愁,隨手捋了一把野苘种放在嘴裡嚼,這種生長在湖灘地上的野苘因為長得四股八杈,沒有經濟價值,一直都是自生自滅地生存著,郭春茂嚼了一陣又澀又麻的野苘種,忽然覺得這東西也可充飢,一陣欣喜,他立即拔了許多曬上,曬乾了的苘種他用褂子包回家用鍋炒了,第二天郭子化衣袋裡就有了苘種午餐。午飯時間郭子化避開同學狠狠地吃上幾口,雖然很難下咽,但下午讀起書來肚子就好受多了。這苘種午餐一吃就是好幾年,一直吃到徐州師範學校的大門口才算告別了它。
智斗“水鬼”
蘇北平原黃泛沖積廣闊,低洼坑塘隨處可見,特別是駱馬湖灘區的坑塘更是數不勝數,因此當地百姓除了各種禍患以外,每年都有一批小孩被淹死,對於“水鬼”的傳說更是花樣百出:“淹死的人都要找替身”,“水鬼最喜歡生吃小孩”等等,儘管如此,小孩玩水仍是天性,一旦避開大人時,總會三、五成群地去水塘遊戲,一天郭子化同幾個孩子在水中玩疊羅漢,他站在水中別人從他身上往水中跳,跳來跳去,他漸漸覺得雙腳已陷入泥中很深了,這時心中真的害怕了,因為黃泛區的水底是一種很細的“汁泥”,吸力特強,一旦陷下去多數都不能自拔,情況十分嚴重,如果他當時恐慌地說拔不上來,由於孩子們對“水鬼”的恐怖,一定會四散逃命,這樣一來自己也就沒命了,小小的郭子化心中雖然十分害怕,但是他很快鎮定下來,臉上露出笑容高喊著“誰有本事能拉動我,我封他當大王!”過來兩個真的沒拉動,“別說兩個,再來兩個也不行”,後來又增加了四個、五個、六個,終於把他拉出水來,這時他兩腿下半截紅得都發紫了。
不做“槍手”
凡是生活條件好些的學生大多讀書不甚努力,這也算中國一項不成文的規律,郭子化的同學們也不例外,一些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學生平時根本不用功,一旦老師要文章時,他們就發了愁,有一次一個學生要求郭子化替他寫文章,這個學生因為順利過關高興得把好吃的東西分給他吃,後來一些不好學的學生像找到天堂之路一樣紛紛求他寫文章,因此漸漸形成了慣例,郭子化雖然多次拒絕,也無濟於事,他既怕誤人子弟,又怕老師責備,於是想出點子,後來凡是要他做“槍手”的文章,他就慢慢地東扯西扯、胡編亂造起來,一些受到老師責備的學生從此就不再求他了。
白山變綠山
在郭宋莊周圍三、四里內有許許多多的大小山頭丘陵:有大黃山、小黃山、巨山、石目山等,這些大小山頭無一例外全是寸草不生的禿山,凡是到過這裡的人都說這裡是“窮山惡水”。幼小的郭子化曾多次對大人說,給小朋友講:一定要把這荒山種上樹,“叫白山變綠山”,那時連吃飯都是問題,當然不可能實現他的夢想!
解放後,郭子化在百忙中依然關注家鄉荒山的綠化,1963年,在他的關懷下,家鄉終於建起了林場,目前這荒山已是一片綠海了。